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本理论知识.ppt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基本理论知识.ppt(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收基本理论知识,2,税收基本理论知识,税收内涵税收原则税收调控,3,第一章 税收内涵,身边的税收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税收的本质内涵税收定义与形式特征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4,一、身边的税收,“局外人”税收与我息息相关 生产者,纳税人 消费者,负税人 公 民,公共服务“局内人”税收事业日新月异 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税收征管深刻变革 纳税服务全面提升 税收调控备受关注,5,税收收入持续增长,6,7,2010年上半年,全省国税系统共组织国税收入493.8亿元,同比增长38%,增收136亿元。收入增幅位居全国第6位,中部地区第2位。我省上半年国税收入(亿元)2009年我省国税收入738亿元,201
2、0年计划增收12%。,8,税收收入统计口径,9,税收征管深刻变革,征管模式的探索 一人统管,征管查分离,34字征管模式征管方式的改进 业务重组,数据集中,同城办税,网上办税征管制度的完善 税收征管法,税收管理员制度,税务稽查规程征管技术的升级 增值税防伪税控,金税三期(全国集中、网络发票),10,税收征管深刻变革,征管理念的提升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决定税收 奠定了加强税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以税务局为中心以纳税人为中心 促进了新征管模式的形成 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管税(风险)推动了征管方式的变革和征管技术的飞跃,11,纳税服务全面提升,1993年税制改革会议首次提出“为纳税人服务”
3、的理念 1997年把“优化服务”作为税收征管模式的基础 2001年征管法明确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义务 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征管司内设立纳税服务处 2005年10月总局出台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2008年总局设立纳税服务司 2009年总局出台全国2010-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明白税”、“公平税”、“便捷税”和“放心税”1单位纳税服务=50单位监督打击,12,税收调控备受关注,税收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重点倾斜,扶持民生发展 增值税转型、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税制改革不断深入,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燃油税费改革、二手房交易税收新政,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相继
4、出台,13,二、税收的产生与发展,税 税取之于民,民以禾为兑,14,税收产生的条件,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建立了国家(政府),并且政府不直接拥有主要生产资料的历史阶段。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出现 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公共权力建立,15,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出现 如果生产资料完全归公共集团掌握,则只会存在财富的内部拨付,不可能存在税收形式。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任何私人都不可能毫无根据地占有私人生产者手中的剩余产品。,16,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公共权力的建立 国家的起源:国家是
5、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产生,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一种异己力量,是人类为了共同生活需要而组织的社会生活的最高形式。国家的本质特征: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 国家要耗用物质资料,却不直接从事社会生产,17,税收的发展,税收雏形:夏(贡)、商(助)、周(彻)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税收产生的标志)唐朝前期:租庸调制(纳粟、纳绢、服役)唐朝中期: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夏秋两次)明朝嘉靖:一条鞭法(赋役合一,计亩征银)清朝:摊丁入亩(把丁银摊入地赋)近代税收:半殖民地专制社会税收,18,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新税制19581978年:简化税制十一届三中全会:税
6、制改革(两步“利改税”)十四大(1992年):1994年全面税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新一轮税制改革 改革出口退税制度 统一各类企业所得税制度 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19,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 适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税政管理权,创造条件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有利于优化税制结构 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20,税收的发展,税收发展方式(法制)自由纳贡税收承诺专制课征立宪课税税收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简单直接税间接税所得税所得税间接税并重税收缴纳方式(征收实体)
7、力役实物货币,21,三、税收的本质内涵,国家分配论 体现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税收是一种分配手段 课税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 满足政府职能的需要(经济、社会职能)立法上体现国民对国家课税权的服从关系,22,公共需要论 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 税收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课税依据是公共权力(执行公共事务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立法上体现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平等地位 从公共需要角度认识税收本质,更强调税收本质上的返还性以及纳税主体的自觉遵从意识。,23,公共需要公共产品(服务)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整体不可分割
8、性:共同消费、共同收益 消费的非竞争性:一人消费不妨碍他人消费 受益的非排他性:不能排除未付费人受益 纯公共产品:国防、基础教育、政府管理等 准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环境保护等,2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基本民生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 公共事业科、教、文、卫、体 公共设施水、电、气、交通、通信 公共安全食品、药品、生产、交通安全 公共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生态 公共服务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向公民提供服务,25,四、税收定义与形式特征,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依据其社会管理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预定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
9、形式。税收是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税收分配的客体是国民收入 征税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征税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26,税收的形式特征 强制性(政治权力、法律手段)无偿性(无偿征收,整体补偿)固定性(预定标准,非固定不变)本质特征与形式特征的混淆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应是无偿的 纳税人为自己利益而纳税,不应是强制的 税收政策随公共需要变化而变化,不应是固定的 形式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27,财政收入=各项税收+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企业亏损 各项税收=每年元月1日总局发布的上年税收收入+关税、耕地 占用税、契税 出口退税
10、 专项收入:排污费、城市水资源费、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 管理收入、公产收入、国际组织捐赠收入等 企业亏损: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07年起已停止)从1994年开始,不再将债务收入列入财政收入,28,非正式纳入预算但可精确统计的收入(预算外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障费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等(设立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体系之外且无法精确统计的收入(制度外收入)由各部门、各地区“自立规章,自收自支”的各种收费、罚款、集资、摊派收入等。规范收入:税收和其他预算内收入 非规范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
11、度外收入(税费改革)2006年我国政府收入占GDP30%,税与非税之比6:4,29,五、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发挥税收的收入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加强税收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推进依法治税,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30,第二章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设计、实施税法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现代意义上的税收原则发轫于西方,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1,公平、简便、节省 赋税论和政治算术(英)威廉配第(16231687)平等、确实、便利、节约 国富论(英)亚当斯
12、密(17231790)以上概括而言,是税收效率原则 公平人人纳税;平等按收入比例纳税 目的是维护平等竞争,实质是属于效率范畴。,32,财政收入、国民经济、社会正义、税务行政 财政学(德)瓦格纳(18351917)首次提出财政原则(收入充分、收入弹性)提出税收公平原则(负担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发展了效率原则(国民经济、税务行政)稳定经济原则 通论(英)凯恩斯(18831946)财政、效率、公平、稳定 财政、效率(稳定)、公平、法治,33,税收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法治原则,34,一、财政原则,基本含义 兼顾需要与可能,取之有度。收入充裕基本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 收入
13、弹性随财政需要和经济变化而变化 收入适度兼顾经济承受能力,35,收入充裕政府支出责任,36,2009年中央政府新增支出(亿元)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0),37,收入充裕原则要求 建立健全财税体制 税制设计着眼于广开税源,采取复合税制 选择税种考虑课税对象能否提供丰裕税源 制定优惠政策考虑对财政收入的影响,38,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100多年前对房产征税,按大门的尺寸来征,大门越大的征税越多。在英国,100年前按照窗户的多少对房产征税。窗户越多,征税越重。埃及首都开罗,对住房征税从建筑物封顶时开征,致使盖房时留着屋顶不封。门小了、房黑了、楼烂了,税也没了。,39,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据财政部网站
14、11月11日消息,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860.31亿元,同比增长14.8%。照此速度,全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已毫无悬念,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达到GDP的两倍也没有悬念。如果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增长,会产生三种可能:一是挤压居民收入,二是挤压企业积累,三是对两者形成共同挤压。这些年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实际上挤压了一些劳动者的报酬,使原本脆弱的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的生产积累,影响了企业提高职工收入的能力,使职工收入的增长更加艰难。,40,收入弹性 经济弹性(自然弹性)税收随国民收入增减而变化 法律弹性(政策弹性)税收随税收政策调整而变化 一般来说,累进所得税
15、具有双重弹性,消费品税较少具有法律弹性。,41,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ET=(T/T)/(GDP/GDP)ET=1 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ET 1 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且税收参与新 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ET 1 税收增长慢于经济增长,且税收参与新 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下降趋势ET的合理区间是0.81.2ET1 宏观税负上升ET 1 宏观税负下降ET越大并不意味宏观税负越高,42,43,44,税收弹性的影响因素 税收因素:征管因素:清缴欠税 政策因素:结构性减税 价格因素:当年价、不变价 当年价格,报告期当年实际价格(现价),用当年价格计算的物量指标,如GDP等,反映当年
16、实际情况。不变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可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计算增长速度时采用。,45,1994年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4255.1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为3360.97亿元 1993年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3327.04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为2849.77亿元 如按当年价格计算,1994年比1993年增长速度(4255.193327.04-1)10027.9 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则为(3360.972849.77-1)10017.9,46,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因素 GDP是一国(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
17、(1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总产出中间产品价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进出口计算口径的差异 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税是对相应税源的二次征收 有的税种的收入增长与GDP并无直接关系 GDP计算生产而非销售的最终产品,不包括存量交易,47,收入适度定性描述税收禁区 不妨碍简单再生产 不妨碍民间投资 不妨碍劳动力再生产,48,理论描述拉弗曲线 税收额 A O C B(100%)税率反映税率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税收收入并不总是与税率成正比(存在两种税率)理论上存在最合适的税率点C和税率禁区,49,定量描述宏观税负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100%小口径宏观税负:
18、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中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大口径宏观税负: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 政策因素:经济体制、财政体制、税收政策 征管因素:征管质量和效率,50,51,重税负型:35%以上(瑞典、丹麦、荷兰等)中等税负型:20%-30%(德国、意大利、南非、巴西)轻税负型:15%左右(避税港、石油输出国、经济落后国),52,二、税收的公平原则,Justice 公正、正义 Equality 同等、平等“贫者轻、富者重,田少者轻、田多者重,然后为均平也”威廉配第“公平”税收“无所偏袒”亚当斯密“平等”按收入比例纳税瓦格纳“社会正义”
19、普遍原则、平等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普遍征税、平等课征、量能负担,53,普遍征税税法面前人人平等 消除税收特权、消除税收歧视、制止逃避纳税平等课征经济能力相同缴纳相同税收(横向公平)收入标准:收入形式、收入来源 财产标准:财产收益差别、财产估值困难 消费支出标准:举债消费、抑制消费 要求税基广泛、宽免一致。量能课税经济能力不同缴纳不同税收(纵向公平)税收干预不同收入水平纳税人的收入分配 要求税制累进,但应适度(倒“u”型)。,54,我国现行税种分类结构,55,公平税负的改革取向 1994年税制改革 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 新一轮税制改革: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 增值税:一个
20、基本税率 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 逐步扩大征收范围 消费税:差别税率 城建税:统一适用内外资企业和个人(起)所得税:统一税率、统一税前扣除、统一税收优惠 个人所得税:提高扣除标准 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征管,56,三、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经济效率税收行政效率税收生态效率,57,税收经济效率,征税要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提高,或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第一层次:税收额外负担最小 第二层次:保护税本 第三层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8,税收额外负担最小 税收额外负担征税引起的经济效率损失 经济效率资源有效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最优状态:生产要素组合所达到的产量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任何重新组合将使消
21、费者满足程度减小,59,理性经纪人假设利益最大化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价格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价格 价格信号可以引导生产者、消费者实现利益最大化 税收额外负担 税收造成价格扭曲,损害价格的信号作用,造成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60,税收额外负担 征税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消费者剩余损失 P S+T=SP2EEP0 E S生产者剩余损失 P2=SP0EBP1 E政府税收 P0 F=SP2EBP1税收额外负担 P1 B D=S EEB O Q1 Q2 Q 商品税额外负担分析,61,需求完全无弹性税负全部由买方承担 需求完全有弹性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 需求弹性越大,卖方税
22、负越多(不易转嫁)供给完全无弹性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 供给完全有弹性税负全部由买方承担 供给弹性越大,买方税负越多(容易转嫁),62,EB=1/2 t P0Q0 EB与税率平方、需求价格弹性成正比 EB=1/2 t P0Q0/(1/+1/)EB与税率平方、需求弹性、供给弹性成正比结论:,消费者剩余损失为0,EB0,生产者剩余损失为0,EB0 或=0,EB=0,63,保护税本 税本税收的本源,即国民生产 税源税收的来源,即国民收入(主要是社会纯收入)税基课税的基础 广义:国民收入型、国民消费型、国民财富型 中义:具体税种的课税对象 狭义:具体税种的计税依据坚持正确的经济税收观 经济是源、税收是流、
23、源远才能流长 经济是根、税收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经济是本、税收是末、固本才能强末,64,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运用税收手段,干预经济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市场配置最优时,保持税收中性,减少效率损失 市场配置低效时,运用税收干预,提高经济效率 中性原则与干预原则的权衡问题,65,税收的行政效率,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政府部门之间应当尽快做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方便人民群众。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66,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成本最小
24、化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 征收成本:一定时期为取得税收收入而耗费的资源 人力成本:税务人员配置、开发、使用、保障成本 公务成本:办公、交通、通信、会议、接待费用 设施成本:设备、设施的购置、维护费用,67,征收成本的衡量指标 税收成本率=税收成本/税收收入100%人均征税额=税收收入/税务人员数量 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建议书:国税系统每百元税收的成本将由2002年的4.66元降低到2009年的2.5元以下。纳税成本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费用和支出 时间成本、货币成本、资产成本、逃税成本、心理成本,68,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经济水平(税源总量、结构与分布)税收法制(税制的复杂性有效性、执法环境)征
25、管水平(技术手段、组织机构、人员素质)提高税务行政效率的途径 强化税收成本意识 优化税制结构 深化征管改革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69,税收的生态效率,税收政策要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效率的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是社会公平的需要(代际公平)要注重生态税收制度建设(绿色税制)增值税恢复矿产品税率17%废渣建材产品、污水处理免税 废渣水泥、风力电力即征即退,70,所得税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税收 基本理论 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