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ppt
《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行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内容: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核心和实质:为提高经济效益即中央讲的提高经济效益的中心轨道上来。3-1,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3-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
2、素质上来 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3-3,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粗放型增长方式强调多投入、增加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强调精耕细作,改善投入产出,通过效率和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问题:,1、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2、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主要做哪些?,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面对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硬约束,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2、我国经济增长的代价,在改革开放初期和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由于经济规模比较小、
3、人均GDP和居民消费水平比较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就比较少,粗放型增长格局的缺陷容易被弥补和掩盖。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济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均GDP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就会相应增加,粗放增长的弊端日益显露。可以说,资源和环境构成了我国今后长期发展的强制性约束。在这种条件下,任何只顾近期增长的短浅看法和做法,无疑会进一步恶化长期发展的基础。即使勉强达到全面小康,那么由于“本金”耗损过重,以后的前景就可能暗淡无光了.,中国的GDP增长大多是外延式增长,是人口与投资扩张的结果,农业时代是农耕区的扩张与精耕细作,而在工业时代是投资与产出扩张的结果。如
4、今投资的边际效率越来越低,拉动一个GDP需要的投资增量数倍于改革之初。中国GDP增长是数量型经济体主导的结果,在转向质量型经济体的过程中,必须有代表经济质量的数据,提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有的代价是不可逆的,比如环境污染、长江源头的沙漠化、黄河源头的水枯竭,还有越来越极端的气候、遭到严重破坏的古迹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中国的GDP增长,以强有力的行政权力为先导,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贫富差距为代价,支付了高昂的成本。某些地方两位数以上的GDP增长,扣除环境成本、人员安置的成本、毁坏的财富,则经济增长将下降一半以上。,材料1:我国耕地数据,根据最新的土地变更调查,截至2008年12月
5、31日,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82574亿亩。我们的人均耕地更是只有13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耕地只有美国的1/125,欧洲的1/30。世界耕地后备资源为现在已利用量的120%。我国仅为6%,并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的干旱、半干旱地带。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材料2: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8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9.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的速度。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年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8.5不相上下。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另据有关资料显示,近50年
6、来,我国GDP增长了10倍,矿产资源的消耗亦增长了40多倍。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仅次于美国)。,世界银行曾测算,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出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而中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的8%左右,环境污染使中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每一件在中国生产出口到英国的物品,其废气排放量比在英国生产要多出1/3;14%的中国废气是由生产后出口到美国的货品造成的。,一首流传在淮河流域的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
7、代。”,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状况十分严重,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曾一度不到全国城市的1/3。严重的大气污染使我国人口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并成为现代中国人最主要的疾病致死原因,甚至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还高出2倍多。,以2004年为例,我国消耗的种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50亿吨,原油、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37%、25%和40%,而创造的GDP却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材料3: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为33%,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世界平均消耗的3-4倍。按单位国民收入能耗比较,中国是日本的1
8、0.6倍、是德国的8.3倍、美国的4.6倍。美国、印度、俄罗斯三国的资源消耗量远低于我国,但创造的GDP总量却是我国的8倍。中国万元GDP的用水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材料4:以能耗强度衡量,19812003年中国的能耗强度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5倍和13倍,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从行业上看,中国电力、钢铁、石化、轻型纺织、化工、有色金属等8个行业主要产品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以上,比日本高20%。这些指标反映了目前中国能源使用浪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事实。,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
9、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且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30%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消费仍将稳步增长,传统意义上的污染行业依然存在增长空间,污染减排压力有增无减。,据2008年新一轮油气资源量评价数据,我国石油探明可采资源量212亿吨,按每年产油1.8亿吨至2.0亿吨速度计算,只够满足十几年的需要。全球的石油储采比按目前速率也只有42年。42年弹指一挥间,即使是中国可以不受限制采购国际市场上的石油,2050年没有石油了,中国庞大的交通体系仍要运转。,中国的能源危机,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需求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至6.1亿吨。但国内可供应的量却只有1.8亿至2亿吨,
10、缺口达2.7亿至4.1亿吨。而这种“工业血液”已经从每桶3美元涨到142美元。这意味着,同样的工业化进程,我国要比西方国家多付近50倍的成本。,中国化石能源的资源禀赋特征是缺油富煤炭。中国目前汽车拥有率约为每千人50辆,不足美国的1/15,欧盟日本的1/10。但石油进口已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2009年底中国城市汽车保有量前三名,193.8成都,360.1北京,268.15上海,(单位:万辆),(注:数据来自天涯社区网站),中国的能源危机,中国煤炭储采比按目前速率可采41年,只有全球储采比122年的1/3。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即使中国从世界进口煤炭,也只能延续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经济发展 资源 消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