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世纪西方文学.ppt
《外国文学世纪西方文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世纪西方文学.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国文学(2),24,李小林,9,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第一节 概 述 一、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二、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况 1、存在主义 2、荒诞派戏剧 3、黑色幽默 4、魔幻现实主义 第二节 萨特 一、创作概述 二、禁闭,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继承和发展了前半期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思想根源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强调了人的渺小、世界的荒诞以及存在的无意义。文学的特征。1)更加彻底的反传统性。(“反小说”、“反戏剧”、“非诗歌化的诗歌”)2)荒诞性。(“
2、反英雄”形象正是他们体验的荒诞感的集中体现)3)意义的不确定性。(常常采用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拼凑、自相矛盾、不连续、模糊等方法来表现这个复杂多变、难于捉摸的世界),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影响最大的一个现代主义流派。存在主义哲学的始祖是丹麦神学家克尔凯郭尔。他认为哲学不应研究客观世界,而应研究个人主观的“存在”。个人“存在”无法摆脱痛苦、危机和荒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哲学在战败的德国获得重大发展。胡塞尔、雅斯贝斯和海德格尔发展了存在主义理论,使之更加系统化了。
3、他们认为哲学应当从“存在者”“人”出发,应关心作为个人的“人”在危机中的存在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传入法国,同文学相结合。法国哲学家萨特创立了法国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它否定上帝存在,认为世界荒诞,强调个人“存在”第一,宣扬全靠自己去“选择”和“行动”。萨特有意识地把他的哲学思想贯穿到小说和戏剧创作中,从而使存在主义从单纯的哲学领域走入文学领域。属于这个流派的除了萨特外,还有加缪、波伏瓦、布朗肖等。60年代后,存在主义文学势头逐渐减弱,但其影响渗透到了“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和“新小说”等文学流派中。,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存在主义主要观点 存在先于本质。“首先是人存在、露
4、面,然后才说明自身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这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也就是说,人最初只是作为一种单纯的主观性存在,至于人的本质,人的其余一切都是由这种主观性自行创造的。世界是荒诞的。存在主义认为,“自我”以外一切事物都是个人存在的“阻力”,人的存在同人所处的环境是相敌对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是被“扔到”这个陌生而又危险的世界上,被不可知无理性无规律的“力量”所限制所逼迫,备受痛苦而又无能为力。自由选择论。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和意志的绝对自由。世界是荒谬的,面对这个令人恶心的世界,人应该进行自由选择,就是说,人要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决定,采取行动,而不要受外界的影响和制约。,第二章 20世纪西
5、方文学(三),存在主义文学特征 存在主义文学在艺术上寓哲理于形象中,不讲求情节的复杂性、曲折性,而是对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展开哲理性的议论分析,并往往采用寓意或隐喻的笔法。加缪(1913-1960)的局外人(1942)是反映“荒谬世界荒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所谓局外,是人对世界、社会、人生,甚至对人的“自我”而言。莫尔索那些介于“有所谓”和“无所谓”、“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表现,是一种在荒谬世界无所适从、无可奈何的表现,也是对现实恶势力的揭露。,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荒诞派戏剧(Theatre of the Absurd)又称“反戏剧”或“反传统戏剧派”。20世纪50年代出
6、现于法国巴黎,随后又以巴黎为中心迅速向欧美扩展,终于成为二战后西方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但是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甚至象征主义都对它产生过影响。孤独、压迫、异化是它的主要主题。,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荒诞派戏剧(Theatre of the Absurd)1950年,法国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剧本秃头歌女第一次演出,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产生。1953年,法国另一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上演,获巨大成功。此后不断有此类戏剧上演。1961年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斯林写了荒诞派戏剧,对之作了专门的研究,全面分析了此类戏剧的思
7、想特征和艺术特征,正式把它们命名为荒诞派戏剧。此后,荒诞派戏剧就在西方的舞台和文学评论界传播开来。,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荒诞派戏剧(Theatre of the Absurd)思想上,它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也是荒诞的,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荒诞的,“存在即荒诞”。这个特征反映了战后西方社会普遍的思想危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严重脱节。人们对充满灾难的世界无法理解,感到一片混乱。艺术上,采取荒诞的、混乱的艺术形式。尤奈斯库说,“人生是荒诞的,认真严肃地对待它则显得荒谬可笑。”因此主张以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内容,反映荒诞的世界和人生。为此,荒诞派作家采用了一套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荒
8、诞手法。,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艺术手法 打破了以情节和对白为基础的戏剧传统。荒诞派戏剧一般没有故事情节,更谈不上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不再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戏中人物大多是干瘪、枯萎的木偶式角色。没有连贯的语言,对白语无伦次,不合语法,常用的手法是荒诞和直喻。,外国文学(2),24,李小林,10,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代表作家作品 尤奈斯库:秃头歌女(1950)全剧没有完整的剧情,没有明确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具有个性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全剧讲的是两对英国夫妇之间的一场莫名其妙的东拉西扯的对话。西方评论家认为这出戏的意义在于“明白无误地反现实主义,同时还
9、含有反现实本身的意向”,还在于勇于宣布字句是没有意义的,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沟通都是不可能的。”,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代表作家作品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也是荒诞派戏剧中影响最大的作品。1953年在巴黎演出后,引起轰动。1969年因其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全剧的关键是,戈多是谁?有人曾问作者:戈多是谁?作者回答:我要是知道,早就在戏里说出来了!这出戏的意义就在于说明:世界不可知,人的命运不可知,人们怀着茫然的希望苦苦地等待,但结果总是幻灭,而且连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在等些什么,正象始终不知道那神秘的戈多是谁一样。,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艺术特点 从戏剧处理时空
10、关系方面看,这是一个反戏剧,正好与“三一律”相反。时间的整一,被时间的无聊和无穷尽所代替;空间的整一被空间/地点的不可知所代替;动作/情节的整一被动作/情节的荒谬和不连贯所代替。,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黑色幽默(black humor)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文坛。黑色幽默是在存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可以说是荒诞派戏剧的孪生兄弟。他又被称为“荒诞小说”、“绝望的喜剧”,等等。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Bruce Jay Friedman)编辑了名为黑色幽默的短篇小说集,收入十二位作家的作品片断,该派名称由此流传开来。,第二章 20世纪西方文学(三),黑色幽默(black h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文学 世纪 西方 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