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理论.ppt
《经济学基础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理论.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学基础理论,郴州市统计局 刘洋,一、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把市场配置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一)需求分析1、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2、需求的三个基本要素:购买欲望、购买力和时间。3、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被称之为需求法则或需求定律。4、所谓效用最大化,就是指消费者通过选择购买和消费商品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5、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率。用公
2、式表示即为: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6、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如下: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7、恩格尔曲线所表明的是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一、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8、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量是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和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9、需求法则的几种例外: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或声望商品。10、需求函数的表达方式为:Qd=a-bP,其中a为大于零的常数
3、,表示与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无关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b是价格的系数,它表示若其他变量保持不变,价格变动一个单位会使需求量变动b个单位。11、个人需求也称个别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和每一种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个人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和每一种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所有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据此可以推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一定是每一价格水平上所有个人需求量之和;而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必定是所有消费者个人对该种商品的需求之和;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也一定是所有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一、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二)供给分析1、供给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
4、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它包括三个要素:厂商出售商品的欲望、出售商品的能力和时间三个要素。2、供给量与商品价格正相关的关系被称为供给定律或供给法则。供给法则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多;反之,价格水平越低,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少。3、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如下:投入要素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厂商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一、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4、供给和供给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供给的定义,供给应是指整个供给表或整条供给曲线。而供给量则是指供给表中的某一个特定的P-Q组合或供给曲线上的某一个P-Q组合点。它被定义为:在一个特定的
5、时期内和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5、供给法则的几种例外:历史文物、古懂、土地和劳动的供给等。6、供给函数的表达方式:Q=-a+bP,式中a和b均为参数,且a、b大于零,P为商品本身的价格,是自变量。7、厂商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每一种给定的价格水平上单个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给市场的商品数量;行业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每一种给定的价格水平上该行业内所有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给市场的商品数量。因此,在任意一个价格水平上,某一个行业的供给量都会等于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供给量之和。据此推理,在短期内,如果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从而没有引起厂商生产成本的变化,一个
6、行业的供给曲线就可以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一、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三)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商品市场的均衡1、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恰好相等,能够使市场出清的价格,它是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形成的。经济学把这种市场出清的状态称为市场均衡。能够实现市场出清的价格Pe为均衡价格,供给量或需求量Qe为均衡数量。2、结论: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按相同方向发生变动;供给的变动则会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即为供求法则或供
7、求定律。,一、需求、供给和市场机制的作用,3、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表现为对商品价格的干预。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是通过制定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两种方式进行的。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制定的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防止价格水平过高而制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4、政府无论是实行支持价格的政策,还是实行限制价格的政策,都是对市场机制作用的一种破坏。因此,在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不是一种普遍的价格形式。,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一)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1、如果仅仅是某一种产品实现了均衡或某一种市场,例如,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实现了均衡,经济学将其称
8、之为局部均衡。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即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即实现了生产者均衡,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也同时实现了均衡,即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产品和生产要素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2、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实现了一般均衡,资源配置便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对于一个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其结果会使至少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并且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差,称为帕累托改进,或者说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可能。在一个既定的资源配
9、置下,当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好,也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差,换言之,经济社会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也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减少,社会即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被称为帕累托标准,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3、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的三个条件: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和交换的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二)市场失灵1、垄断形成的原因有如下:第一,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第二,专利制度;第三,规模经济;第四,准入制度;第五,
10、市场竞争本身的发展会导致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2、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第一,垄断厂商为获得最大利润,一定会尽可能控制产量和价格,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量和价格,其产品的价格通常会高于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产品的产量则会低于竞争条件下的产量;第二,由于垄断利润的存在是以消费者剩余的相对减少为代价的,或者说,由于垄断利润的存在是对消费着利益的一种剥夺,因此,这必然导致分配性低效率的存在,出现分配不公;第三,在垄断的条件下,由于垄断厂商缺乏竞争的外部压力,其经济效率必然低于竞争条件下的经济效率,即出现技术性低效率;最后,垄断还
11、会导致寻租的产生。,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3、在市场经济中,当市场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而又不能使市场主体得到相应的补偿或者给予其他社会成员赔偿的时候,就会产生“外部性”或“外部影响”。外部性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第二,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则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并给其他经济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4、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
12、他性特点的产品。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5、信息不充分亦称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充分既包括绝对意义上的不充分,也包括相对意义上的不充分。绝对意义上的不充分是指由于受认识能力的局限使人们无法获得完全的信息,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相对意义上的不充分则是指市场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的配置它们,也包括信息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6、如果存在信息不充分或非对称信息,通常会导致产品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导致在市场上出现劣质产品驱逐优质
13、产品的现象;道德风险也称败德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不采取预防行动,甚至采取更为冒险的行动,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行为。,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三)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1、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微观经济政策有如下:第一,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管制措施;第二,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也是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就可以对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的垄断行为进行法律约束,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进而提高资源的配
14、置效率;最后,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也是一种反垄断的选择。,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2、政府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如下:首先,政府可以使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对那些输出负外部性的企业征收适度的赋税,其数额应等于治理污染的费用;其次,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最后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明晰产权。3、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认为,产权不是指所有权,只有当至少两个经济行为主体或所有权主体发生交易时,才会出现产权问题,因此,产权不同于所有权但又与所有权相关,产权涉及的是两种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即平等的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4、一般认为,科斯定理是指,只要产权是
15、明晰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5、解决公共物品的生产不足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并且每个理性的消费者都会利用这一点,在不支付费用的情况下就可以消费产品和享受服务,因此,不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问题。在此情况下,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应是一种较好的选择。6、政府对市场信息的调控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规范和经常检查企业发布的广告信息和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依法进行严厉的打击,采用各种方式增加市场的透明度,等等。政府规范市
16、场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7、政府干预微观经济运行的根本目的是,一方面要保证市场机制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消除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一般而言,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则是:在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应当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才需要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市场”和“小政府”应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合理选择。,三、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的均衡1、在经济社会
17、中只有两个部门的条件下,宏观经济要能正常的运行,即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消费与投资之和必须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用公式表示即:C+I=C+S。2、如果把宏观经济视为一桶水,那么增加投资无异于是向“桶”中注水,因此,投资是具有注入效应的变量;而储蓄的增加只能使宏观经济这桶水漏出,因此,储蓄是具有漏出效应的变量。,三、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3、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三个部门的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消费、投资与政府支出之和必须等于消费、储蓄与税收之和。用公式可以表示为:C+I+G=Y=C+S+T,如果公式两边去掉C,并移项整理,则有:I=S+(T-G)。4、在存在四个部门的条件下,宏
18、观经济均衡的条件即为:C+I+G+X=Y=C+S+T+M,如果公式两边去掉消费,并移项整理,在四个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仍然可以用投资等于储蓄来表述。即:I=S+(T-G)+(M-X)。,三、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5、私人储蓄可以有三种作用:一是将储蓄借给企业,例如,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以增加企业的投资;二是将储蓄借给政府,即政府向私人举债,用于增加政府支出;三是将储蓄借给外国,例如以出口信贷的方式把资金借给外国,以增加外国部门对企业部门产品的需求。,三、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二)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
19、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它是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而得。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三、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3、GDP的核算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即可表示为:GDP=C+I+G+NX;如果用收入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即: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资本折旧。4、名义GDP
20、=实际GDP*GDP缩减指数5、潜在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三、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6、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经常会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被称作产出缺口或GDP缺口。产出缺口可以用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对值来表示。如果用绝对值表示,即GDP缺口=Y-Yc,如果用相对值来表示GDP缺口,则GDP缺口=Y-Yc/Yc7、目前世界各国虽然都广泛地以GDP为核心指标核算国民收入,但这种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是有缺陷的:第一,这种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第二,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国民的福利水平。
21、,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产品市场的均衡和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1、在短期中,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只能引起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相应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通常这被称为凯恩斯定律。2、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也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净出口,净出口可以视为来自国外的净需求。用公式表示为:Y=AD=C+I+G+NX,其中C、I和NX称为内生变量,G为外生变量。3、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4、在现实生
22、活中,影响各个家庭消费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利率、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依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宏观经济中,收入是决定家庭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C=Co+cY5、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收入所引致的消费变动量;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消费与国民收入的比率。,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国民收入的决定,6、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因而它取决于收入,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基础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