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化学与糖代谢.ppt
《糖类化学与糖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类化学与糖代谢.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糖类化学与糖代谢,第一节 糖类的化学第二节 糖 酵 解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第五节 糖异生作用第六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一、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广义定义)。也可以说是指细胞内一切化学变化的总称(狭义定义)。新陈代谢的类型: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合成代谢:需能,还原 分解代谢:放能,氧化 新陈代谢特点: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严格调控:时间、地点、数量。逐步有序:能量逐步释放,便于利用。(不同于体外燃烧:一次性放能)具有规律性:所有生物都遵循。(因为酶的本质相同),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的代谢过程。1、
2、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生物有机体把从环境中摄取的物质,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变为自身物质的过程。即从环境到体内,由小分子合成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它是一个吸能过程。2、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生物体内的物质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变为排泄物的过程。即从体内到环境,由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它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3、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相互矛盾,相互依存。获取的大分子物质 体内小分子 体内的大分子物质 行使生物功能 生物体内的物质,由于更新的需要,部分要经分解成小分子而被排出体外或被(再)利用。,二、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分解,合成,糖(carbohydrates)(碳水化合
3、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寡糖多糖复合糖,第一节 糖类的化学,1、单糖,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果糖(fructose)已酮糖,一、糖的结构和性质,半乳糖(galactose)已醛糖,核糖(ribose)戊醛糖,2、寡糖-由2-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3、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淀粉的分子结构,它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贮藏多糖。用热水处理淀粉时,可溶的一部分为“直链淀粉”,另一部分不能溶解的为“支链淀粉”。(1)直链淀粉 其中葡萄糖以-1,4糖苷键缩合而成。分子量在10000-50000之间。每个直链淀粉分子只有一个
4、还原端基和一个非还原端基。遇碘显蓝紫色,(2)支链淀粉:其中葡萄糖主要以-1,4糖苷键相连,少数以-1,6糖苷键相连(分支点处),所以支链淀粉具有很多分支。遇碘显紫色或紫红色。分子量在50000-100000。,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藏多糖,相当于植物体内贮存的淀粉,也叫动物淀粉。高等动物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糖原 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遇碘显红色),糖原,由15000个葡萄糖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不分支),是一种结构多糖氢键结构:高强度,不溶于水。植物细胞壁中,被其他多糖和木质素包埋,难降解。,纤 维 素,纤维素的分子结构,4、复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脂(glycol
5、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糖蛋白(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糖类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氧化供能:糖类占人体全部供能量的70%。作为结构成分:如生物膜、神经组织等的组分。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构成核苷酸,DNA,RNA等。转变为其他物质: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二、糖的生理功能,三、糖的消化吸收,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主要在小肠上段以单糖形式吸收。进入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各种单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一部分转变成肝糖原;大部分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
6、织。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血糖随血液流经各组织时:一部分在各组织中转变为糖原,其中以肌糖原最多;一部分进入组织细胞内被氧化分解,供生理活动所用。,第二节 糖 酵 解,当组织细胞缺氧时,在细胞液中发生一系列酶促反应,将糖原或葡萄糖逐步降解成乳酸(丙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过程。-糖的无氧氧化。过程与酵母生醇发酵基本相似,因此称为糖酵解。它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等人贡献最多(1940年被阐明),故糖酵解过程也叫Embdem-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一、糖酵解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磷
7、酸化分解成磷酸丙糖 包括5步反应第二阶段:磷酸丙糖生成丙酮酸 包括5步反应结果是:葡萄糖丙酮酸,第一阶段,不可逆反应己糖激酶:专一性不强,被产物别构抑制。葡萄糖激酶(肝细胞):不被产物抑制,为诱导酶,由胰岛素促使合成,专一性:葡萄糖能量:消耗一个ATP。,第一步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G-6-P),从糖原开始,糖原磷酸化酶Gn G-1-P G-6-P G n-1 不消耗ATP,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葡萄糖 G-6-P的目的,活化葡萄糖。葡萄糖可以透过细胞膜,而磷酸葡萄糖因为磷酸基带负电荷,不易透过细胞膜,被锁在细胞内。磷酸化有利于防止葡萄糖渗出细胞。,第二步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G-6
8、-P F-6-P,酶:磷酸己糖异构酶,将羰基键从C1移到C2,为C1磷酸化作准备。反应可逆。,第三步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F-6-P F-1,6-2P,酶:磷酸果糖激酶关键的反应步骤,是限速酶,很重要。能量:消耗一个ATP,第四步 F-1,6-2P 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连接两个羰基化合物形成一个醛醇化合物-醛缩反应酶:醛缩酶C3和C4之间发生断裂。,第五步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酶:磷酸丙糖异构酶,有一中间产物。,第一阶段总结,1分子葡萄糖(葡萄糖单位)2分子磷酸丙糖从葡萄糖开始:消耗2个ATP从糖原开始:消耗1个ATP,第二阶段,第六步 3-磷酸甘油醛 1,3
9、-二磷酸甘油酸 NAD+NADH+H+,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以NAD+为辅酶,第七步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ADP ATP,酶:甘油酸磷酸激酶能量:酵解中第一次产生ATP底物水平磷酸化,第八步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酶:甘油酸磷酸变位酶,第九步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酶:烯醇化酶(Mg2+或Mn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高能化合物,第十步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ADP ATP,不可逆反应酶:丙酮酸激酶,酵解中的主要调节酶。产能,二、丙酮酸的去路1、乳酸发酵,(1)动物在激烈运动时或由于呼吸、循环系统障碍而发生供氧不足时。(2)生长在厌氧或相对厌氧
10、条件下的一些细菌:酶:乳酸脱氢酶(LDH)NADH+H+丙酮酸 L-乳酸 NAD+,乳酸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 乙醇脱氢酶丙酮酸 乙醛 乙醇,2、生醇发酵,3、生成乙酰CoA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CoA,参加TCA循环(柠檬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后述)4、其它去处(后述)丙酮酸又可以生成糖,三、糖酵解的调节,三处调节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1)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磷酸果糖激酶2)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丙酮酸激酶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不可逆反应,速度处决于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和对酵解中间产物的需要。需求越大,酵解进行速度越快.,四、糖酵解的生
11、理意义,1、糖酵解是生物体内糖分解代谢的普遍途径。2、通过糖酵解使葡萄糖分解生成ATP,为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尤其对厌氧生物能量的获得非常重要。3、糖酵解途径的许多中间产物可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作为碳骨架),如丙酮酸氨基酸。4、它是糖有氧分解的准备阶段。5、由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异生途径基本上是它的逆过程。,五、糖酵解总观及其产生的能量,无氧时:2(NADH+H+)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2分子乳酸或乙醇,故净产生2分子ATP,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气存在时,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糖在体内氧化供能的主要途径,需要氧气糖的有氧氧化主要分成三步丙酮酸的生成丙酮
12、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场所:细胞液-线粒体,一、途径,(一)丙酮酸的生成:细胞液,途径与糖酵解相同但有一点不同: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的 NADH+H+酵解: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或乙醇)。有氧氧化:进入线粒体内参加呼吸链传递。,(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辅酶A+NAD+乙酰辅酶A+CO2+NADH+H+酶:丙酮酸脱氢酶系,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是一个多酶复合体。线粒体内进行,反应不可逆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转变为乙酰CoA,这是连接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纽带,丙酮酸脱氢酶系,酶:丙酮酸脱羧酶 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辅助因子(6个):TPP,硫辛酸,
13、FAD,Mg2+,NAD+,CoA,(三)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线粒体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 柠檬酸 一系列反应 草酰乙酸,同时乙酰基彻底氧化为CO2 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从柠檬酸开始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循环 Krebs循环(它是由(德国)正式提出的)。,第一步:柠檬酸合成酶(关键酶),乙酰CoA+草酰乙酸+H2O 柠檬酸+CoA 乙酰CoA的甲基碳攻击草酰乙酸的酮基,第二步:顺乌头酸酶,柠檬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脱水 加水,第三步 氧化脱羧,异柠檬酸脱氢酶(NAD+或 NADP+)(关键酶)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酮戊二酸 NAD+NA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类 化学 代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