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年度培训.ppt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年度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年度培训.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背景二、监管依据三、监管内容四、监管程序五、监督方法六、监督机构内部管理七、工作展望其他:总站在装配式建筑安全监管的工作进展情况,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16 年 度,汇报总站近年来相关工作,安全起步较晚,13年开始,以现场组为主研究.13年初,调研城建集团(闵行工地)。13年质量规范出台,发现已经落后。14年调研,形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监督要点 15年:委托浦东站牵头,组织五建、家树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研究;15年度培训,请刘诚专家讲课,一、背景(一)基本情况(二)主要推进措施(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本情况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
2、2010年前,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倍增长。,近年来:一是装配式建筑项目大幅增长。2014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落实量达到312万平方米,较2013年翻了一番;2015年落实装配式建筑近600万平方米,全市累计落实装配式建筑总量已超过1 000万平方米。二是预制构件产能提升较快。构件生产企业
3、产能从2014年底满足18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构件需求,提升至2015年底近500万平方米,另有500万平方米产能正在筹建或在建过程中。三是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初具雏形。成立了上海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涵盖建设、设计、施工、构件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等全产业链单位,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少安全)。,截至2015年底,全国范围内PC生产工厂已达100余家,产业化基地50余家,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河北、安徽、上海、辽宁、北京等地,参与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东部,中西部也在快速发展。,(二)主要推进措施1、坚持顶层设计 扩大政策引逼效应2、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水平3、强化产业
4、链培育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二)主要推进措施1、坚持顶层设计 扩大政策引逼效应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即2015年在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50%;2017年起外环以外在50%基础上逐年增加。2015年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2016年起不低于40%。,二是建立推进机制。由分管副市长召集市规土、发改、住建、财政等20余家委办局,组建“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联席会议”;以土地源头控制为抓手;在报建、审图、施工许可、验收等环节设置管理节点进行把关;采取“两个强制比率”和“建筑规模”双控。三是加大
5、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规划奖励、资金补贴、墙材专项基金减免政策。,2、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水平一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先后发布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等7本标准和图集。二是提升建筑产品的性能。积极推广预制外墙、门窗、外饰面砖、保温体系一体化预制技术。三是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要求建设单位向生产企业派驻监理;构件必须实施首件试拼装;同时研究编制构件生产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督促行业协会完善质保体系。发布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文件深度规定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监
6、管要点等文件。,3、强化产业链培育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发挥试点示范效应。2012年以来,全市共确定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住宅示范项目17个,示范项目建筑面积87.77万平方米,其中11个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25%及以上。由上海城建建设实业集团建设的松江佘北大居项目预制率已达到80%。二是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2015年以来已开展了多轮集中培训,培训建设、设计、施工企业、建设主管部门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000余人次;。依托上海建工(集团)学校,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实操能力。(注:安全人员培训近似于0),(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一方面装配式建筑改变了现浇
7、建筑的建造方式,使得设计、施工、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生了重大变革;另一方面传统的建造习惯难以在短期内转变;各方对(建设、监理、施工、监督)转型发展的意愿不足;相应政策需研究完善:措施费用、人员资格、市场现场联动、跨地区联动2、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预制结构体系研究还不够完整混凝土、钢、木结构等;与现有技术标准体系相配套的标准、规范、工法有待完善,如结构连接、防水保温连接、现场安装施工及验收、安全管理、防护、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具体施工尚待完善细化,3、建设和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现有的设计、施工相互割裂:即产品未必适宜施工 构件产品、施工现场监管主体不一 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 增加了建
8、设成本,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设效率;承发包体制的改革创新,总承包、承包与分包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突破。,背景小结:政府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产品、人相对固化,减少流动,便于管理,可追溯)的导向,而装配式建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但非突击、运动式刚开始,是趋势理由: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安全风险大;社会运行、管理成本大;劳动力紧缺;手工操作质量控制难环境影响大引逼各地建筑管理的标准统一,夯实执法基础,监督-执法,二、安全监管的依据: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DGJ08-2117-2012中安全部分;总站文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监管要
9、点;其中安全要点,三、监管内容从管理要素角度:人、机、料、法、环。1)人:人员配备、培训、持证(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司指;吊装工等,尤其吊装过程中指挥人员及看护人员等);参建各方,再加供应方(厂家)控制关注管理形势,如:备案等,及时跟进;现场不能仅仅监督安全员,或靠安全员监督;管理,重点各岗位工作特征、衔接。2)机:设备材料设施更新(大型塔吊的机械选型,主要关注精准度控制);吊装吊索具管理;灌浆机器;运输车辆与现场道路设计的匹配度;构件存放架;施工临时支撑;外立面防护架体,灌浆机器,3)料:大量预制构件,包括生产、运输(驳运)、储存、吊装各环节,其吊点设置、埋件、拉结点、机械附墙点的设计、质
10、量控制。4)法:除传统意义外,构件堆场加固、施工过程的临时支撑、外防护作业体系、异型、超大构件吊装等较多特定技术方案,尤其专项施工方案和专项方案之间的衔接,施工组织等;交底的针对性(明患隐患)。5)环:构件驳运道路、堆场布置;措施费用;供应与施工的衔接工期。,运输:,PC板材运输及堆放,PC构件的运输主要以立运为主,运输时注意车速及板材的倾斜角度。,墙板,楼梯,阳台栏板,叠合楼板,PC堆场设置以方便吊装为原则,分类堆放。,PC安装及校核,PC板的吊装由总包进行施工,包括(起吊,安装,校正,封堵,注浆等),安装,安装就位,固定并安装斜撑,安装后校正,安装完成,外墙连接件固定,现场已发现的隐患示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装配 整体 混凝土结构 建筑 年度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