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ppt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教学目的要求本章重点本章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第二节 统计数据分组第三节 频数分布第四节 数据的显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意义;2.熟悉整理的原则和内容,并能进行预处理;3.掌握分组的概念、特点和原则,能熟练进行分组,熟悉分组的作用,了解分组的种类;4.掌握频数分布的概念及其构成,熟悉频数分布的编制方法;5.掌握组限的表现形式及原则、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6.掌握统计表的含义及其构成,熟悉统计表的编制,了解频数分布的种类及常用的统计图的绘制;,本章重点,1.分组的概念、特点和原则,分组的作用,能熟练进行分组;2.
2、频数分布的概念及其构成;3.组限的表现形式及原则、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4.统计表的含义及其构成,统计表的编制方法和原则;,本章难点,1.统计数据的预处理;2.统计分组的方法;3.频数分布的编制;4.组限的表现形式、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本章教学时数,6学时,本章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本节重点:数据整理的概念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本节难点:数据的预处理,一、统计整理及其类型,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对已整理过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意
3、义:1、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2、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统计整理的类型:1.定期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2.专题性统计数据的整理3.历史统计数据的整理,二、统计整理的原则和内容,数据整理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简明性原则,数据整理的内容,数据整理的具体步骤,(1)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以确保统计资料符合统计研究目的的要求,资料准确无误。(2)根据研究目和统计分析的需要,选择整理的标志,并进行划类分组。,(3)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各项资料进行汇总,得出反映各组和总体数量特征的各种
4、指标。(4)统计资料的显示。即通过编制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将整理出的资料简捷明了、系统有序地显示出来。(5)对统计数据分门别类地系统积累。,三、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的审核1.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就是看调查单位或填报单位是否齐全;规定的项目是否都有答案,应报资料的份数是否符合规定。审核资料的及时性,是看填报单位是否按时报送了有关资料。对不报、漏报或迟报的现象都要及时查清。,2.审核资料的正确性:审核资料的正确性,是检查所填报的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两种:(1)逻辑检查 首先,从理论上或常识上检查资料是否有悖常理、有无不切实际或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其次,是检查各
5、项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方。,(2)计算检查即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检查各指标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3.历史资料的审核:在利用历史资料(或其他间接资料)时,应审核资料的可靠程度、指标含义、所属时间与空间范围、计算方法和分组条件与规定的要求是否一致。一般可以从调查资料的历史背景、调查者搜集资料的目的以及资料来源等,来判断资料的可靠程度,也可以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指标的变动趋势来检查它的正确性。,(二)资料审核后的订正通过上述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项等情况,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则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1)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
6、误,应及时代为更正,并通知原报单位。(2)对于可疑之数或无法代为更正的错误,应要求原单位复查更正。,(3)如果所发现的差错在其他单位也可能发生时,应将错误情况通报所有单位,以免发生类似错误。(4)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发还重新填报,并查明发生错误的原因,若属于违法行为,则应依法严肃处理。,第二节 统计分组,本节重点: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原则统计分组的方法本节难点:统计分组的方法,一、统计分组的概念,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按照某个重要标志(或几个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二、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三、统计分组的作用,划分社会现象的不同
7、类型 揭示社会现象的内部结构 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四、分组的类型,四、分组的类型,四、分组的类型,五、分组标志的选择,要符合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要选择最能说明事物本质特征的标志 要考虑到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六、统计分组的方法,(一)属性分组的方法1.对事物进行属性分组,其组数的多少首先取决于事物本身的特点。2.对于有些事物构成比较复杂,组数可多可少的情况,就需要考虑统计研究任务的具体要求,(二)变量分组的方法 按数量标志分组,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首先,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事物质的差别。其次,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宜的组距、组限。
8、,1.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1)单项式分组:就是用一个变量值(标志值)作为一组,形成单项式变量数列。单项式分组一般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变动范围不大的场合。,(2)组距式分组:就是将变量依次划分为几段区间,一段区间表现为“从到”距离,把一段区间内的所有变量值归为一组,形成组距式变量数列。区间的距离就是组距。对于连续型变量或者变动范围较大的离散型变量,适宜采用组距式分组。,2.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分组(1)间断组距式分组:是指组限不相连的分组。(2)连续组距式分组:凡是组限相连(或重叠)的分组,即以同一数值作为相邻两组的共同界限的分组。统计上规定:“上限不在内”,3.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9、等距分组:就是标志值在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即各组的标志值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凡是在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都可采用等距分组。,异距分组:各组组距并不完全相等的分组,在下列情况下,就必须考虑采用异距分组:第一,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第二,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第三,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七、组距、组数与组中值,(一)组距 组距是各组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即各组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差。,(二)组数 全距是总体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组数的多少直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总体的全距,另一个是组距。在等距分组的条件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在组距既定的条件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数据 整理 显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