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章恒定电流.ppt
《七章恒定电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章恒定电流.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恒定电流,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一、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改装1改装方案,串联电阻分压,并联电阻分流,RVRgRRg,2.校正(1)电压表的校正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流表的校正电路如图乙所示(2)校正的过程是:先将滑 动变阻 器的滑 动 触头移动到 最左端,然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触头,使改装后的电压表(电流表)示数从零逐渐增大到量程值,每移动一次记下改装的电压表(电流表)和标准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并计算满刻度时的百分误差,然后加以校正,二、欧姆表原理(多用电表测电阻原理)1构造:如图所示,欧姆表由电流表G、电池、调零电阻R和红、黑表笔组成欧姆表内部:电流表、电池、调零电阻串联外部:接被测电阻
2、Rx.全电路电阻R总RgRrRx.,三、多用电表1多用电表可以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并且每一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2外形如“基础再现”栏目中的实验原理图所示:上半部为表盘,表盘上有电流、电压、电阻等多种量程的刻 度;下 半部为选择开关,它的四周刻有各种测量项目和量程3多用电表面板上还有:欧姆表的调零旋钮(使电表 指 针指在右端零欧姆处)、指针定位螺丝(使电表指针指在左端的“0”位置)、表笔的正负插孔(红表笔插入“”插孔,黑 表笔 插入“”插孔),四、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1晶体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它有两个极,即正极和负极,它的符号如图甲所示2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符号上的箭头表 示允
3、 许电流通过的方向)当给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它的电阻很小,电路导通,如图乙所示;当给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它的 电阻很大,电路截止,如图丙所示,3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拨到欧姆挡,红、黑表笔接到二极管的两极上,当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 时,电阻示数较小,反之电阻示数很大,由此可判断出二极 管的正、负极,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用电表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2会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及电阻3会使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中的电学元件二、实验器材多用电表、电学黑箱、直流电源、开 关、导 线 若 干、小 灯泡、二极管、定值电阻(大、中、小)三个,三、实验步骤1观察: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
4、选择开关的测量项目及量程2机械调零: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零3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4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1)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好电路,将多用电表选择开 关置于直流电压挡,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2)按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置于直 流电流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5测量定值电阻(1)根据被测电阻的估计阻值,选择合适的挡位,把两表 笔短接,观察指针是否指在欧姆表的“0”刻度,若不指在欧姆表的“0”刻度,调节欧姆表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欧姆表的“0”刻度处;(2)将被测电阻接在两表笔之间,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5、(3)读出指针在刻度盘上所指的数值,用读数乘以所选挡位 的倍率,即得测量结果;(4)测量完毕,将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或“OFF”挡,一、多用电表对电路故障的检测1断路故障的检测方法(1)将多用电表拨到电压挡作为电压表使用将电压表与电源并联,若电压表示数不为零,说明电 源良好,若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电源损坏在电源完好时,再将电压表与外电路的各部分电路并联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则说明该部分电路完好,若电 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动势,则说明该部分电路中有断点,(2)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若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则说明与电流表串联的部分电路断路(3)用欧姆挡检测将各元件与电源断开,然后接到红、黑表笔间,若
6、有阻值(或有电流)说明元件完好,若电阻无穷大(或无电流)说明 此元 件断路不能用欧姆表检测电源的情况2短路故障的检测方法(1)将电压表与电源并联,若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电源 被短路;若电压表示数不为零,则外电路的部分电路不被短 路或不完全被短路(2)用电流表检测,若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示数不为零,故障应是短路,二、使用多用电表的注意事项1表内电源正极接黑表笔,负极接红表笔,但是红表笔插入“”孔,黑表笔插入“”孔,注意电流的实际方向2区分“机械零点”与“欧姆零点”机械零点是表盘刻度左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表盘下边中间的定位螺丝;欧姆零点是指刻度盘右侧的“0”位置,调整的是欧姆挡的调零旋扭3测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恒定 电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