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君子三戒课件,共16张.ppt
《[先秦诸子选读]君子三戒课件,共16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君子三戒课件,共16张.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君子三戒,原 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疏通文意,词 语是邦:任何国家。与:语气词。抑:还是、或者。温、良、恭、检、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其诸:大概、或者,表示不肯定的、揣测的语气。乎:相当于“于”。,译 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良恭俭让的态度而得到的,(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思考:孔子“温、良、恭、俭、让”的
2、态度,在现代社会的 待人接物中有怎样的进步意义?,温和善良,恭敬有礼,俭朴谦让,既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是当今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条件,任何时候人们都需要和接受这种基于人性美好的态度。它进步意义就在于,它是与人为善的,又是平等的,真诚的,讲求实际的,它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因而会受到人们的欢迎。,【评析】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
3、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疏通文意,原 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疏通
4、文意,其道:正当的方法其:指示代词不处:不在一起,不接受得之:应为“去之”不去:不除掉,不摆脱恶乎:于何,从哪里,在哪方面终食之间:一顿饭没吃完的时间,,原 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 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会接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能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就不会摆脱的。君子离开了仁德,怎么去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
5、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讨论:孔子的“富贵观”是怎样的?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我们应怎样来实现我们的“富贵”?,孔子认为,富贵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同样贫贱是每个人都讨厌的。但是求富贵去贫贱,必须用正当的方法,否则,宁可不要,这是仁的行为体现。相比之下,仁德更重要,也就是他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当今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孔子的富贵观仍然有现实意义。追求物质的满足是人的本能和生活的需要,但要走正道,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合法的手段去获得。否则就是损人利己,社会会谴责你,法律会惩罚你。,原 文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 诸子 选读 君子三戒 课件 1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