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社会建制与运行.ppt
《科学的社会建制与运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的社会建制与运行.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的社会建制及运行,一、科学的体制化,社会建制(社会组织制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1、科学的职业化,17世纪是科学体制化的起点,或者说是科学从业余向职业过渡的起点。,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是欧洲第一个获得官方承认的科学组织。1666年法国成立了巴黎科学院,开始出现以科学为职业的专业科学家。1700年德国建立柏林科学院。1725年俄国成立帝国科学院。,到了19世纪,科学研究大规模进入大学。,其标志有:科学家以教授身份从事研究 大学开始授予科学学位 技工学校和理工学院出现 教学研究实验室建立 研究生教育制度开始建立 工业实验室开始出现,20世纪20年代后,科学作为一
2、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完成了定型。美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成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当代科学家最活跃的舞台,而大型企业则是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学家的集聚地。,科学家以向社会提供专门化的服务为生,科学逐渐变成一种谋生必须掌握的技艺,科学家作为一种职业开始从神秘、神圣走向大众。,2、科学界的共同体与分层现象,20世纪,科学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国家科研管理部门的建立;科学基金的设立;科学产业的形成及大科学城、科技园区的建立;,国际学术团体的出现;跨国研究机构的出现;科学家队伍成指数规律加速增长;科学已经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建制,与政治建制、经济建制、宗教建制、教育建制和文化建制等相互影响紧
3、密相连。,普赖斯在大科学、小科学指出:在二战前后的50年间,美国科学家的人数增加了6倍,科学家的人数以12.5年为倍增周期,呈指数增长。,科学共同体共同体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一是从科学知识增长、科学发展模式的角度。共同处:学有专长;教育和训练;探索目标;研究方向;趋同的科学思想和研究风格。,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科学共同体是一个亚文化群,即一种文化内具有独特性格的一群人。共同处:精神气质;信念;价值标准;活动方式;行为规范。,科学共同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新主体,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科学家群体或集团合作交流的研究方式,取代了近代科学的那种分散、独立、业余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状况。,两种主要的
4、科学共同体的构形:科学学派学派(School)是指由某个大师为领袖而形成一个群体。有固定的、可见的社会组织结构;具有相对集中、稳定的学术环境。,特点:A核心是学派领袖B集团效应C集约化的学术中心D独特的风格和精神,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无形学院是一种非正式的、非组织化的科学群体。,1972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D.克兰 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无形学院的主要特点:具有共同的专业研究领域、趋同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倾向;但在地域上存在着空间跨度,其社会结构是松散的和非正式的。,无形学院的存在主要通过信息媒介、交流网络来沟通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尽管这些联系通道是非正式的,但它
5、十分有效。正式的交流系统相对于无形学院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科学家想要进入研究前沿,就必须在无形学院中获得席位。,科学的社会组织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学会最紧密结构的社会组织研究院所联结科技与产业的社会组织科学园区,分层现象随着科学作为职业的向前发展,职业的成员科学家开始出现分层现象,即依据一定的标准,科学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社会承认科学界的依据。学术贡献社会承认的依据。,社会承认的体现:学术职位学术声望,学术声望:职位(机构的知名度)奖励(奖励的等级)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刊物的等级、引证次数),美国社会学家哈里德朱克曼描述了科学界的分层现象,美国科学家的分层从高到低表现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美
6、国科学院院士、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收入美国男女科学家一书的科学家、登记进全国科技人员登记册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的全集,各个层次的科学家人数比例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的结构。,在中国,科研人员通过评定技术职称形成等级结构,包括初级(如实习研究员、助理工程师、助教)、中级(如助理研究员、讲师、工程师)和高级(如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等),科研人员的最高荣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20世纪末,中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为2905635人,科学家和工程师(具有高、中级职称和未评定职称但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5946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院士合计为653人,中国工程院
7、院士合计为547人。,3、科学研究职业活动的特征,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活动区别于业余活动的基本特征:稳定的工作场所、较长的工作时间、需要专门的知识或者技能、对服务对象的责任、交换劳动获取报酬、共同的行为规范等。,第一、科学研究同其他职业活动一样,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地点: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或者图书馆。科研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文献信息是科学家工作岗位必备的条件。一个大规模的实验室的投资规模可以和一个现代化的制造公司不相上下。,第二、与自由职业者或者业余爱好者不同的是,任何一个职业者都必须把除去睡眠和必要的休息之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上。,第三、科学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或者技能。现代
8、科技的发展使得科学制度化和专业化程度特别高,必须通过正规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才能成为科学家。科学家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不是重复应用。,第四、科学研究也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指没有特定商业目的,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活动。应用研究指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开发研究指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以生产产品或完成工程任务而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科学共同体则往往通过科学家申请把科学基金项目委托给某一科学家,科学家以各种学术报告、科学论文等形式完成项目申请
9、时的承诺。,科学成果必须通过由一系列人员组成的鉴定或者通过同行评议确认其研究活动的现实或者预期的价值。,第五,交换劳动获取报酬。科学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他承担着知识的生产者、雇员和技术工作者以及专家咨询的三重任务,也以此获得报酬。,第六,科学作为一种职业,不仅要求其成员遵守普遍的社会规范,包括社会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也要遵守科学共同体特有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术道德、科学精神。,第七,职业声望的高低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人员的竞争和冲突的激烈程度。,二、科学的运行,科学家角色的分化主要是在20世纪实现的。科学是一个完全自治和自我调节的系统,科学家会按照科学研究的精神规范做事。,1、科
10、学规范,科学家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必然有其行为规范,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R.Merton,19102003)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共有性普遍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普遍性,普遍性是指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与研究者本人的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毫不相干,也和研究者本人的性别、年龄、社会声望与地位等没有关系。,普遍性强调的是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科学家必须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凭借科学事实立论,用实验手段检验理论。普遍性还意味着科学是一种国际性事业,任何人的真正的科学成就都应当被承认,都可以被利用。科学的大门向一切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人敞开。,公有性,公有性是指科学知识的公有性,
11、即科学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任何科学成果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劳动成果和吸取同代人的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完成的。,公有性规范具有促进科学家加速研究、及时公开、避免重复研究、通过交流激发别人创造性等作用。,无偏见性,无偏见性是指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知识和占有真理。科学研究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这条规范要求科学家用把观测和实验所得的数据,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科学的研究成果要经受同行们的严格审查,这包括:新的发现必须向同行报告,并经他人重复验证;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要有同行的审查评论,以确定是否有价值;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要事先被审阅,批准后才能宣读;获奖成果要有权威人士推荐等等。,有条理的怀疑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社会 建制 运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