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基因表达调控(IV).ppt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IV).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核基因表达调控(IV).ppt(2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本章内容1、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转录活性2、真核基因的转录水平调控3、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作用4、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主要模式5、其他水平的基因调控,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由于基本生活方式不同所决定基因表达调控上的巨大差别。原核生物的调控系统就是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为细胞创造高速生长的条件,或使细胞在受到损伤时,尽快得到修复,所以,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开关经常是通过控制转录的起始来调节的。,真核生物(除酵母、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单细胞类之外)主要由多细胞组成,每个真核细胞所携带的基因数量及总基因组中蕴藏的遗传信息量都大大高于原核生物。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最显著特征是能在特定时间和特
2、定的细胞中激活特定的基因,从而实现预定的、有序的、不可逆转的分化、发育过程,并使生物的组织和器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范围内保持正常功能。,真核生物基因调控,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瞬时调控或称可逆性调控,它相当于原核细胞对环境条件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包括某种底物或激素水平升降及细胞周期不同阶段中酶活性和浓度的调节。第二类是发育调控或称不可逆调控,是真核基因调控的精髓部分,它决定了真核细胞生长、分化、发育的全部进程。,在一株玉米的全部细胞内都有发育雌花丝的基因,但是在根、茎、叶上不会长出雌花丝来,只有在形成子房后,在子房的顶端才长出雌花丝。,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一般过程,真核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
3、,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调节其特点是:(1)多层次;(2)无操纵子和弱化子;(3)个体发育复杂;(4)受环境影响较小;,研究基因调控3个问题:什么是诱发基因转录的信号?基因调控主要是在哪一步(模板DNA的转录、mRNA的成熟或蛋白质合成)实现的?不同水平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是什么?,真核基因组的一般构造特点,一条成熟的mRNA链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不存在操纵子 DNA都与组蛋白和大量非组蛋白相结合,只有小部分裸露 高等真核细胞DNA中很大部分是不转录的,大部分真核细胞的基因中间还存在不被翻译的内含子。真核生物能够有序地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DNA片段重排,还能在需要时增加细胞内某些基因的拷
4、贝数。,基因转录的调节区相对较大,它们可能远离启动子达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碱基对,这些调节区一般通过改变整个所控制基因5上游区DNA构型来影响它与RNA聚合酶的结合能力。真核生物的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只有经转运穿过核膜,到达细胞质后,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原核生物中不存在这样严格的空间间隔。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只有经过复杂的成熟和剪接过程(maturation and splicing),才能顺利地翻译成蛋白质。,7.1.1 真核基因的典型结构及特点(1)染色体结构复杂 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等大分子组成。其基本结构物质是DNA和组蛋白。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真核染色体上三要素:DNA复制起
5、始点、着丝点和端粒。目前通用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以及哺乳动物细胞人工染色体(MAC)就是以此为基础,再加选择标记和插入位点等组建的。,(2)DNA顺序重复,轻度、中度、高度重复序列三种:轻度重复序列:单拷贝基因;一个基因组中有一个或几个拷贝的序列;例如结构基因基本上属于不重复序列,如蛋清蛋白、蚕的丝心蛋白等。中度重复序列:l0个至几百个拷贝的序列;各种rRNA、tRNA及某些结构蛋白基因(如组蛋白基因)。高度重复序列:从几百到几百万个,通常说的卫星DNA就属于高度重复序列。重复序列的存在是真核生物DNA区别于原核生物DNA的一个重要特征。,(3)基因不连续性(interrupted ge
6、ne),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为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不连续基因是通过mRNA和DNA杂交试验发现的。外显子(exon):内含子(intron):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概念与是否编码氨基酸的概念并不相对应。,从不连续基因到成熟mRNA之间存在着一个基因转录的中间体,叫做初级转录物,叫做不均一核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hnRNA)这个基因的初级转录物既含有外显子又含有内合子序列从不均一核RNA到成熟mRNA要经过一转录后的加工拼接过程。真核生物基因的不连续性和转录后加工是真核基因有别于原核基因的又一重要特征。,交界顺序,左,(5,),位点,右,(3,)
7、,位点,外显子,A,64,G,73,G,T,A,62,A,G8,G,84,T,63,12PyNC,65,A,G,N,外显子,内含子,图,13-21,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界顺序,GT-AG,法则,(,仿,B.Lewin:,GENES,1997,,,Fig30.3),特异性剪接/选择性剪接,选择性剪接:基因的初始转录物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而实现的外显子的选择性使用。选择性剪接可以利用同一初级转录物得到不同的mRNA,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选择性剪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不同的剪接位点,对5末端和3末端的选择性剪接,交替使用外显子,反式剪接(trans-splicing):使不同的RNA中的外显子连
8、接在一起,即在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基因初级转录物中的外显子剪接成为一条成熟的mRNA,通过选择外显子上不同的5或3剪接位点进行选择性剪接(a,b)对5末端和3末端的选择性剪接(c、d)内部外显子可以被选择保留或切除(e)多个外显子可以进行不同组合的可变拼接(f)内含子可以被选择保留在mRNA 中(g)等,mRNA选择性剪接的方式,在真核生物中也有些基因是不含内含子的,如组蛋白基因及型、型干扰素基因、大多数酵母蛋白基因等。在一个结构基因中,编码某一蛋白质不同区域的各个外显子并不连续排列在一起,而常常被长度不等的内含子所隔离,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方式。所以,真核基因有时被称为断裂基因(interrupt
9、ed gene)。目前尚不清楚内含子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只有真核生物具有切除基因中内含子,产生功能型mRNA和蛋白质的能力,原核生物一般不具有这种本领。如果要在原核细胞里表达真核基因,必须首先构建切除内含子的重组基因,才有可能得到所研究的蛋白质。,(4)存在许多基因家族(gene family),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为单一的基因簇或称基因家族。同一家族中的成员有时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成为一个基因簇;更多的时候,它们却分散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部位,甚至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具有各自不同的表达调控模式。,简单多基因家族,简单多基因家族中的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前后相连。在大肠杆菌中,16
10、S,23S和5S rRNA基因联合成一个转录单位,各种rRNA分子都是从这个转录单位上剪切下来的。在真核生物中,前rRNA转录产物的分子量为45S,包括18S,28S和5.8S三个主要rRNA分子。前rRNA分子中至少有100处被甲基化(主要是核糖的2-OH甲基化),原始转录产物也被特异性RNA酶切割降解,产生成熟rRNA分子。5S rRNA作为一个独立的转录单位,由RNA聚合酶III(而不是聚合酶I)完成转录。,这类基因家族中的基因之间结构相似,基因与基因之间有重复序列隔开,在基因组中分散成多个基因族。各个基因具有单一的非转录和转录单元。例如,rRNA基因、tRNA基因等。,复杂多基因家族,
11、复杂多基因家族一般由几个相关基因家族构成,基因 家族之间由间隔序列隔开,并作为独立的转录单位。现已发现存在不同形式的复杂多基因家族。,海胆的组蛋白基因家族 串联单位中的每一个基因分别被转录成单顺反子RNA,这些RNA都没有内含子,而且各基因在同一条DNA链上按同一方向转录,每个基因的转录与翻译速度都受到调节。研究还表明,在一个特定的细胞中,并不是所有串联的单位都得到转录。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组织中,有不同的串联单位被转录,暗示可能存在具有不同专一性的组蛋白亚类和发育调控机制。,发育调控的复杂多基因家族(不同场合表达的多基因家族),珠蛋白基因基本结构图,有功能的血红蛋白基因的基本结构:三个外
12、显子被两个内含子隔开,7.1.3 真核生物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用来合成RNA的DNA模板也会发生规律性变化,从而控制基因表达和生物体的发育。高度重复基因的形成通常与个体分化阶段DNA的某些变化有关。例如,一个成熟的红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可翻译出成熟珠蛋白的mRNA,而其前体细胞却不产生珠蛋白。许多情况下,这种变化是由于基因本身或它的拷贝数发生了永久性变化。这种DNA水平的调控是真核生物发育调控的一种形式,它包括了基因丢失、扩增、重排和移位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消除或变换某些基因并改变它们的活性。这些调控方式与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调控是不同的,因为它
13、使基因组发生了改变。,染色质结构对转录的影响,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染色质的形态不均匀。根据其形态及染色特点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种类型。常染色质:折叠疏松、凝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异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集状态,经碱性染料染色着色深。真核基因的活跃转录是在常染色质上进行,转录发生之前,染色质常常在特定的区域被解旋或松弛,形成自由DNA并发生DNA局部结构的变化,导致结构基因暴露,促进转录因子与启动区DNA的结合,从而使基因转录。,组蛋白、核小体对染色质结构的影响组蛋白与DNA结合阻止DNA上基因的转录,去除组蛋白基因又能够恢复转录转录活跃的区域也常缺乏
14、核小体的结构 进行活跃基因转录的染色质区段常有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1组蛋白)水平降低、H2A、H2B组蛋白二聚体不稳定性增加、组蛋白乙酰化(acetylation)和泛素化(obiquitination)、以及H3组蛋白巯基活化等现象,这些都是核小体不稳定或解体的因素,核小体的结构消除或改变,会使DNA结构由右旋变为左旋,导致结构基因暴露,促使转录因子与启动区结合,诱发转录。,DNase超敏感位点 活跃表达的基因所在染色质上包含一个或数个DNase超敏感位点,常出现在转录基因的5端启动区,多在调控蛋白结合位点的附近,该处易被核酸酶降解,使DNA裸露,启动基因表达,用DNA酶I处理各种组织的染
15、色质时,发现处于活跃状态的基因比非活跃状态的DNA更容易被DNA酶I所降解。鸡成红细胞(erythroblast)染色质中,-血红蛋白基因比卵清蛋白基因更容易被DNA酶I切割降解。鸡输卵管细胞的染色质中被DNA酶I优先降解的是卵清蛋白基因,而不是-血红蛋白基因。,存在于“灯刷型”染色体(lamp brush)上的环形结构可能与基因的活性转录有关。“灯刷型”染色体只有在两栖类动物卵细胞发生减数分裂时才能被观察到,它是染色体充分伸展时的一种形态。高倍电镜下观察发现,灯刷型染色体上存在许多突起的“泡”状或“环”状结构,有时还能看到RNP沿着这些突起结构移动,表明这些DNA正在被RNA聚合酶所转录。,
16、实例 两栖类和昆虫卵母细胞rRNA基因的扩增非洲爪蟾的染色体上有约450拷贝编码18Sr RNA和28S rRNA的DNA,在卵母细胞中它们的拷贝数扩大了4000倍.,基因扩增,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它使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基因重排,将一个基因从远离启动子的地方移到距它很近的位点从而启动转录,这种方式被称为基因重排。,通过基因重排调节基因活性的典型例子是免疫球蛋白结构基因和T-细胞受体基因的表达,前者是由B淋巴细胞合成的,而后者则由T-淋巴细胞合成。抗体有100万种以上,一种淋巴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免疫球蛋
17、白的肽链主要由可变区(V区)、恒定区(C区)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区(J区)组成,V、C和J基因片段在胚胎细胞中相隔较远。编码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发育分化时,通过染色体内DNA重组把4个相隔较远的基因片段连接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具有表达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基因。,酵母的“交配型转换”,单倍体细胞,MATa or MAT交配型不同交配型的细胞可以接合 相同交配型的细胞不能接合,7.1.3.4 基因变换,交配型互换原理,HO内切核酸酶将MATa基因内的一段24bp的双链DNA切开,产生一段突出的3单链尾端序列(约500个bp),MATa基因用这一段单链系列插入到HML 基因的同源序列中,以HML 序列为模板
18、,合成一段新的HML 基因序列,再通过重组使 HML 序列整合到MATa序列中,导致MATa转换成MAT。在这个重组过程中,有一段244bp的重组强化子(recombinant enhancer,RE),对重组起顺式调控作用,RE缺失则不能发生基因转换。,7.1.3.5 基因的丢失,其特点为不可逆性。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通过丢掉某些基因而去除其活性。此现象常在某些低等原生动物,如线虫和昆虫中发现。在一些肿瘤的发生中,因为一些正常基因片断的丢失,导致原癌基因的异常活化,引发恶性细胞过度增生。,DNA甲基化与基因活性的调控,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修饰途径之一,可能存在于所有高等生物中。DNA甲基化
19、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而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与表达。DNA甲基化会导致某些区域DNA构象变化,影响DNA的稳定性和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而控制基因的表达。,一、DNA的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影响,如果用基因打靶的方法除去主要的DNA甲基化酶,小鼠的胚胎就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CpG二核苷酸中C的甲基化导致了1/3以上由于碱基转换引起的遗传病。,1DNA甲基化的主要形式 主要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少量N6-甲基腺嘌呤(N6-mA)和7-甲基鸟嘌呤(7-mG)。在真核生物DNA中,胞嘧啶约有5%被甲基化,5-甲基胞嘧啶主要出现在CpG和CpXpG等序列中。,CpG二核苷酸序列通常
20、成串出现并零散地分布于基因组中,此段序列被称为CpG岛。哺乳类基因组中约存在4万个CpG 岛,它们大多位于结构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序列和转录起始点,其中有60%90%的CpG 被甲基化,CpG 岛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甲基化的胞嘧啶易发生脱氨基作用,它就变为T,无法被区分。因此,CpG序列极易丢失,高等真核生物中CG序列含量远远低于其理论值。而没有甲基化的胞嘧啶发生脱氨基作用,就可能被氧化成为U,被DNA修复系统所识别和切除,恢复成C。,2、真核生物中的CpG岛与甲基化,不同结构基因上的CG岛,二氢叶酸还原酶,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核糖体蛋白,二、真核生物甲基化酶的分类,日常型(maint
21、e-nance)甲基转移酶:分I、II、III三类,它们在甲基化母链(模板链)指导下使处于半甲基化的DNA双链分子上与甲基胞嘧啶相对应的胞嘧啶甲基化,例如DNA复制之后新链的甲基化。从头合成(denovo synthesis)甲基转移酶:催化未甲基化的CpG成为mCpG,不需要母链指导,但速度很慢。,三类日常型甲基转移酶的特点,回文序列:5GAATTC3 5GGATCC3 3CTTAAG5 3CCTAGG5,日常型甲基转移酶引起的半甲基化DNA的甲基化,三、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的机制 DNA甲基化会导致某些区域DNA构象改变,包括甲基化后染色质对于核酸酶或限制性内切酶的敏感度下降,更容易与组蛋白
22、H1相结合,DNase超敏感位点丢失,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直接影响了转录因子于启动区DNA的结合效率的结合活性,不能启始基因转录。DNA的甲基化不利于模板与RNA聚合酶的结合,降低了转录活性。甲基化的CpG 可以通过与甲基化CpG结合蛋白因子MeCP1(methylCpG-binding protein1)的结合间接影响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四、DNA甲基化程度与转录启动子的关系,对弱启动子来说,少量甲基化就能使其完全失去转录活性。当这类启动子被增强时,即使不去甲基化也可以恢复其转录活性。甲基化密度较高时,即使增强后的启动子仍无转录活性。甲基化对转录的抑制
23、强度与甲基化CpG结合蛋白因子MeCP1结合DNA的能力成正相关,甲基化CpG的密度和启动子强度之间的平衡决定了该启动子是否具有转录活性。,甲基化对基因转录影响模式图,五、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其他影响,DNA甲基化对基因转录的抑制直接参与了发育调控。随着个体发育,当需要某些基因保持“沉默”时,它们将迅速被甲基化,若需要恢复转录活性,则去甲基化。5-甲基胞嘧啶(5-mC)脱氨后变为T,不易被识别,会引起DNA分子可遗传的转化(C T),如突变发生在DNA功能区,会造成基因表达紊乱。如许多肿瘤中p53基因第273位密码子发生C T突变,导致p53基因功能的失活。,六、DNA 的去甲基化,DNA
24、 去甲基化有两种方式:被动途径:一种N F核因子可以粘附于甲基化的DNA,使粘附点附近的DNA不能被完全甲基化,从而阻断甲基化酶 的作用。主动途径:是由去甲基酶的作用,将DNA的甲基集团移去。,七、DNA甲基化与X染色体失活 雌性胎生哺乳类动物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发育早期随机失活,以确保其与只有一条X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内X染色体基因的剂量相同。一旦发生X染色体失活,使该细胞有丝分裂所产生的后代都保持同一条X染色体失活。,X染色体失活机制,在X染色体上存在一个与X染色体失活有密切联系的核心部位称为X染色体失活中心 Xic 位点(X-chromosome inactivation center)
25、,失活染色体上绝大多数基因处于关闭状态,DNA被高度甲基化。Xist基因(Xi-specific transcript)只在失活的X染色体上表达,其产物是一功能性RNA,含有大量的终止密码子,不编码蛋白。这种Xist RNA分子能与Xic位点相互作用,引起后者构象变化,易于结合各种促失活蛋白因子,最终导致X染色体失活。,Xist甲基化与X染色体失活,7.2 真核生物转录水平上的调控,真核基因调控主要也是在转录水平上进行的,受大量特定的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又称跨域作用因子)的调控,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大多数是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 表达 调控 IV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7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