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三刘天祥第三.ppt
《微观经济学第三刘天祥第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第三刘天祥第三.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上一章我们分析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引出了对市场局部均衡问题的认识,但并没有说明局部均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供求曲线及其局部均衡形成的背后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本章作为上一章的深入,将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此推导出需求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理性人假定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过程会受到两种力量的促进和制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效用与偏好。为了自身偏好的满足,消费者都想尽可能地占有或消费商品;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约束。消费者的收入是有限的。消费者的市场选择就是在有限的收入限制条件下,合理地购买各种商品,以实现自身最大的满足。,2
2、,2,本章的分析假设仍是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本章的分析将从三个步骤递进展开:一是消费者的效用与偏好分析二是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分析三是将消费者的效用与偏好与预算约束结合在一起,基于基数与序数背景下分析消费者的最优行为选择,并从中推导出需求曲线。,3,3,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一、效用的概念1、幸福方程式的引入P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2、欲望的理解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即是说,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人只能将欲望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否则幸福就会为零。,4,4,3、效用理解,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
3、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1):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5,5,傻子地主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
4、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机把金子抢走。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2):效用因时因地而异。,6,6,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幸免遇难。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
5、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3):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7,7,毒品的故事一个青年学生家家庭贫穷,爱好交际,但不爱读书。一天,学生被邀请去KTV。朋友在摇头狂舞,学生感到非常新奇,惊呀:神功
6、。食用了何物?傍人递上摇头丸:怂恿其试一试。青年学生接受了傍人送来的礼物,小心一试,几分钟后即热血沸腾,狂舞不歇,神勇无比。可是数小时以后,全身瘫软。傍人解释,需要再食,定会神功再现。再向傍人要,答曰付费消费。从此青年学生毒瘾染身,食则精神亢奋、快乐无比,弃则全身瘫软。家财耗尽(4):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8,8,定义归纳: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我们可以从消费的主体与消费的客体两个方面讨论效用。从消费的主体来讲,效用是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从消费的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9,9,4、关
7、于效用的几点说明:效用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在同一物品前后满足程度之间相互比较时才有意义。效用有无或效用大小取决于个人主观心理评价。效用实际是个主观判断,因此,除非给出特殊的假定,否则,同一物品有无效用或效用大小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效用是一种正常人的心理感觉,而不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要用非正常人的心理感觉去代替正常人的心理。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一种商品是否具有效用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涉及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与效用概念意义相反的一个概念是负效用,是指某种东西所具有的引起人的不舒适感或痛苦的能力。,10,10,二、效用的两种研究方法1、基数效用(Cardinal ut
8、ility)论基数的理解:基数是可以加总求和的数。基数效用论者对于效用的基本观点a.可以具体衡量;b.可以加总求和;c.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2、序数效用论序数的理解:序数是不能加总求和的数。序数效用论者对于效用的基本观点a.不可以具体衡量;b.不可以加总求和;c.不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d.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出第一、第二的顺序,11,11,3、两种分析思路的差异两种分析思路、方法均不同,但二者的结论是完全相同的。序数效用论者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者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普遍使用基数效用论的概念,在现代微观经济学里,通常使用的是序数效用论的概
9、念。4、本章的重点是介绍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基数效用论者的研究只在第二节作一简单的介绍。,12,12,三、基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边际效用分析法,(一)效用函数的引入效用函数是表述偏好的一种数学方法,它能更为方便地分析两种或更多种商品的选择行为。1、总效用(Total Utility)TU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若只消费1种产品X,则有TU=U(X)若只消费2种产品X、Y,则有TU=U(X)+U(Y)若只消费2种产品X、Y,且X、Y的效用相互影响,则有TU=U(X,Y)或 TU=a0X+a1Y+a2XY,13,13,2、边际效用(M
10、arginal Utility)MU每增加一单位消费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令Q0,则如果总效用函数为多元函数,当考察一种产品消费量变动对总效用变动的影响时,可求一阶偏导数后得边际效用总效用为边际效用函数的积分,14,14,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X(消费量),TUX(总效用),MUX(边际效用),1,10,10,2,18,8,3,24,6,4,28,4,5,30,2,6,30,0,7,26,-4,15,15,MU与TU的关系:MU0,有TUMU0,有TUMU0,TU有极值,16,16,1:半块旺旺饼的故事,有个人肚子饿极了,就去买了块旺旺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觉得,从来没有食物有这样
11、的美味可口。他立刻又去买了六块饼,一只又一只地吃着。奇怪的是,饼的味道一块不如一块。吃到第六块的时候,他觉得肚子还饿,于是又啃起第七块饼来。可是,第七块饼刚吃了一半,它就觉得肚子饱了。他心里后悔不迭,懊恼地说:“如果早知道吃这半块饼就饱了,我何必花钱买那六块饼呢?”,(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7,17,2:大民与翠花的故事,大民与翠花结成百年合好,不久小民来到人世。小民同志十分可爱,但却饮食挑剔,翠花喂食,得端碗满屋追逐;小民4岁,形若豆秧,如非洲难民。大民同志决定改用花猪肉伺候:每日为小民增添瘦肉2两,以培养伟岸体型。翠花日复一日坚决执行,可是,小民的味口一天不如一天。吃到第六天的时候,小民
12、捂嘴,坚决罢餐,并放出狠话:“哼!等你们以后老了的时候,我让你们天天吃花猪肉!”大民仰天长叹:难道花猪肉变味了?难道遗传变异了?,18,18,故事是虚构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前提:理性人假设不改变价值判断含义: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19,19,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一是由于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剌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二是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
13、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20,2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几个特点:a: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反比b: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比。Mu=0时,Tu为最大。c: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这一次猪肉的边际效用从10到-10,下一次,第一个猪肉的边际效用又恢复到旧。d: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量少,边际效用大,价格高,反之则低。所谓“稀为贵”。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也是商品,也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14、。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又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21,21,三、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的含义:这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不变、商品现行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时不再愿意变动消费结构、效用总量最大化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均衡点上的数量组合即为消费者的最优选择。2、前提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这是上一点的的补充)。其中收入既定称之为消费者均衡的约束条件,22,22,3、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P1X1+P2X2+PnXn=I
15、(收入全部花光)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因为是最后一元钱,就有收入花光;总效用最大,23,23,数学证明:代入法目标函数 max TU=f(X1,Y)(3.9)约束条件 s.t.PXX+PY Y=I(3.10)将(3.10)式移项并整理,可得 将(3.10)式代入(3.9)式,可得(3.11)为求得TU最大,令(3.11)式的一阶导数为零,24,24,25,在无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在无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化的充分条件:,26,26,消费者均衡的理论分析,对于消费者,最后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商品2的边际效用。,调整两种商
16、品的购买量:减少商品1的购买,增加商品2的购买。,MU1、MU2;TU1、TU2;TU=TU1+TU2 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不等式变为相等式时,才能获得总效用最大。,情况一:,以只购买两种商品为例:,27,27,对于消费者,最后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商品2的边际效用。,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减少商品2的购买,增加商品1的购买。,情况二:,MU1、MU2;TU1、TU2;TU=TU1+TU2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不等式变为相等式时,才能获得总效用最大。,28,28,对于消费者,最后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调整两种商品的配置量:减少商品的购买i,增加货币的购买
17、。,情况一:,MUi、;TUi、T;TU=TU1+T 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不等式变为相等式时,才能获得总效用最大。,29,29,对于消费者,最后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调整两种商品的配置量:增加商品的购买i,减少货币的购买。,情况二:,MUi、;TUi、T;TU=TUi+T 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不等式变为相等式时,才能获得总效用最大。,30,30,四、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由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U/P=。当不变时,MU与P同增同减,而MU增加即是需求量(购买量)减少,MU减少即是需求量(购买量)增加。由此推导出需求曲线。,31,31,消费者剩余定义:消费者为
18、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值与他购买商品时实际支出的差额。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两点:消费者剩余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生活必需品的剩余空间大。消费者剩余表示方法:几何图形表示法。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五、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消费者剩余,32,32,解析式表示法。令反需求函数Pd=f(Q),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需求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反需求函数Pd=f(Q)在0至Q0 区间的定积分减去P0 与Q0 的乘积。,33,六、连带外部效应至今为止我们都假设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是彼此独立形成的。这一假设能够使我们把个别需求加总形成市场需求曲线。但是,就某些商品
19、而言,一个消费者的需求也受其它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影响,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连带外部效应。1、连带外部正效应。如果一个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它消费者的购买量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就称之为连带外部正效应。,34,35,攀比效应导致了一条更具弹性的市场需求曲线。因为如果没有攀比效应,当市场价格从30降至20时,需求量会从40000增至48000,由于有攀比效应,需求量便从40000增至80000。,36,2、连带外部负效应。如果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连带外部负效应。连带外部负效应的典型例子是虚荣效应。,37,38,虚荣效应导致了一条缺乏弹性的市场需求曲线。
20、因为如果没有虚荣效应,当市场价格从30000降至15000时,销售量会沿着D2从2000增至14000,由于有虚荣效应,销售量便从2000增至6000。,39,习题,众所周知,女士用的国际顶级名牌手袋的价格不菲,而且跟大众品牌的手袋不同,名牌手袋一般不会降价促销。用经济学的原理解释,名牌手袋不讲价促销的原因在于()A 由于存在正的连带外部效应B 由于存在负的连带外部效应C 由于存在攀比效应D 由于需求价格弹性为正,40,40,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一、无差异曲线(一)关于偏好的假定1、消费偏好的概念:所谓偏好(taste),就是爱好或喜欢的意思。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
21、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反映了消费者对这些不同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的评价。,41,常用如下几种符号表示:表示强偏好,表示弱偏好,表示无差异。消费者对A、B任意两组商品的偏好,具有如下性质:若A B,则消费者对A商品组合的偏好对比对B商品组合的偏好更强;若A B,则消费者对A商品组合的偏好至少等于对B商品组合的偏好;若AB,则消费者对A商品组合的偏好和对B商品组合的偏好无差别。,42,42,2、消费者偏好假定 偏好的完整性(Completeness)。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和B,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
22、A的偏好;对A和B的偏好相同。即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的组合。偏好的可传递性(Transitivity)。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那么,在A,C这两个组合中,必有对A的偏好大于C。偏好的非饱和性(Nonsatiation)。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5支钢笔,6支铅笔)(4支钢笔,6支铅笔),43,43,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偏好的这三个基本的假设条件又被称为消费者理论的“公理”。特别注意:偏好不取决于商品的价格,也不取决于收入,只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喜爱与不喜爱
23、的程度。,44,44,(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定义: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是说明消费偏好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45,45,特别说明:无差异曲线表达的是某一个消费者对于某一组商品组合集的效用评价这一组合集中的任一组合其效用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簇表达的是一个消费者不同的消费愿望;至于这些个愿望能不能实现那是另外一件事。无差异曲线表达A消费者的效用评价,但不代表B消费者的效用评价。,46,46,2、无差异曲线的推导
24、,A点右上方的点均有效用 A,A点左下方的点均有效用 A,连接HL点,连线上仅有一点B,有效用=A,同理,可推出C点,连接A、B、C、点可得出无差异曲线,47,47,3、无差异曲线也可以从三维空间中的等效用点投影而来。是二元函数U=f(X1,X2)当函数值=U0的函数图形。这条曲线可以从三维空间几何图形中得到解释。对于三维几何空间,我们可以拿切西瓜作比喻。西瓜可以切成N片,但每一个切口的高度是相等的。“高度相等”即为我们这里的“效用无差异”含义。西瓜被切后留下的横截面曲线,就是无差异曲线。,48,48,特别说明在序数效用论的分析中,效用函数就是一种为无差异曲线标记数字使得受较多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25、得到较大数字的一种办法,效用函数值只具有序数意义不具有基数意义,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U的不同取值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取值只具有序数意义,构成了如图3-8的无差异曲线簇,对应的是效用曲面;U0对应的只是某一条效用曲线。,49,1、当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收入增加时,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如果他的收入减少,无差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2、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商品价格下降,同样的收入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商品价格上升,无差异曲线相应向左下方移动。,50,50,4、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2)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第三 刘天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