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ppt
《“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浙江省编教材的编排是在二(上)年级学习“千克”的基础上,二(下)学习“克的认识”。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在二(下)年级将二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
2、”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3)培养估测意识。,第二部分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温馨提示: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到商店、超市调查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重量,并掂一掂,把这些物品的重量记在心里。学生积累了有关重量的生活体验之后,再来学习新课,就得心应手多了。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授课,这样既便于准备学具,同时可以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1、关于主题图的教学,教材第85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克 教材 分析 教学 建议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