识别宫殿建筑特征.ppt
《识别宫殿建筑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别宫殿建筑特征.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识别宫殿建筑特征,【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概况;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的平面布局特点和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唐大明宫的“前朝后寝”布局特征;掌握明清故宫在建设思想、总体布局、空间组合及单体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学习要求】,【引言】宫殿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形象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严。宫殿建筑究竟有着怎样的面貌,又是如何发展、演化。明清北京故宫见证着怎样的宫殿建设思想和建筑成就。,本讲内容,1宫殿建筑文化特征2唐大明宫3明清北京故宫,4.1宫殿建筑发展简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
2、阶段。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第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第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宫殿建筑的发展趋势规模渐小。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深部分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后寝部分由宫苑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4.2唐大明宫,大明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基址有40余处。宫南部为前朝,自丹凤门到紫宸殿长达1.2公里的中轴线上建有三组宫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唐长安大明宫总平面图,含元殿是大明宫正殿,为大朝。是一座面阔11间,进深
3、4间的殿堂,殿前坡道长达70余米,形似龙尾,称为龙尾道。殿前左右有翔鸾、栖凤两座阙楼,以飞廊与含元殿相连,充分体现了当年“九天阊闾开宫殿”的磅礴气势。宣政殿为常朝(又称“正衙”),位于含元殿后300余米处,是皇帝每月朔望见群臣之处。紫宸殿,为寝区主殿,是日朝所在的天子便殿,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平面,【特别提示】含元殿以飞廊与翔鸾、栖凤两座阙楼相连形成的“”形平面对明清午门的形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内廷中心为太液池,池东、西、北三面建有40多处殿宇。池西有麟德殿、大福殿等,麟德殿是非正式接见和宴会之处,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池东有太和殿、清思殿等,是唐帝游乐之所;池北有大角观、玄元皇帝庙、三清殿
4、等道教建筑。,唐长安大明宫麟德殿遗址平面,唐长安大明宫麟德殿复原想像图(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图79-2),寝区以北,包括太液池及其周围诸殿,是宫内苑囿区。内廷殿宇布置自由,并与太液池、蓬莱山结合,布局疏朗,形式多样,堪称唐代园林建筑的杰作。唐大明宫继承了汉、魏以来前殿与宫苑结合的传统布局。其总体布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表明我国古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4.3明清北京故宫,明清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经14年建成。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这里对全国实行封建统治。,北京故宫鸟瞰图,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2万多平方米;周围城墙环绕,周长3428
5、米,高10米,城墙外有一条宽52米的护城河。宫城有四门,南面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上设重檐门楼。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北京故宫平面图,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3檐72脊,造型华美。,北京故宫角楼,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平面呈“凹”形,下部城台高12.00m,正面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上部城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两侧各有庑房十三间,庑房两端各有一座重檐攒尖顶阕亭,气势雄伟。,午 门,太和门是外朝三大殿的正门,为常朝听政处。面阔9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汉白玉基座,施和玺彩画,是宫中等级最高的门。太和门前是开阔的广场,内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识别 宫殿 建筑 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