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与社会互动.ppt
《社会化与社会互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化与社会互动.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社会化与社会互动 第一节 文化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角色 第四节 社会群体与互动,一、文化与社会二、文化的发展三、文化的要素四、文化差异,第一节 文化,一、文化与社会,文化是我们所知透过社会传播的习俗、知识、有形物质以及行为模式的总称文化的内涵包括一群人的思想、价值观、习俗和人工制品以社会学术语来说,文化不仅指纯艺术及知性品味,还应包含所有物质与思想拥有共通的文化,可简化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互动,普世文化,各个社会产生一些共通的习惯与信仰 普世文化在各个社会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文化创新,引进新的想法或物品进入一个文化创新有两种型式:发现与发明,二、文化的发展,全球化通过贸易与观
2、念的交流,达到政府政策、文化、社会活动和金融市场世界性互动的过程全球化现今正快速蔓延到全世界,文化传播,传播代表一个文化项目从一个群体传到另一个群体,或是由一个社会传另一个社会的过程传播可以透过很多种不同的手段来达成:探险 军事占领宗教传播旅游大众媒体互联网,三、文化的要素,语言语言是一个反映文化各层面的文字意义与象征意涵的抽象系统 包括口语、文字、数字、象征、手势以及其它非语言沟通的表现方式,语言发展思想语言不是客观存在语言是文化所决定,萨丕尔-沃尔夫假设,非语言沟通透过姿势、脸部表情以及影像来沟通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传达不同的意思非语言沟通需要被学习,非语言沟通,规范,规范指的就是社会
3、所坚持的行为标准规范的种类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民德民俗接受规范,价值观,价值观指的是一个文化中共同的概念,认为什么是对的、好的以及合适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一般人的行为价值观被用来作为评价他人的标准,文化与主导意识,主导意识形态指的是协助维持特权阶级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利益的文化信仰与习俗特权阶级控制了金钱与财产特权阶级控制了产生社会信仰的媒介 宗教教育媒体,四、亚文化,亚文化指的是社会某一部份的人,他们有着与社会不同的民德、民俗以及价值观亚文化可视为主流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子文化,反文化,当一个次文化很明显且刻意地反抗主流文化的某些层面时,这种次文化称为反抗文化反抗文化的例子:嬉皮政治激进份子,文化震撼
4、,当处于一个陌生的文化时,若感到失去方向、不知所措、不适应、甚至害怕,那可能就正在经历文化震撼的过程。,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族群中心主义表示认为自己文化与生活方式应该作为规范,并认为自己文化优于其它文化的倾向文化相对主义是用他人文化的观点来看待他人的行为媚外主义认为自己社会的产品、风格及想法劣于其它的地区,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社会化: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参与适应社会生活,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1938年,美国俄亥俄州发现6岁女童伊沙贝尔。其成长过程中只和聋哑的母亲接触,表现出明显的婴儿特征。专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课程,帮助她适应人类的关系
5、和社会化,9岁后,她可以和其他儿童一起就学。,环境与成长,遗传与成长,在大致相同的社会条件下,双胞胎呈现出相同程度的智力;而对于生活在极端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双胞胎,则呈现不同的资质。社会化因素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社会化的涵义,1.个人在社会中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资格。2.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环境,再现社会经验。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了社会化的过程,人格(personality),人格日常指社会技能。在社会学上,指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关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可分为: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情感
6、(感觉与感情),人格发展理论(1),查尔斯 库利(C.Cooley,1864-1929)自我(self)发展理论。自我的出现有三阶段:1.察觉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领悟了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判断。3.基于对别人反应的理解,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可以说是对他人是如何想象我们的反映。即“镜中我”(lookingglass self),查尔斯 库利,人格发展理论(2),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人的大量的心理活动产生于无意识领域,是意识和“理性”难于进入的领域。人格分为三部分 本我(id):无意识生理、心理的冲动 自我(ego):理性的自我世界 超
7、我(superego):内化了的社会行为道德规范 三者须协调和均衡,才能保障人格健康发展。,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3),乔治 赫伯特 米德(G.H.Mead,1863-1931)自我分为两部分:主我(I)和客我(me)主我:自发的、独有的自然特征 客我:自我的社会部分,是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那些要求的个人部分,经历三阶段:1.模仿 人生最初的两年,模仿父母动作 2.嬉戏 角色借用,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和世界 3.群体游戏 三四岁后,发展起他人对自己要求和期望的观念,将社会“内化”,完成“客我”。,米德,人格发展理论比较,人生变化的序列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晚年期再社会化,二.社
8、会化的历程,情 感,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理论,1.感觉运动阶段 学会建构再构客体2.前操作阶段 使用理解符号3.具体操作阶段 形成事物之间联系的概念4.形式操作阶段 发展起高度抽象的思考能力,儿童期:初始社会化,自我认同建立期。认同家长的意见,由此开始形成自我意识。青春期与青年期:预期社会化,即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预演成人角色。审查自己人格,是世界观高度可变期;易出现情感冲突。,人生变化的序列,成年期:初级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成人生活角色的准备已经基本完成,塑造了自我形象,但人格并未定型;可以重新定义角色内容,并进行角色制造。晚年期:自我认同弱化的时期。,再社会化(resocializ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化 社会 互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