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致安年科夫.ppt
《马克思致安年科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致安年科夫.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致帕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帕维尔瓦西里也维奇安年柯夫(18121887)是俄国的一个自由派作家。他曾向俄国读者介绍过蒲鲁东等法国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思想。安年柯夫曾多次游历欧洲,见过马克思。1846年11月1日安年柯夫写信给马克思,谈了自己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一书的看法,并征求马克思的意见。马克思1846年月28日给安年柯夫写了这封回信。,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18091865)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社会改良主义者,是早期的无政府主义者之一。蒲鲁东主义在当时的欧洲工人运动中曾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蒲鲁东出生于法国一个农民兼手工业者的家中。由于家
2、境贫寒,他从少年时代起就辍学而独立谋生,其间当过旅馆的佣人,做过印刷所的排字工,还曾与人合开过一个小规模的印刷所。蒲鲁东因一度贫困走投无路,险些自杀。,1837年他写了一本书,获得了贝桑松大学的一笔助学金,接着他到巴黎开始从事理论著述和政治活动。1848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由于他所发表的激烈的革命言论,而被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府视为洪水猛兽一样危险的革命人物。先是因反对拿破仑第三,被判刑二年,后来激烈反对教会,被驱逐出法国。在欧洲近代革命史上曾经是个轰动一时的人物。,蒲鲁东的第一部理论著作,是1840年写成的什么是财产?。在这部书中,他用新鲜的文体对私有财产和维护私有财产的各种言论,给予了尖锐的批
3、判。他的结论是:“财产就是盗窃”此书使他获得了很大声望。蒲鲁东的第二部主要著作,是1846年写的贫困的哲学(全名为贫困的哲学或经济矛盾的体系)。在这部书中,蒲鲁东试图对他在什么是财产?一书中提出的问题,在政治经济学上给予阐明。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制造贫困的哲学,因此应当加以改变。,但是,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立场,使他不可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于是他就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一套幻想在保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摆脱贫困的方案。公开表明反对用革命手段来建立新社会制度。在他看来,国家、政权是与自由、个性水火不相容的,他的口号是“打倒政党。打倒政权。要求给公民充分自由。”,马克思对蒲
4、鲁东的批判,集中反映在哲学的贫困(1847)中。马克思的这封信,通过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阐明了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即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从而深刻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客观规律。,马克思致帕瓦安年柯夫一、历史背景马克思在1846年12月28日致安年柯夫的信,是为了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一书而写的。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欧洲已经出现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工人阶级的境况日益恶化,小生产者日益破产,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一些陷于破产的小生产者力图挽救他们的经济地位,幻想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当时,马克思
5、主义在工人运动中还没有占统治地位,而蒲鲁东(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却在运动中流传较广。蒲鲁东1846年发表的贫困的哲学一书,充分地反映了他的改良主义思想。(蒲鲁东改良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1846年11月1日,俄国自由派文学家写信给马克思,谈了对贫困的哲学一书的看法,并征求马克思的意见。马克思写了这封回信。在这封信中,马克思通过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社会改良主义,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二、主要内容原信全文很长,选读只节选了其中的几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揭露蒲鲁东思想的唯心主义实质第二部分: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6、阐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第三部分:批判蒲鲁东颠倒范畴和现实的关系,揭露蒲鲁东社会改良主义的阶级实质及其认识根源。,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1)社会规律的客观性。针对蒲鲁东的普遍理性创造历史的错误观点,马克思在信中着重分析了人类活动与历史规律的关系、个体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等问题,明确概括出了“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的结论。马克思的这些论述,从一个新的侧面阐发了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观点: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曾提出“历史是自然的有规律的过程”的观点。这个观点尽管是深刻的,但却置于唯心主义基础上。马克思把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作为全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致安年科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