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ppt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质膜(plasma membrane):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细胞内膜(intracellular membrane):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所有膜结构统称生物膜,包括细胞膜和胞内膜。单位膜(unit membrane):在电镜下可见生物膜为“两暗一明”的三层结构,通常将这三层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单位,称单位膜。,关于“膜”的相关概念,单 位 膜,一、质膜的化学组成,膜脂(50%)膜蛋白(40-50%)膜糖类(5-10%),第一节 细胞膜,一)膜脂,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2、。1、磷脂 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50以上。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磷酸和碱基组成,有极性,亲水性;尾部由两条脂肪酸链构成,非极性,疏水性;为双亲媒性分子(兼性分子)。,X,极性头部基团(亲水),非极性尾部基团(疏水),根据头部的不同可分为: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旧称 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旧称脑磷脂;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2、糖脂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也是双亲媒性分子。极性头部
3、含有糖基,非极性尾部是鞘氨醇;包括脑苷脂(最简单的糖脂)、神经节苷脂等。,葡萄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神经节苷脂,3、胆固醇,一般多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头尾部之间含有固醇环;双亲媒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既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尾部,在所有的膜脂都都是双亲媒性分子水溶液中膜脂自动形成双分子层,尾部相内,头部向外,并且可以形成不同的形状,如平面形,球形等。,膜脂分子层,4、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脂膜在水中,搅动后磷脂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人工脂质体可用于:1.研究生物膜的特性。2.转基因;3.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二)
4、、膜蛋白外在(外周)膜蛋白(extrinsic/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亲水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 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结合,易分离。内在(整合)膜蛋白(intrinsic/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兼性蛋白,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膜蛋白,镶嵌蛋白占7080;,周边蛋白占30左右,嵌入脂质双分子层中;,嵌入部分疏水,露出部 分亲水,因此也是双亲 媒性分子,功能:细胞膜功能的主 要承担者。,主要分布与细胞膜内表面,大部分为亲水性;,功能:收缩,参与细胞 的胞吞变形等。,三)膜糖类,与膜脂或膜蛋白
5、结合成糖脂或糖蛋白,仅分布于膜的外表面。主要为一些低聚糖组成,如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葡萄糖胺、唾液酸等七种。,细胞质,脂双层,膜蛋白,细胞被,血型糖蛋白,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1、连续的脂质双分子构成膜的主体(骨架),它具有液晶态特性;2、球形蛋白质分子嵌入,贯穿或附着于脂双分子层中;3、糖类附着在膜的外表面,与表层的脂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4、生物膜具有流动性。,1、质膜的流动性,1)膜脂分子的运动,三、细胞膜的特性,旋转运动,摆动,伸缩震荡运动,翻转运动,侧向扩散运动,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胆固醇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膜 及其 表面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