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间接平差.ppt
《四章间接平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间接平差.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间接平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第四章 间接平差,4-1 间接平差原理 4-2 误差方程 4-3 精度评定 4-4 间接平差公式汇编 4-5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4-6 间接平差估值的统计性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4-1 间接平差原理,间接平差法(参数平差法)是通过选定t个与观测值有一定关系的独立未知量作为参数,将每个观测值都分别表达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建立函数模型,按最小二乘原理,用求自由极值的方法解出参数的最或然值,从而求得各观测值的平差值。,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间接平差一般原理,设平差问题中有n个观测值L,已知其协因数阵,必要观测数为t,选定t个独立参数,其近似值为,观测值L与
2、改正数V之和,称为观测量的平差值。按具体平差问题,可列出n个平差值方程为 令,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间接平差一般原理,则平差值方程的矩阵形式为 令式中为参数的充分近似值,于是可得误差方程式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间接平差一般原理,按最小二乘原理,上式的必须满足 的要求,因为t个参数为独立量,故可按数学上求函数自由极值的方法,得 转置后得 以上所得的方程中的待求量是 个和 个,而方程个数也是 个,有唯一解,称此两式为间接平差的基础方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间接平差一般原理,解此基础方程,一般是先消去v,得 令 上式可简写成 式中系数阵 为满秩矩阵,即,有唯一解 上式称为间接平差的法方程。解之,得
3、 将求出的代入误差方程,即可求得改正数V,从而平差结果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间接平差法求平差值的计算步骤,1根据平差问题的性质,选择t个独立量作为参数;2.将每一个观测量的平差值分别表达成所选参数的函数,若函数非线性要将其线性化,列出误差方程;3由误差方程系数B和自由项组成法方程,法方程个数等于参数的个数t;4.解算法方程,求出参数,计算参数的平差值;5由误差方程计算V,求出观测量平差值;6.评定精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4-2 误差方程,按间接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第一步就是列出误差方程。为此,要确定平差问题中参数的个数、参数的选择以及误差方程的建立等,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确定待定参数的个
4、数,在间接平差中,待定参数的个数必须等于必要观测的个数,而且要求这个参数必须是独立的,这样才可能将每个观测量表达成这个参数的函数,而这种类型的函数式正是间接平差函数模型的基本形式。一个平差问题中,必要观测的个数取决于该问题本身的性质,与观测值的多少无关。现就常用的不同形式的控制网介绍如下:(一)水准网(三角高程网)水准网(三角高程网)平差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网中未知点的最或然高程。如果网中有高程已知的水准点,则就等于待定点的个数;若无已知点,则等于全部点数减一,因为这一点的高程可以任意给定,以作为全网高程的基准,这并不影响网点高程之间的相对关系。,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确定待定参数的个数,(二)三角
5、网 三角网平差的目的是要确定三角点的坐标最或是值,当网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坐标,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未知点个数的两倍;当网中少于两个已知点时,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总点个数的两倍减去4。(三)测边网(包括测边、边角同测、导线网)当网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坐标,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未知点个数的两倍;当网中少于两个已知点时,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总点个数的两倍减去3。(四)GPS网 当网中具有足够的起算数据时,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未知点个数的三倍再加上WGS84坐标系向地方坐标转换选取转换参数的个数;当网中没有足够的起算数据时,则必要观测个数就等于总点数的三倍减去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参数的
6、选取,在水准网中,常选取待定点高程作为参数,也可选取点间的高差作为参数,但要注意参数的独立性。当选取待定点高程作为参数时可以保证参数的独立性。在平面控制网、GPS网中选取未知点的二维坐标或三维坐标作为未知参数,可以保证参数之间的独立性,也可以选取观测值的平差值作为未知数。因此如上所述,采用间接平差,应该选定刚好t个而又函数独立的一组量作为参数。至于应选择其中哪些量作为参数,则应按实际需要和是否便于计算而定。,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误差方程线性化,取 的充分近似值,是微小量,在按泰勒公式展开时可以略去二次和二次以上的项,于是可对非线性平差值方程式线性化,将 按泰勒公式展开得 令,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间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