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构成物质奥秘课件教师培训.ppt
《第四单元构成物质奥秘课件教师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构成物质奥秘课件教师培训.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本单元主要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的计算、物质的多样性等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单元概述,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合价,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这部分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对该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初步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这些内容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
2、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也是以后进行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工具;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该内容集中了较多的基本概念,这对启蒙教学来说,会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相对于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更要发挥想象力。,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熟悉的日常现象、实验等生动的情景,将逐步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将认识到物质是不连续的、是可分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由此形成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并运用这些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其次,随着学习和探究的进一步深入,学生还将了解到原子也是可分的,并引出元素概念。在掌握
3、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化学式的书写,知道了无机物、有机物之后,就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物质进行描述和更本质的认识并对物质的多样性有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使学生又能从量的角度进行相关的计算。,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教学要求的比较,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但它本身还有复杂的结构,还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虽小,但它仍有复杂的结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显电中性。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电子就在相对很大
4、的空间内作高速的运动。2.理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原子的真实质量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来做为原子质量的新的衡量标准。,学习目标解读,课题1 原子的构成,重点、难点分析,1.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及该知识的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从分子的概念开始。确认分子的存在是思维进入微观世界、从本质上解释物质变化及其宏观现象的第一把钥匙,是以后认识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前提。从分子可分为原子,引出原子的概念,从逻辑顺序上自然过渡到再到离子的形成。最后,得到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构成关系,为后面各部分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本部分概念较多,所
5、学内容又很抽象,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达到能正确使用即可,不要过多的对知识进行扩展。2原子的构成是教学重点 该内容主要讨论了原子的组成。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内部结构。在此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又缺乏作为分析推断原子结构的依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形象的原子结构模型是至观重要的。,教学的基本程序,(一)原子的概念 1课堂教学引入 建议1:问题引入“在分子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这个过程从微观上是怎样进行的呢?建议2:问题引入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又是由
6、什么构成的呢?建议3:实验引入教师讲解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然后提出问题: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了哪些新物质?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形成原子概念,认识原子的特征,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原子和分子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所学内容十分抽象,学生不易接受。这要求我们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可指导学生看硅原子的照片;可将电解水、氧化汞受热分解等实验的微观实质制作成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还可请学生们观看一些有关原子知识的资料片。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子的定义、原子的特征和化学变化的实质等内容。为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学
7、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设计“原子和分子比较”表格让学生填写。,教学设计:,(二)原子的构成1 课堂教学引入 建议1:问题引入分子很小,它却可以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那么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建议2:史实引入1906年,荚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即让一束平行的射线穿过极薄的金箔时,他发现穿过金箔的粒子,有一部分改变了原来的直线射程,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还有极少数的粒子(大约一万个中有一个),好像遇到某种坚实的不能穿透的东西而被折回。你知道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吗?通过本内容的学习,我们就能很好的解释该现象。建议3:讨论引入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想象中的原子的样子,然后通过学习进行对比,找
8、出其中的异同点。2“原子的构成”知识的学习 提前三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材料收集情况。上课后再布置学生自学课本中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部分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如果有条件,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描述原子结构的录像片,使学生在观看、分析、思考中在头脑中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填写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一些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三)“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首先使学生明确:原子虽然很小,但有实际质量,人类使用现代科学仪器可以精确的测算原子的质量,例如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41027Kg等。然后让
9、学生进行一次实际计算,例如计算12345个氢原子的质量,使学生体会到利用原子的真实质量,书写、记忆、使用都很不方便。再结合我们生活中用吨作单位表示一粒麦粒的质量不方便,我们选择了一个与其实际质量接近的单位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想到可选用一个新标准来衡量原子的质量。这样使将一个很抽象的定义变得易于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后,要及时进行练习、巩固,还可再进行对比,计算12345个氢原子的质量,从中体会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后的简洁。,学习目标解读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构成人体的这些物质中主要的构成物质是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酶、核酸等,而在这些生物有机化学物质中C、H、
10、O、N就是最主要的元素,占人体总质量的95%以上,其中氧元素约占人体的65%,碳元素约占人体的18%,氢元素约占人体的10%,氮元素约占人体的3%。氢、氧元素主要以水的形式存在于体内,其余的氢、氧元素则与碳元素一起存在于体内的有机物中;氮元素主要存在于组织蛋白质和核酸中。,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化学元素的名称都是用一个汉字来表达的。有些是沿用已有文字的,如金、银等;有的是根据已有的字,改变或增加偏旁而成为化学专用名称的,如碳、磷等;有的是意译的,如轻气等后来又演变成氢仍保持原字的读音。元素名称一般是按偏旁字来读音,这样就有助于同学们的记忆。元素符号是学习化学必须熟练掌握的化学用语。
11、如果元素符号记不住,直接影响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因此对初学化学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不仅要记住,而且要会读,书写正确。课本要求我们记住常见的27个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课题2 元素,3.知道元素的分类 元素可分成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元素中文造字是有规律的,从它们的偏旁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元素,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氵”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只有汞例外,通常它是液态金属元素。,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
12、子数目。这个编号就是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因为原子序数与元素符号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我们根据原子序数就可以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相应的元素,并可获得与其有关的其他信息。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学生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后,已经具备了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能力,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稍加引导,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6.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
13、题,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会根据食品或药品的规格计算其用量,与我们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关系非常密切。学了相关知识后,学生应具备这种能力。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在此方面的指导,使学生能学以致用7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几千万种物质不但其表面上是形形色色、无限多样的,而且还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些变化既包括物质的三态变化,也包括后续章节将进一步较深入研究的化学变化。随着元素概念的产生、原子分子论的确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学自身的发展,使人们能够从宏观和微观认识两方面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奥秘
14、。千变万化的万物原来都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从组成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会使我们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变得简单、方便、有条理,易于把握。这就是我们研究这个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意义所在。,重点、难点分析元素和元素符号是教学的重点 元素是联系微观和宏观的桥梁和纽带,不管是分类研究物质,还是归类学习原子,都离不开元素。元素也是学习化学用语和应用化学用语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元素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不能很好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教材中一次性给出了27个元素符号,造成学生记忆困难。,教学的基本程序,由“五行学说”引入本课题,提出“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的悬念。,1提出元素的定义,引导学生根据元素的定
15、义,得出判断同种元素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并使其形成“元素是一个描述原子种类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的观点。2了解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较大的元素及其存在;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知道迄今已经发现的元素种类只有100多种。3初步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定义、结构及意义,使学生能够根据原子序数找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举出几种具体的元素,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能在元素周期表中得到这种元素的其它相关知识。,1展示写有27种常见元素的元素序号、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的幻灯片。以其中两种元素为例,讲解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及用法。注意强调元素
16、符号的写法。2在认识常见27种元素的基础上,对元素进行的简单分类,总结出元素符号的意义。,能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教学设计:(一)元素1课堂教学的引入建议1:问题引入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这里的“碘”、“铁”指的是什么?建议2:广告引入“妈妈,我们缺锌。”这是某品牌的补锌口服液的一句广告语,广告中的小朋友说他缺锌,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朋友所说的“锌”指什么吗?建议3:情境引入市售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硒:0.013;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锌、钠、钙指什么?建议4:问题引入战国时代我国形成了“阴阳五行”说,认为土与金、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单元 构成 物质 奥秘 课件 教师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