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抗寒生理.ppt
《蔬菜抗寒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抗寒生理.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蔬菜抗寒生理,(高级蔬菜栽培生理、硕士生课程)沈阳农业大学 何莉莉,抗寒性(抗寒能力),植物对低温寒冷环境的长期适应中,通过本身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获得的一种抗寒能力。从栽培的角度来讲是能够在低温下正常生长、结实,不仅仅是活着。,一、蔬菜的抗寒类型与低温危害类型,从植物的抗寒性来讲分为高度抗寒植物:抗寒的树木、果树等中度抗寒植物:有蔬菜中耐寒的多年生蔬菜和耐寒类蔬菜。低度抗寒植物:有半耐寒蔬菜。不耐寒植物:有不耐寒蔬菜。,1.蔬菜的抗寒类型,(1)耐寒的多年生蔬菜 如韭菜、金针菜、石刁柏、茭白、辣根等。它们的地上部分能耐高温,但到了冬季,地上部分枯死,而以地下的根系以宿根形式越冬,能耐零下10
2、15的低温,韭菜可耐零下30的低温。,(2)耐寒类蔬菜,如菠菜、大葱、大蒜以及白菜类中某些耐寒品种。能耐零下12的低温。短期内可耐零下510。同化作用适宜温度为1520,某些极抗寒菠菜品种可耐零下30低温。,(3)半耐寒蔬菜,如萝卜、胡萝卜、芹菜、白菜类、甘蓝类、莴苣、豌豆、蚕豆等。可抗霜但不耐长期的零下12低温。在长江以南均能露地越冬。同化作用在1720最佳,超过20,同化机能减弱,超过30时,同化作用所积累的物质几乎全为呼吸所消耗。,(4)不耐寒蔬菜,喜温性蔬菜如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最佳同化温度为2030。当温度超过40时,生长几乎停止。当温度在1015以下时,授粉不良,引起落
3、花。因此,在长江以南,可以春播或秋播,北方则以春播为主,使结果期安排在适宜的季节里。这类蔬菜不耐短期的零下12的低温,因此北方地区在定植时应安排在霜冻结束之后。,耐热性蔬菜,如冬瓜、南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豇豆、刀豆等,同化作用以30为最宜。其中西瓜、甜瓜及豇豆等在40的高温下仍能生长良好。耐热性蔬菜一般都不耐短时的轻霜冻。,2.低温危害类型,根据低温的程度,可分为两种类型:冷害 0以上低温所造成的伤害,并没达到组织内结冰程度冻害 0以下低温所造成的伤害,由于组织内出现冰晶而受害,(1)冷害,喜温性蔬菜和耐热性蔬菜易发生冷害。发生的季节主要是春季,育苗阶段和定植以后,不管是露地还是设施内
4、比较常见,冷害的临界温度 因蔬菜种类、品种不同,约在513之间。在冷害临界温度以下,环境温度越低,延续时间越长,蔬菜受害越重,若温度不很低,时间又较短,转入常温后可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而不表现冷症状,如果温度虽不很低,但时间延长,或时间虽短而温度很低,植株将受到不可逆转的生理伤害。,根据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特点,可分为:,延迟型冷害:多出现在营养生长阶段,如苗期使蔬菜生长发育推迟、延后,生长速度变慢,物候期出现的晚。障碍型冷害:多出现在生殖生长阶段,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如露地春番茄定植后遇到低温,会造成花粉发育不良、花粉管萌发不良,导致授粉受精不良,最后落花、落果。,混合型冷害,延迟型冷害
5、与障碍型冷害混合发生,危害严重。冷害的症状因蔬菜不同,冷害的结果会使幼苗衰弱,植株生长迟缓,萎焉、黄化、局部坏死、坐果率低、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等。最常见的是出现水浸状或凹陷斑点,长大的绿色果实不能成熟,组织坏死,机能衰退,易感染病害。冷害俗称倒春寒,素有哑吧灾之称。,(2)冻害,耐寒性蔬菜和半耐寒性蔬菜易发生冻害。初冬温度骤降型指初冬受强冷空气的影响,造成气温骤然下降,达到或超过植物所能承受的能力。如秋白菜采收期掌握不好的话,很容易遭霜冻,对其影响很大,一般不要超过霜降。,冬季长寒型,冬季持续低温,对露地越冬菜影响大(特别在南方),设施越冬蔬菜最寒冷的时期。融冻型指冬末春初之际,天气回暖,植株
6、提前萌动,而后天气又转冷,这样冻融交替,骤暖骤冷所造成的危害。如越冬菠菜,这种冻害是造成越冬菠菜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积雪的年份,化冻后水量大、缺氧窒息,造成冻害与缺氧窒息同时发生,危害更大。,二、抗寒的生理基础(抗寒生理),1.抗寒植物的形态特征株型较矮、接近原始类型的品种一般都比较抗寒,如大白菜,散叶不结球的较包心结球的抗寒性强;茎粗、色泽深的植株抗寒性强,说明锻炼的好;根系发达、粗壮也是抗寒品种的特征。,叶面积小、叶片厚多为抗寒的品种,如菠菜,尖叶类型较圆叶类型抗寒;叶片颜色深的较颜色浅的抗寒,小白菜的抗寒性依次为:黑绿色深绿色浅绿色;在解剖学特征上,抗寒品种叶片的栅栏组织层数多,栅栏
7、层厚;叶片上表面气孔指数大。这些特征为选择抗寒性强的栽培品种提供了依据。,2.抗寒植物的生理特性,(1)细胞的某些特性与抗冻性的关系细胞越小抗冻性越强;细胞的水化程度(自由水含量的多少)越低抗性越强;原生质膜的透性大抗性越强;细胞质结构粘滞性低有利于抗冻;原生质亲水性强(即束缚水量多)和抗凝固性强,抗冻性强。,(2)生物膜维持正常的液晶相 不会发生相变,在温度降低时,必须维持植物体内生物膜(由类脂和蛋白质组成的流动镶嵌模型)正常的液晶相,不会发生相变。在抗寒锻炼中,能增加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防止膜相变的重要因素。,(3)细胞骨架对膜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普遍存在的
8、蛋白纤维网架体系,植物中主要指微管和微丝。由于微管通过微管连接蛋白与脂膜紧密相连形成脂膜-微管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的形成对稳定脂膜液晶结构动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低温锻炼和ABA、GA处理可以提高微管、微丝对低温的抗性,这种抗性的提高与微管、微丝自身结构稳定性以及微管-微丝的连接有关。,细胞骨架的这种结构稳定性与微管蛋白和60kD磷酸化蛋白/肌动蛋白的比率相关。植物激素可以促进微管蛋白翻译后修饰,并提高微管对低温的抗性。微管蛋白翻译后修饰主要包括微管蛋白酪氨酸化和去酪氨酸化、乙酰基化以及微管蛋白多聚谷氨酸化和多聚甘氨酸化。,(4)必须避免细胞内结冰 以防止冰晶对膜的破坏,办法是在抗寒锻炼的过程中,
9、增加细胞液中的溶质含量,可以降低冰点,甚至形成过冷却状态,即水在降温到略低于冰点时往往不立即冻结。如果植物组织内的水处于过冷状态而不结冰晶,它就能忍受更低的温度而不死。但是过冷状态并不稳定,他很少能保持几小时以上。另一方面是增加膜对水的透性,以便在温度降低时,使细胞内的水分能够迅速地流到细胞外去结冰。,(5)必须具备抗冰冻脱水的性能,细胞内的水分流到细胞外结冰,虽然能够避免细胞内结冰的严重冻害,在细胞外,结冰也会造成伤害。这一方面是因为冰冻脱水,会引起细胞干旱使蛋白质变性。另一方面,会使细胞发生收缩凹陷,使细胞膜遭到破坏。抗寒植物的适应办法是,在抗寒锻炼中,大量积累亲水性物质,如糖和糖醇等。另
10、外还可增加质膜的含量,使质膜成为弯曲的波浪状,以避免冰冻脱水引起细胞收缩中的损伤破坏。,3.生物膜系统与抗寒性,(1)膜脂组分与抗寒性高等植物膜脂中含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磷酯酰肌醇(PI)、磷脂酸(PA)等磷脂和单半乳糖二甘油脂(MGDG)、双半乳糖二甘油脂(DGDG)、硫脂(SL)等糖脂。抗寒性品种膜脂中MGDG、DGDG、PC和PE的含量,都比不抗寒品种含量高,而PG、PI、SL的含量,都比不抗寒品种的含量低。,(2)膜脂中脂肪酸成分,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膜脂相变温度会降低,植物的抗寒力对应提高。植物体内的膜脂中通常含有特定组成的脂肪酸,多聚不
11、饱和脂肪酸约占脂肪酸的60%。其中三烯脂肪酸的多少与植物的抗冷性关系密切,它还是信号分子茉莉酸(JA)的合成前体。,抗寒品种或经过低温锻炼品种叶片膜脂中含不饱合脂肪酸多。品种间不饱合脂肪酸含量的差异,在任何生长温度下都能表现出来,可作为一些作物鉴定抗寒性指标,例如MGDG的不饱合脂肪酸指数,抗寒品种较不抗寒品种高出35%以上,亚麻酸/亚油酸比值高一倍。由此可见,不饱合脂肪酸指数或不饱合脂肪酸间的比值,都与品种的抗寒性有关。但也有例外的,如在苹果、西蕃莲属植物中,细胞膜系统中不饱合脂肪酸与抗寒性并没有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不能当做抗寒之高低的唯一指标。,(3)膜结合酶的变化,Lyons等(1
12、970)研究指出,不抗冷的番茄、黄瓜果实的线粒体,琥珀酸氧化酶在912间,发生明显的活化能(Ea)变化,氧化酶活化能的转折温度,与它们的受害低温相似。抗冷的甜菜根、马铃薯块茎的线粒体琥珀酸氧化酶在912间,没有发生活化能的变化,也没有发生冷害。他们推测912是不抗冷植物线粒体膜的相变温度,因为不同植物的线粒体膜脂成分不同,膜脂的相变温度也就不同,因而膜结合酶的活力,受膜脂相变的影响而改变。,(4)膜脂脂肪酸去饱和酶增加植物抗寒性,脂肪酸去饱和是指以与载体结合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为底物,由脂肪酸去饱和酶催化在脂肪链上形成双键的反应。根据作用底物结合的载体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脂酰CoA去饱和酶
13、 脂酰ACP去饱和酶 脂酰-脂去饱和酶,-3脂肪酸去饱和酶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膜脂脂肪酸去饱和酶,4.蛋白质变化与抗寒性,(1)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经过低温锻炼的大白菜、小白菜、菠菜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增加,在喜温性蔬菜中也表现增加的趋势,这一变化说明在抗冷锻炼中,抗冷性的增加需要的蛋白质的重新合成。在多种其它植物上的实验也同样显示出有蛋白质合成增加的现象。,(2)酶类的变化,主要是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变化。植物细胞中存在着可以伤害膜的活性氧,这些保护酶的作用主要是清除这些活性氧,以保护细胞膜。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SOD同工酶对低温较敏感,而细胞质部分的
14、SOD同工酶,在不同低温下无明显的变化。,将常温下生长的甜椒幼苗经1低温锻炼,SOD活性有不同程度增强,耐寒品种酶活性较对照增加了57.5%,同一条件下不耐寒品种CAT活性也得到促进。这些酶活性的提高,意味着幼苗清除活性氧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也增加了抵御低温伤害能力。A.C.Kpymun和M.A.(1954),采用白天1520,夜间05的锻炼温度,对辣椒、茄子的种子进行锻炼,结果培育出的植株对低温有较好的适应性,锻炼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含量都较对照高,,Shoji(1986)以菠菜为试材研究了脂肪酸合成酶系统与抗冻性的关系。将菠菜品种Atlas生长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的控
15、温温室内,自然光照,6周后取其一部分在5、光照1万Lx下锻炼5周。然后测定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COA羧化酶(AC)、乙酰COA酰基载体蛋白转酰基酶(AT)、丙二酰COA酰基载体蛋白转酰基酶(MT)的活性,在锻炼初期下降很快,随后又明显上升,可见锻炼时这些关键酶与激活脂肪酸重新合成酶直接有关。,Shmer(1975)冷锻炼诱导白菜中1.52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发生变化,酶的两个亚基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峰。C4植物光合过程中一关键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在低温条件下由四聚体变成二聚体,在温度回复时又可以变化功能状态的四聚体。在有些植物中,还能观察到乳酸脱氢酶、ATP酶、蔗糖合成酶
16、、核酸酶类、NAD+一苹果酸脱氢酶等酶或同工酶的量变。,(3)逆境蛋白(抗冷蛋白或冷训化蛋白)的产生,Heber(1970)研究小组在抗冻的菠菜和白菜叶中分离出两套“冰冻保护性叶蛋白”,其分子量在1020KD,这些蛋白能十分有效地防止结冰时离体类囊体膜的光合磷酸化失活。Guy(1985)等以冷锻炼和未锻炼的菠菜叶为材料,标记分析体内蛋白质合成类型,结果表明,在冷锻炼组织内出现82KD的蛋白质,并与离体翻译产物一致。,kurkela(1988)等对芥菜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植物低温锻炼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Kinl及多肽6.5KDa的形成。诱导形成的6.5KDa多肽有不同寻常的氨基酸组成:富含丙氨酸、甘氨
17、酸、赖氨酸,这与北极鱼类中发现的抗冻蛋白的组成十分类似;Northern Blot显示Kinl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在低温锻炼条件能扩增20倍以上,并且其扩增能被水分胁迫和ABA有效诱导。,在植物抗低温基因工程方面的工作已有明显的进展。如鱼类抗冻蛋白基因已被导入番茄和烟草中,产生的融合蛋白具有抑制冰晶形成的作用(Hightower1991),人工化学合成的比目鱼抗冻蛋白基因成功导入玉米原生质体,并得到表达(Georges,1990);最近日本科学家Murata(1994)通过向烟草导入拟南芥菜叶绿体的甘油一3一磷酸乙酰转移酶基因,以调节叶绿体膜脂的不饱和度。,(4)氨基酸的变化,植物处在逆境条
18、件下体内游离脯氨酸异常大量地积累。何若韫等(1986)测定了大白菜从秋至冬的生长和冷驯化期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指出,球叶的耐冻性与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FPRO是一种胞质氨基酸(Leigh等,1981),大白菜叶中含量如此高的FPRO如果主要是局限在占细胞容积很小比例的胞质中的话,可以设想,其在组织结冰时对原生质的保护作用要远比主要分布在液泡中的糖重要得多。因此,对于只能忍耐霜冻的抗寒性较低的大白菜而言,含有大量游离脯氨酸,作为渗透调节剂和冰冻保护剂对低温生长和贮藏期间的抗冻性是有一定作用的。,三、低温锻炼与抗寒性的提高,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经过低温锻炼抗寒能力提高很多,
19、那些喜温蔬菜抗寒能力只能提高的0左右,耐寒蔬菜的耐寒能力能提高到零下10、20甚至30。而且从植物本身来说,生长和抗寒性是矛盾的,活跃生长的植物不抗寒。,(一)提高抗寒能力的方法,1.化学调控 脱落酸(ABA)、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丁酰肼(B9)、赤霉素(GA)、氯化钙(CaCI2)、矮壮素(CCC)、甜菜碱(CB)、水杨酸(SA)、乙硫铵酸(ETH)、半胱氨酸、BR、黄腐酸、脯氨酸、蔗糖、VC,2.日照长短,因为在抗寒锻炼中,需要能源来自光合作用,光照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多少,短日照反而减少植物的抗寒能力。另方面,光照可以通过形态建成影响锻炼过程,缩短日照和低温处理,导致植
20、物生长停顿,这与提高抗寒性是一致的。3.控制水分 缺水限制植物生长也能提高植物的抗寒性。,4.低温锻炼,(1)种子锻炼 蔬菜种子的低温处理(也叫冷冻处理),把已经浸胀的种子进行一段时间催芽,胚芽将要萌发时,进行冷冻处理。冷冻处理一般用0左右的低温冻1-2天,有的放在零下25处进行25小时的处理,没有设备条件的可放入雪堆中,处理后放在凉水里缓冻,然后再进行催芽,低温处理可增强幼苗的抗低温能力,也就是利用萌动种子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使之产生适应低温的特性。如黄瓜发芽最低温度为12.7,低温处理后10就能发芽。再如变温处理番茄催芽的种子,每天在15的低温下12-18小时,接着提高到1822的温度下
21、6-12小时,反复进行几天,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有增加,氧化酶的活性也有增加,因此提高了抗寒性。,(2)幼苗锻炼,前期锻炼,在子叶展开真叶未出来之前是一个关键时期,特别是甘蓝,在温度管理上,一般较正常温度下降3管理;中期锻炼,在移植缓苗后需降温;后期锻炼,在定植前对秧苗进行的锻炼,使之适应露地环境条件,(3)田间锻炼,指越冬菜在越冬前的锻炼。例如越冬菠菜在越冬前的温度逐渐降低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使其体内的含糖量增加,提高越冬期间的抗寒能力。主要措施是控制播种期、控制水分、控制生长速度,保证上冻时达到6片叶,不能少也不能超过。如达不到6片叶,根系扎的浅,生长点暴露在外面,易被冻死;超过6片叶,
22、植株体过大,地上部分消耗过多的糖分,抗寒性降低。只有6片叶时,低温锻炼的效果最明显,越冬的死苗率最低。,2.低温范围、锻炼时间与抗寒效果,不同低温、锻炼时间的长短对植物抗寒性是有影响的。植物的抗寒锻炼是分阶段逐步进行的番 茄沈征言等(1983年)在研究低温锻炼对番茄幼苗抗寒性的影响时指出,15的温度即可开始影响番茄的耐寒性,在015范围内,耐寒力基本上随着锻炼温度的降低而呈阶梯式地增强,大致可分为三段(幼苗3-4片真叶时锻炼),第一段:1215,作用很小,经过1215温度锻炼的番茄幼苗其致死低温比对照仅下降0.5。第二段:512,在此温度范围内的低温锻炼能较好地增强番茄的耐冻力,致死低温稳定在
23、-2.5,比对照下降了1.2。第三段:02,能显著提高番茄的耐冻力,致死低温下降到-3.5-4.0。同时看到在2.0下锻炼的番茄叶片组织的细胞液外渗百分率还略低于0的,可以认为2.0是提高番茄耐冻力的最适锻炼温度,这一结果与Chen等(1980)在马铃薯上所获结果完全一致。,使番茄获得最大耐冻力所需的锻炼天数随锻炼温度而变,锻炼温度低,所需时间短;反之,时间要长。锻炼温度为5.0时,最少需锻炼6天才能表现其最大耐冻力;锻炼温度下降到2.0时,只需2天即能得到预期效果。延长锻炼天数,也不能再继续增强其耐冻性。,油 菜,Kacpersks-Palacz(1978)对油菜低温锻炼提高抗寒性的研究表明
24、,油菜抗寒锻炼的温度为5-2(0是油菜和甘蓝的结冰温度)分3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降至5或2的低温诱导,可使油菜的原有抗寒水平-5左右提高几度。第二阶段:由亚结冰温度0至-2或-3诱导,可引起组织最大抗寒性的发展完成。第三阶段:依赖于冰冻时间延长,引起细胞脱水而继续提高抗寒性。,黄 瓜,杨阿明等(1992)在研究低温锻炼提高黄瓜幼苗耐寒性效应时指出,以较低的夜温锻炼黄瓜幼苗可有效地提高其耐冷性,11以下的低温锻炼效果比较明显,以6锻炼效果最佳。在6温度条件下锻炼6天,幼苗可获得最大耐冷性,延长锻炼时间,幼苗耐冷性不再提高。,马铃薯,低温和短日照是诱导抗寒性的两个主要条件,马铃薯在足够的光照下,
25、不论光周期长短如何,低温能使其受到锻炼。马铃薯结冰的温度是12,如果遇到结冰的温度就会降低其抗寒能力。马铃薯在白天/夜间温度25/15,15/10,10/5,5/0,每天日照15小时,处理5天,10天,15天,20天,不抗寒品种抗寒能力没有多大提高,抗寒品种温度越低抗寒性提高越多,最高为-8.7,低温加短日照更加提高抗寒性,可达-11.7。,3.低温锻炼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1)生理变化 含水量降低,束缚水比例增高;随锻炼进程叶片气孔阻力增加(关系到叶片萎焉、失水和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增加;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增加;渗透压增加;ABA增加,ABA/GA值增大;,原生质的粘滞性增大,新陈代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蔬菜 抗寒 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