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讲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3.ppt
《四讲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讲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3.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遥感制图,一 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传统的地图制图技术经长期发展,已日臻完善和成熟。但其弱点是:地图编制与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周期长、制印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手工劳动占重要成份;地图产品种类单一,更新困难,不能反映空间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信息难于共享等。因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开始引入地图学领域。经过理论探讨、应用试验、设备研制和软件开发等发展阶段,如今,计算机制图已成为地图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即计算机地图制图学。,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与传统的制图方法大相径庭,特别是在地图信息的表达、传输和管理上,完全建立在一种全新的格局上,即地图的计算机信息化。因此,这门技术带来的变革和对地图学
2、产生的影响极其广泛和深刻。目前,随着理论上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计算机地图制图已可基本代替传统的地图制图,实现了地图制图技术的历史性变革。,计算机地图制图是以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应用数学逻辑方法,研究地图空间信息的获取、变换、存贮、处理、识别、分析和图形输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艺手段。和传统地图制图相比,过去制图人员面对的始终是有形的纸质地图,编图工作是在一种现实的可视(可以触摸)环境中进行的;现在制图者主要面对数据,所有制图资料变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制图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数据的编辑处理、管理维护和可视化再现的过程,数据联结各个制图环节。,二 遥感影像地图,遥感影像地
3、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按其表现内容分为:普通影像地图专题影像地图按获取遥感信息传感器的不同:航空摄影影像地图扫描影像地图雷达影像地图,专题影像地图是以影像地图作基础底图,通过解译并加绘有专题要素位置、轮廓界线和少量注记制成的一种影像地图。因像片上有丰富的影像细节,专题要素又以影像作背景,两者可以相互印证,又不需要编制地理底图,因而具有工效高、质量好等优点,是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型地图。,普通影像地图与专题影像地图,前者的比例尺较大,影像分辨率高,适用于工程设计、地籍管理、区域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区域地理调查研究和编制大比例尺专题地图;后者是由
4、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扫描获得的MSS4、MSS5 MSS6、MSS7等波段的影像经纠正后编制的,属于中小比例尺影像地图,区域总体概念清晰,有利于大范围的分析研究,适用于研究制图区域全貌、大地构造系统区域地貌、植被分布、制定工农业总体规划,进行资源调查与专题制图等。,航空摄影影像地图与扫描影像地图,考古,(1)卫星遥感可以覆盖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任何地区都不再有制图资料的空白区;(2)卫星遥感的周期性重复探测,使每一个地区都可以获得不同时相的制图信息,为动态地图的制作和利用地图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了信息保障;(3)数字卫星遥感信息,可以直接进入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省去了图像扫描数字化的输入过程;(4)
5、改变了传统的从大比例尺逐级缩编小比例尺地图的逻辑程序;(5)以丰富的影像细节去表现区域的地理外貌,比单纯使用线划的地图信息量丰富,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6)用简单的线划符号和注记表示影像无法显示或需要计算的地物,弥补了单纯用影像表现地物的不足,因而减少了制图工作量,缩短了地图的成图周期。,遥感影像地图的特点,遥感影像地图的发展趋势1)电子影像地图:这种影像地图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光盘或磁带等存贮介质上,需要时可由电子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如绘图机、显示屏幕等)恢复为影像地图。与传统的影象地图相比,它保留了影像地图的基本特征如数学基础、图例、符号、色彩等,只是载负影像地图信息的介质不同
6、。2)多媒体影像地图3)立体全息影像地图,三 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指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根据地图制图原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地图编辑加工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地图制作和成果表现的技术方法。,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1、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2、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3、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4、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的拼接5、地理基础底图与遥感影像复合6、符号注记图层生成7、影像地图图面配置8、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与印刷,1.信息源的选择,图像的地面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是遥感信息的基本属性,在遥感应用中,它们通常是评价和选择遥感图像的主要指标。(1)空间分辨率与制图比例尺的
7、选择 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是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即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范围的大小。例如Landsat TM影像的一个像元对应的地面范围是30m30m,那么其空间分辨率就是30m。,由于遥感制图是利用遥感图像来提取专题制图信息,因此在选择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时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解译目标的最小尺寸;二是地图的成图比例尺。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与地图比例尺有密切的关系。在遥感制图中,不同平台的遥感器所获取的图像信息,其可满足成图精度的比例尺范围是不同的。,(2)波谱分辨率与波段的选择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通道数)、波长、波段的宽度来决定的。通常,各种
8、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的设计都是有针对性的,这是因为地表物体在不同光谱段上有不同的吸收、反射特性。同一类型的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图像上,不仅影像灰度有较大差别,而且影像的形状也有差异。多光谱成像技术就是根据这个原理,使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能够明显地表现在不同波段的图像上。因此,在专题处理与制图研究中,波段的选择对地物的针对性识别非常重要。,在考虑遥感信息的具体应用时,必须根据遥感信息应用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地物波谱特征差异较大的波段图像,即能突出某些地物(或现象)的波段图像。实际工作中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室内外所测定的地物波谱特征曲线,直观地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差异的程度,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传感器的工作波
9、段。二是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择不同波段影像密度方差较大且相关程度较小的波段图像。除了对单波段遥感图像的分析选择外,大多数情况下是将符合要求的若干波段作优化组合,进行影像的合成分析与制图。如利用MSS影像编制土地利用图时,通常采用MSS4、5、7波段的合成影像;若进一步区分林、灌、草,可选MSS5、6、7波段的组合影像。,(3)时间分辨率与时相的选择把传感器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称为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如Landsat 1、2、3的图像最高时间分辨率为18天,Landsat4、5、7为16天,SPOT-4为26天,而静止气象卫星的时间分辨率仅为半小时。,遥感图像的时
10、间分辨率差异很大,用遥感制图的方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时,不仅要搞清楚研究对象本身的变化周期,同时还要了解有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遥感信息源。如要研究森林病虫害的受灾范围、森林火灾蔓延范围或洪水淹没范围等现象的动态变化,必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短期或超短期时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源,显然只有气象卫星的图像信息才能满足这种要求;研究植被的季相节律、农作物的长势,目前以选择landsat-TM 或SPOT遥感信息为宜。,遥感图像是某一瞬间地面实况的记录,而地理现象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在一系列按时间序列成像的多时相遥感图像中,必然存在着最能揭示地理现象本质的“最佳时相”图像。“最佳时相”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遥感 图像 目视 解译 制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