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II).ppt
《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II).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II).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细胞表面,定义: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被、膜下胞质溶胶层、细胞连接和细胞膜特化结构,如鞭毛、纤毛和微绒毛等。,一、细胞表面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表面的结构,功能:与细胞的生理活动、相互识别、黏合、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细胞运动、生长分化、衰老及病理过程都有密切关系。,细胞外被(cell coat),结构: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是由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寡糖链部分组成。,功能:除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外,还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对细胞增殖的接触抑制以及细胞间的黏着性都起着重要作用。,胞质溶胶层 结构:细胞膜下0.1nm0.2nm的溶胶层,称胞质溶
2、胶层,其中含高浓度的蛋白质、较多的微管、微丝,无核糖体和线粒体。功能:这部分物质具有相当大的抗张强度,对于维持细胞的极性、形态和运动是很重要的。此外,也与胞吞、胞吐作用及越膜调控有关。,越膜控制:当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或抗原)与外来分子结合时,引起膜下微丝或微管的运动,使质膜上糖蛋白的分布发生变化,由分散变为聚集状态,这种现象叫越膜控制。,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最明显的特化结构有:微绒毛 内褶 纤毛 鞭毛 一些暂时的结构:变形足、皱褶,巨噬细胞表面的皱褶,1.微绒毛(microvillus)结构: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的游离表面,是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指状突起,直径0.1m,长0.21.0m。表面是质
3、膜,内部是细胞质的延伸部分。中心有许多纵向平行的细丝,直达微绒毛的顶端,细丝根部埋藏在终末网中。终末网(terminal web):是上皮细胞质膜下方,平行于质膜的微丝网。,糖萼与微绒毛的电镜照片,功能: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作用。据统计,每个小肠上皮细胞有10003000根微绒毛,使上皮细胞表面积扩大2030倍,这有利于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2.细胞内褶(cell infolding)结构:是指细胞膜折叠地伸入细胞体内部。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离子和液体的交换。细胞内褶通常见于液体及离子交换频繁的细胞中,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基部的内褶最为典型。,二、细胞连接,定义:各细胞间为了
4、必需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密切接触的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功能: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沟通细胞间物质交流与信息传递的作用,将众多的相关细胞联结成为一个协调活动的统整体。分类:按照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紧密连接、黏合连接和缝隙连接三类。,分布:在动物体内,除血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以外,其他细胞都存在细胞连接,但在不同的组织,其数量和方式是各不相同的。类型:按照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三类:紧密连接 黏合连接 缝隙连接,柱状上皮细胞各种细胞连接,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分布:体内管腔及腺体上皮细胞靠腔面的相邻面。结构:是一种将相邻细胞膜网状嵌合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将连接
5、处的细胞间隙封闭。相邻细胞的膜嵌入蛋白相互融合形成连接蛋白。多数连接蛋白相连形成条索状,称为封闭线或对合线。,封闭线交织成网状,将相邻的细胞膜嵌合在一起。细胞骨架丝与连接蛋白相连。,功能:将相邻细胞膜联结在一起。封闭细胞间隙,阻止物质从细胞之间通过,保证转运活动的方向性。阻止了膜转运蛋白的扩散,将其限制在各自的部位。,黏合连接(adhering junction)或称桥粒(desmosome),机械地将细胞黏着在一起。根据结构又可分为:带状桥粒 点状桥粒 半桥粒,1.带状桥粒(belt desmosome)又称黏合带或中间连接。分布:常位于紧密连接的下方。结构:相邻的质膜并不融合,有1520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 第三 细胞膜 细胞 表面 II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