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ppt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郭利华,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及总体要求,(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存储、查询、输出和传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建设用地预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查等提供技术支持。,(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总体要求(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
2、设必须执行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以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防止出现信息孤岛。(2)为符合各级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全省统一采用MapGIS平台进行建库,以确保系统的互连互通,防止重复建设。(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以统一时点(2005年10月31日)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建立,地类严格按照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1255号)要求进行。,(4)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四级数据库建设。省级比例尺采用1:50万、市级采用1:25万或1:20万、县级采用1:10万或1:5万、乡级采用1:1万。小比例尺数据由大比例尺数据缩编而来。各级
3、数据库均按照国家或省里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需要规划主管部门和信息化建设部门的通力合作,以确保数据库建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防止出现数据库建设与应用脱节。,(三)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数据库建设的特点,1、数据库建设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进行建设(1)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已经全面完成,且全部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标准通过省厅验收,为规划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2)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必须与上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报经省厅确认后,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数据,这一举措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权威性提供了有力保障。(3)土地利用数据库以详查资料和变更调查
4、资料为基础进行建库,其数据具有较强的现势性。,2、数据库建设贯穿在整个规划修编的过程中(1)规划修编前期工作阶段:规划实施评价、前期调研、指标测算、专题研究、现状数据的确认在各阶段需利用现有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形成专题研究数据。(2)规划大纲编制阶段:部门用地规划、专题研究成果综合利用数据库进行统计、查询、缓冲区分析、空间图形叠加分析、路径分析等,形成各种分析数据,为规划大纲编制提供依据。(3)规划规划成果形成阶段:指标分解、空间布局、用途分区等在现有数据库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具体的空间布局、项目分布、专题成果等图形数据、属性数据、指标数据、文本资料等落实到数据库中,形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5、件和专题图件,形成图、表、数统一的规划成果。,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是今后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随着全省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深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将是用地报批、数据汇总等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例如我省的建设用地审批,从今年的七月一日开始,全部要求采用电子报盘的形式来报资料,而省厅的用地审批业务流程全部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进行流转,工作人员审批时不再通过阅读图件进行审批,而是通过调用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即可进行相关内容的查询,并能及时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更新,例如指标核减等。,总的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不再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个可有可无的阶段,它在规
6、划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规划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它更不是规划工作完成后才可形成的成果,而是伴随着规划工作的逐步深入而逐步形成的信息化成果;它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个记录在案的成果,而是在今后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逐步充实内容的一个成果。,二、数据库建设主要参考标准,1、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省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检查验收办法3、省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要求(征求意见稿)4、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5、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6、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全国土地分类(试行)8、县级土地利
7、用规划编制规程9、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说明:本培训课程引用以上标准和规范来进行讲解,当以上标准被修订或者有新的相关标准出台时,数据库建设以新的版本或者新的标准为准。,三、数据建设的工艺流程,(一)传统数据库建设的一般工艺流程(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流程,1、资料收集,规划数据库建设的资料要求具有权威性,内容全面,现时性满足应用要求。收集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资料、环境要素资料、基础地理信息资料。环境要素资料包括风景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矿产储藏分布资料、蓄洪、滞洪区域资料、地质灾害易发区资料以及规划编制成果资料等。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包括交通、水系、行政区划等
8、资料。,2、资料整理和预处理,(1)对于现有的数字化资料、现有数据或数据库,要根据国家和省相关建库标准和规范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处理,使之符合要求。对于属性数据,则需对数据项的名称和度量单位进行统一、统计单元和图形进行匹配等。(2)地类转换。原来的八大类转换为全国土地分类(过渡分类)的三级分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根据辖区实际和规划的需要,完善现状数据库内容,主要地名、等高线、地物要素及注记、风景旅游点及文物古迹、主要矿藏、地质灾害易发区、交通能源等线性基础设施、蓄洪滞洪区范围等。,3、数据库设计,在数据采集之前,首先需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设计,包括实体分类与编码、文件命名、分
9、层与实体定义和属性结构等。,(1)实体分类与编码,作用:空间实体属性分类编码为用户分类分级检索图形数据、生成应用逻辑图层提供技术上的可行性。属性分类代码应能为图形显示、编辑、出版提供指示信息,应与相关的图例、符号相对应。,方法: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主要特征,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划分成不同的门类、大类、小类,构成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体系,以控制各类信息的编码和使用。其编码采用七位数字层次码组成,依次表示大类、小类、一级类和二级类,实例:如土地用途要素层中的未成林造林地,属于农用地中的耕地。按照国家标准规定,2表示土地用途要素,01表示农用地,03表示林地,04表示未成林造林地,则该要素在土地用
10、途中的信息分类编码为:2010304,(2)文件命名,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图形文件按如下规则命名:省级采用6位字母数字型代码,前两位为省级字母码(湖南为43),后四位为图层代码。图层代码按照标准要求定义。如地域分区,其图层编码为DYFQ,则其对应的图形文件名称为43DYFQ.wp 市域或城乡结合部采用10位字母数字型代码。前两位为省级字母码,接下来三位为市级字母码,第六位为区域数字码,最后四位为图层代码。其中当区域数字码为9时,表示市域图形数据;对以单幅图件表示的城乡结合部,取值为8;对以组团形式表示的城乡结合部,用8表示中心城区图形数据,7以下顺序表示其它各组团图形的数据。如长沙市市用途分区,
11、其图形文件命名为430109YTFQ.wl,其具体含义为43表示湖南省、010表示长沙市、9表示市域图形数据,YTFQ表示用途分区要素图层。县级、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图形文件命名,标准分幅数据采用12位字母数字型代码;按行政区划数据文件命名采用15位字母数字型代码。,指标表命名:指标表采用“行政区划代码表字母码”来表示。如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数据表代码为GDPH,宁乡县的行政区划代码为430124,则该县的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表名为:430124GDPH 土地利用规划文档文件命名:文件名称按“规划期末四位年代行政区划代码类型编号”进行命名,同类型文档按“规划期末年代行政区划代码类型编号首位1位顺
12、序码”命名,其中10表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表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说明,30表示专项规划,40表示专题研究报告,50表示其它文档资料。如202043012410表示宁乡县规划至202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3)分层与实体定义,要素分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或省里相关标准进行。在国家和省里标准之外进行补充增加的,必须在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报告以及元数据中加以详细说明,并进行明确定义。,(4)属性结构定义,属性结构定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进行,在国家和省标准基础上进行扩充的,必须在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报告中详细说明,并明确关键字段和其它各字段含义。,4、数据采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以
13、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建设。因此,数据采集的过程,主要是在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要素补充的过程,如果原数据库数据文件格式与本次建库的文件格式不一致,还需先对数据进行转换,转换的过程中要防止数据丢失和错误,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1)空间数据采集,省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信息采集包括:地域分区、面状建设项目、线状建设项目、点状建设项目以及其它规定的内容;,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信息采集包括:地域分区、用途分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区块、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城乡建设区块、面状建设项目、线状建设项目、点状建设项目以及其它规定的内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信息采集包括:用途分区
14、、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区块、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城乡建设区块、面状建设项目、线状建设项目、点状建设项目等。,县级(含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信息采集包括:土地利用分区要素、基本农田保护要素、土地整理要素、土地复垦要素、土地开发要素、生态环境建设要素、重点建设项目要素(分点状、线状、面状)以及其它规定的内容。另外,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基础上,还应补充采集旅游资源要素、基础设施要素、主要矿产储藏区要素、滞洪、蓄洪区要素、地质灾害易发区要素等规划基期信息情况。,注意:点状要素位置记录准确,确保其与其它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线状要素的采集一定要保持其连续性,被其它符号割断而应连接的线,按延伸方向将其
15、连接。需要建立拓扑关系的线状要素,线段分割在适当的交叉点或者属性变换点处,以保证拓扑的一致性和要素的逻辑一致性,同时防止微短线的产生。面状要素保证面域多边形的封闭,以确保区域不遗漏;边线采集时保证其与其它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以防止产生碎多边形。,(2)属性数据采集 属性录入采用人工录入或者扫描识别录入的方法进行。属性数据采集检查时要参照图形数据。对于输入的属性数据应进行精度检查以防止输入的错漏,保证各数据记录完整性和正确性。属性数据采集包括按照标准规定的空间数据各要素的属性数据采集。,(3)指标和文本数据录入 省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包括:省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省级规划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表
16、、省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表、省级各类非农建设用地控制表、省级设市城市用地规模控制表、省级规划期间重点工程项目用地一览表、其它要求的指标表。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表包括:市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市级规划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表、市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表、市级各类非农建设用地控制表、市级市(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市级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表、市级规划期间重点工程项目用地一览表、其它指标表。县级(含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表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表、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表、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面积指标表、土地用途分区面积指标表、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指标表、各类用地平衡指标
17、表、其他指标表。,5、数据处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数据转换、数据整理、坐标系和投影转换、要素分层、拓扑关系处理、属性结构建立等。,主要是指建库的原始数据不是MapGIS文件格式的情况。交换格式采是国家标准规定的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VCT)。由于VCT数据不对图形参数进行描述,因此,通过数据交换,图形参数信息内容基本丢失,格式转换后,需利用统一的符号库,根据属性内容重新对空间各要素进行符号化。,(1)数据转换,(2)数据整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作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成果的基础数据时,对照国家规划数据库建库标准,各要素层内容相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有一定的变化,属性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数据库 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8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