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专题复习.ppt
《生物实验专题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专题复习.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实验专题复习,考试说明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实验复习策略,首先,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实验,必须对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了如指掌。并能够应用相关的原理,对其他实验进行设计和拓展。其次,除了学生实
2、验外,还必须关注教材课文中介绍的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及方法。第三,必须在上述基础上,了解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的一些规律性的方法和原则,学会科学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准确表述和呈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6)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7)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9)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0)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1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1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3)调查常见的人类
3、遗传病(1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6)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必修1,必修2,必修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人口腔上皮细胞DNA、RNA分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DNA、RNA分布,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2)常用的观察材料有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紫色表皮细胞)(3)取材要点 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取洋葱表
4、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实验选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 将涂片用8%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 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2、在处理洋葱根尖细胞时,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A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C 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 水解DNA,破坏DNA分子结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
5、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元。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CuSO4溶液)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
6、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成分?浓度?分别用于鉴定什么物质?混合后加入还是依次加入?加入的量?是否要加热?实验现象?,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马铃薯块茎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予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
7、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荆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2、取镜安放3、对光4、放置玻片标本5、观察6、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提示:(1)成像特点:倒立。(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
8、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显微镜的使用,1、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2某
9、一理想的图象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若想将其移到视野中央,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A、左上B、右上C、左下D、右下,显微镜的使用,3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细胞,低倍显微镜视野与高倍显微镜视野相比、其特点是:A、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小 B、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小 C、亮,细胞数目多,形体大 D、暗,细胞数目多,形体大4使用显微高倍镜观察的顺序是 顺、逆时针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调清物象为止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在低倍镜下看清物象,要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B、C、D、,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
10、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
11、。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3)为什么不用植物细胞来观察线粒体?植物线粒体相对较少,叶绿体颜色易掩盖线粒体被染成的蓝绿色。(4)如果观察发现染色不足,如何补色?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健那绿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会随着细胞质流动而流动,下列操作中不属于加速黑藻细胞细胞质流动的方法是:A.放在光下培养 B.放在2025的水中 C.煮沸 D.切伤部分叶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原理: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能力不同。2、条件:细胞内外
12、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3、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糖液浓度不能过高),清水等。4、步骤:制片观察盖玻片一側滴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側滴清水,另一側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5、结论:(略)6、应用:可以用于测定细胞液的浓度 可以用于判断细胞的死活 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入0.5摩尔KNO3溶液中,细胞将发生的情况是A质壁分离B死亡C不发生质壁分离D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3、注意事项:肝脏要新鲜,并要研磨;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一支滴管;注意防止卫生香受潮熄灭;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注意安全。,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稳定性 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 B 本实验有两次控制温度,目的是一样的 C 本实验也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的作用 D 蔗糖的纯度与新鲜程度如何并不影响实验,
14、酶的特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2)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2、步骤:(1)提取色素: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2)收集滤液(3)制备滤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4)划滤液细线: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重复三次。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6)观察实验结果,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2
15、、CO2的检测方法(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CO2使溴麝香草酚酞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根据实验需要,理清实验步骤,1、配制培养液,2、控制好有氧、无氧环境,3、检测因变量,4、限制好无关变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检测酒精的产生(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澄清石灰水,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
16、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析讨论 1A瓶的溶液煮沸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冷却后再加入酵母菌?2设置C瓶的目的是什么?3A、B两瓶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倒掉石蜡油,闻一闻A瓶内有什么气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试剂或方法不可用来鉴定CO2的是 A、溴麝香草酚酞水溶液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点燃的火柴棒,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步骤(1)根尖培养(2)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观察: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4)绘图:,注意事项:培养根尖:应每天换水(防止水中缺氧烂根)取材: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长度 为根尖的2-3mm。解离:解离液(15%盐酸9
17、5%酒精溶液11)时间:室温3-5分钟,至根尖酥软;(时间短则细胞没有完全分离,长则可能使根尖烂掉)目的: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杀死并固定细胞漂洗:用清水漂洗10min,目的是洗去组织中的解 离液,便于染色(防止酸碱中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染液(0.01g/mL的龙胆紫或0.02g/mL的醋酸洋红);时间为35分钟;目的是使染色体或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方法(用镊子弄碎根尖,盖上盖玻片,再放上一块载玻片,压片)(压片过重过猛可能将组织压碎、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充分分散开而重叠。)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
18、分裂)高倍镜观察:找各时期细胞。可见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中期最少。不能看到某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因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问题讨论(1)解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解离时间过短会造成什么后果?(2)如果漂洗不干净会有什么结果?(4)在分生区能不能看到细胞正在分裂?有何特点?(5)观察有丝分裂,视野中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能 细胞排列整齐、呈正方形,如果解离时间过短,就不能使细胞之间的连接分开,造成压片失败,细胞不能均匀地在装片上铺成一层。,如果漂洗不干净,沾在洋葱根尖上的盐酸与酒精就会和龙胆紫反应,造成根尖细胞染色体不能染上颜色,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取生长健壮的小麦
19、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生物学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
20、液观察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效换物质的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快;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实验步骤:1、切琼脂块 2、浸泡琼脂块 3、观察测量 4、计算填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1c
21、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甲醇冰醋酸=11)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2,4-D,IP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等2步骤:(1)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
22、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2)扦插枝条的处理: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芽数尽量一样多。(3)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
23、他条件都相同);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科学性原则预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本实验的预实验是: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原理: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
24、况。探究步骤:(1)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3)将试管放在25条件下培养。(4)每天取样计数、推导计算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培养液厚0.1mm)(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7天),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 培养一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探究问题,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二、猜想假设 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三、设计
25、实验 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等若干实验组。分别用等量培养液,在相同适宜环境中培养等量酵母菌。每天用血球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并作记录,连续7天。7天后,各组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的数据,算出每一天数据的全班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 探究所需要的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滴管、显微镜等。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 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实验 专题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