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
2、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任务分析:、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三篇*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终点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长城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观察和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教学目标类型:目标1属于陈述性知识学习;目标2、3属于智能技能学习。课前准备:师:课件。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学习者特征分析:1、一般特征
3、:本课教学对象是大通县元树尔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但由于学生所处环境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少课外读物,没有上网收集资料的条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2、学生的入门能力: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3、学习风格: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
4、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学过程:(目标实施过程)(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一)齐读句子1、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5、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2、交流汇报:(1)长-(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而走向-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4)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
6、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
7、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4)思考、交流:(PPT)“多少”表示(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
8、叹)之情。(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闹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三、总结板书: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四、课外拓展: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
9、图片资料,进行交流。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实践后的反思: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了课件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在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的同时让学生画、说出来,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学生的体会真实、深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
10、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这是重难点时,采用竞赛形式,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读题。初步了解学生对长城的认识程度。2
11、.播放视频,请学生观看3分钟,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看后的感受。3.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标自然段、画出课文里带拼音的生字。2、检查文本中带拼音的生字:齐读、指生读。3、请同学提出自己读不准或不理解的其他生字、词。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1、指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在哪里观察长城的?长城的特点是什么?远看长(地图)2、又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书中是用哪些词语来描写的长城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理解词语3、再读第一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城 教学 设计 反思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