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轮复习).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2015高三一轮,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1、概念及其理解:,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练习: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B.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C.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D.咱班全体成员是一个种群,C,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思考: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种群是物种的进化单位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死
2、亡率,种群密度,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量变动,决定大小,决定大小,迁入率,迁出率,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2、种群数量特征分析:,(2012全国新课标)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知识点一、种群及其特征分析,D,知识点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1、样方法
3、,(1)常用取样方法,(2)适用范围,(3)注意事项,知识点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2、标志重捕法,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2、标志操作中应注意事项:,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3、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不断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你能将这些因素归一归类总结一下吗?,1、从种群自身特征来考虑,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4、种群数目变化,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2、从不同环境同一物种种群个体间的交流来看:,迁入 种群数目 迁出,增加,减少,3、从种间关系和无机因素考虑,如共生,竞争,捕食,水分,食物,温度等等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小结:任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最终都要落实到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上。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的最直接因素.,知识点三、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表现不同的变化曲线。最典型的是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基础知识,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出现“J”型增长,理想条件:食物(养料)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N
5、t=N0t,增长率=-1保持不变,=,第二年的数量,第一年的数量,(1)“J”型增长曲线,环境条件有限,增长速率在种群密度较小时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上升,当种群数量超过K/2后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按一定比例下降,增长率=0,(2)“S”型增长曲线,理想条件,自然条件,稳定不变,一直减小至零,无,有,出生率、死亡率,很多因素(环境阻力),一直增大,先增大后减小,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例、鱼类的捕捞,害虫的防治,例、蝗虫,保护环境,增大K值,捕捞之后使某种群数量维持在K/2,在种群数量很小时进行防治,不能使种群数量到达K/2,(2012 重庆高考)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