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异常心理.ppt
《生活中的异常心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异常心理.ppt(1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活中的异常心理学,正常心理与异常的概念,正常心理 正常的、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异常心理 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因各种因素导致的不能按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常识性的区分离奇怪异的言谈、思维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统计分析的标准 心理特征符合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心理测验的标准 通过心理测验在标准情境下,取得被判别者行为样本予以数量化描述并加以分析,以判别心理异常与否。,评
2、分标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标注*的题目题号:5、9、13、17、19)按4、3、2、1计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焦虑;61-70分者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病因症状的标准 被判别者是否存在是否表现出相应的症状表现。,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当事人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升学就业挫折等。*心理
3、障碍:主要是指各类神经症、性心理障碍和人格异常等轻度心理失调。*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所有心理障碍中最严重的疾病,这些障碍包括心境障碍中的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抑郁症和网络成瘾等。,心理困扰,又称“第三状态”,最早由苏联科学家布赫曼提出的,从医学上来说,处于第三状态的人,虽然各项体检指标均为正常,也无法证明有某种器质性疾病,但是与健康人相比却又显得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腰酸腿疼等不适。,心理问题的等级,常见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分类(CCMD-3),00: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20: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3
4、0:情感性(心境)障碍(抑郁症)40: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0:心理生理障碍:进食睡眠性功能60: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70:精神发育迟滞80: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90:其他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mental disorder 基于可证实的大脑疾病、脑损伤或其他损害为病因而归于一组的精神障碍。其精神紊乱可以是原发性的,如直接而且选择性地影响大脑的疾病、损伤和损害;也可以是继发性的,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和障碍,脑只是多个受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之一。,现实检验能力损害幻觉、妄想等自知力缺乏没有病感,精神病性疾病的特征,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思维、情感
5、、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不能区别现实和想象,流行病学资料,精神病性障碍中最常见的形式缓慢起病多在青壮年发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正常病程迁延、反复加重时点患病率5.31,终生患病率6.55(93)没有性别差异,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哪些,阳性症状正常功能的歪曲或者过度阴性症状相关的正常行为、功能的缺乏,幻觉,错觉,妄想,怪异行为,思维障碍,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淡漠、迟钝,意志缺乏,注意损害,思维贫乏,社会隔离、愉快感缺乏,什么是幻觉?,缺乏客观刺激的知觉体验涉及各个感觉器官最常见听幻觉、视幻觉病人视幻觉为真实体验威胁、侮辱、谴责等评论、命令、回响等,什么是错觉?,对刺激的错误知觉是一种歪曲
6、的知觉可见于正常人如光线暗淡时错视最常见,什么是妄想?,是一种病理信念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与病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不符常见被害、关系、夸大、影响、钟情、嫉妒,什么是怪异行为?,不协调性兴奋做鬼脸、叫喊木僵、蜡样屈曲、违拗模仿、刻板冲动/攻击行为,什么是思维障碍?,思维过程没有逻辑性观念之间没有联系常见思维散漫、破裂、贫乏、中断、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思维插入、被窃、洞悉、广播,什么是情感淡漠?,缺乏正常表达情绪的能力表现刻板面容很少有姿势改变或随意动作没有眼神交流缺乏情感反应缺乏语言音调的变化,什么是思维贫乏?,对问题反应迟钝回答简单、难于深入言语内容单调乏味,什么是意志
7、缺乏/减退?,缺乏动力/动力不足表现缺乏勤奋和坚忍不拔卫生差、不修边幅情感平淡、冷淡缺乏能量/动力,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定型,偏执型临床表现,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缓慢青年和中年为主继发情绪和行为异常最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青春型的临床表现,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行为障碍为主思维散漫、破裂、幼稚或冲动行为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起病较急年龄较轻预后较好,紧张型的临床表现,紧张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缄默、木僵、蜡样屈曲、违拗、刻板言语和动作等可以有冲动行为起病急预后好,单纯型临床表现,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注意损害、社会隔离、意志减退/缺乏
8、早期类神经衰弱表现、性格改变内向等起病缓慢发病年龄早预后差,静脉点滴,肌肉注射,口服药物,门诊治疗住院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电休克/电抽搐治疗),治疗方法,药物不良反应,服药后开始定期体格检查(心率、血压、体重)神经系统检查(EPS、镇静、记忆)胃肠道(恶心、呕吐、便秘、口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心电图、肾功能、血象、血糖、血脂等)其它如性功能,心 境 障 碍,概 述,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情感性障碍,其中,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和双相障碍(躁郁症),通常称为情感性精神病。心境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特征,伴有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倾向,发作后可缓解,但也可能残留某些症状
9、。,临床上,将只有抑郁发作(而无躁狂发作史),或只有躁狂发作(而无抑郁发作史)的称为单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将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称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单相抑郁发作多见,双相其次,单相躁狂少见。,CCMD-3 对心境障碍分类详尽,同时,根据不同分类依据,又存在不同的其他分类系统,但临床上诊断与处理心境障碍主要是针对以下发作: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双相发作,躁狂发作:临床特点,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核心症状,可从欣快高兴到兴奋狂躁,或激惹不宁。心境高涨与其处境不相称,并伴有思维、行为和躯体的相应症状。社会功能受损。特征性症状:1.心境高涨 2.思维奔逸 3.意志活动增强 4.躯体症状 5.其他
10、症状,双相障碍,是指目前发作符合躁狂或抑郁标准,而以前有过相反状态的发作(至少1次);或患者处于躁狂抑郁混合发作状态,传统称为躁狂抑郁症(躁郁症)。,抑郁症的概念(Depression),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疾病或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为主要特征的抑郁发作。,抑郁症的流行病学,时点患病率:成年男性 2-3%成年女性 5-9%终生患病率:男性 5-12%女性10-25%,抑郁症的病因,生物:5-羟色胺系统 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其他神经递质 遗传、内分泌等心理:成长经历;应激社会,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女性抑郁症患病比例是男性的2倍。好发年龄在25-
11、44岁,65岁后首次发病少。情绪低落、兴趣或愉快感缺失为抑郁症最突出、最典型的症状。且至少持续2周。情绪低落的特点是患者感到抑郁、悲伤、绝望、失去信心或神情沮丧。可从患者的脸部表情、动作行为观察得到。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续),兴趣或愉快感缺失主要表现为对习惯的兴趣爱好及娱乐活动缺乏动力。给人一种脱离社会、封闭自己的印象。部分患者性欲望、性活动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诉说没有感觉,或整天担忧,或易激性增高.还有部分患者以躯体不适为突出主诉,如躯体疼痛等(旧称隐匿性抑郁症)。,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续),食欲减退是常见的症状,患者为生存而强迫自己进食,但没有饥饿感。体重下降明显。个别患者为
12、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醒是抑郁症的特点。其他睡眠障碍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彻底不眠。个别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度。,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续),可出现精神运动性迟滞,如言语、思维、动作缓慢,严重者达木僵程度。或者表现为激越,如坐立不安等。患者经常感到能力下降、精力不足、躯体易疲劳。自责或无用感、“废人感”也是常见的症状。患者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严重者可达妄想程度,如自罪妄想。,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续),多数患者体验到思维能力、注意力、决策能力明显受损,并常常归咎于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厌世感、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是抑郁症常见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
13、状。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常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有关。自杀较难预料。,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续),少数患者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通常与抑郁情绪一致,但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2周。其他伴随的精神障碍有强迫症、神经性厌食、惊恐障碍、酒依赖等。抑郁发作病程一般约6个月,少数长达1-2年。病程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发作次数有关。,抑郁症的诊断,以情绪(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至少伴有下列4项症状: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劳;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抑郁症的诊断(续),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
14、显著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之念,或有自杀行为;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体重明显下 降;或食欲增加、体重明显增加;9.性欲明显减退。,抑郁症的诊断(续),病程持续至少2周。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抑郁症,到2020年,抑郁症将位居世界致残性疾病的第二位(WHO 1998)。因重性抑郁症住院的病人有15%的概率自杀。典型的抑郁症病人94%经治疗可以得到康复,只有6%可转为慢性。只有不足10%的重性抑郁症病人得到充分的治疗。Hirschfeld and Keller,1987,抑郁症,抑郁症漏诊或未经有效治疗的后果是严重的:15%未经治疗的重症抑郁
15、病人会自杀。Regier DA.JAMA 1990,全球自杀率示意图,全球自杀率,中国自杀率:,中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287000占所有死亡人数3.6%在15-34岁人群中为首位死亡原因(19%)女性比男性高25%大量自杀发生在农村青年女性93%自杀发生在农村 农村自杀率为城市的三倍中国占世界人口21%;中国自杀人数占世界自杀总人数的44%;中国女性自杀人数占世界女性总自杀人数的56%。女性自杀年龄段有2个高峰:青年和老年男性呈线性上升,各国自杀率,美国:1981年11.5;1998年10.4(/10万)男性18.7,女性4.4;白人/黑人:2/1低于 1/10万的国家:Syria,Egypt
16、,Lebanon高于40/10万的国家:多为前苏联最高:Hungary(60/10万)美国、澳洲第一代移民的自杀率和他们原国家的自杀率类似文化、种族是重要影响因素?,自杀高危因素:,精神疾病:90%符合某种精神障碍60%为情感障碍其余为分裂症、酒依赖、物质滥用、人格障碍(边缘型和反社会型)、焦虑障碍等。尤其是主观抑郁、无望、自杀观念明显者而痴呆、精神发育迟滞不显著,自杀高危因素(续),躯体疾病社会快速现代化(Durkheim E 1992 London)负性生活事件:丧失、生活变更、创伤、自恋性伤害等。自杀未遂史,急性应激,严重慢性应激,低生活质量,严重人际冲突,有直系亲属或朋友自杀。,自杀高
17、危因素:中国特点,Self poisoning with pesticide.Michael R Phillips,BMJ 2003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in China.Michael R Phillips,Lancet 2002Suicide rates in China,1995-99.Michael R Phillips,Lancet 2002仅63%符合某种精神障碍诊断(原数据为2-24%,31%),国外90%。仅40%符合情感障碍诊断,国外60%。农村青年女性冲动性自杀多:农药问题、有无宗教或法律禁忌?仅7%接受过精神卫生服务,国外55-89%,自杀高危
18、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家庭及其活力出现障碍受教育程度低法律困境不稳定的社会地位医疗服务差贫穷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暴力易获得致命方式,自杀未遂后再次自杀的预测因素,男性45岁以上独身、离异、寡居失业或退休慢性躯体疾病严重精神障碍人格障碍酒/物质滥用暴力手段留下遗书,抑郁症和心脏病,15%到25%的心脏病人患重症抑郁,比普通人群高3倍,也高于其他慢性病人。Caney PM.Am J Cardiol 1987 Forrester AW.Int J Psychiatry 1992 Gonzalex MB.Depression 1996 Wells KB.Am J Psychi
19、atry 1993,抑郁症和肿瘤,不同肿瘤患者患抑郁症的几率不同。总体来说,约为24%。肿瘤患者患抑郁症与住院、躯体功能差、生活质量低、缺乏社会支持有关。但大部分未得到特异性的抗抑郁治疗。Mc Daniel JS.Arch Gen Psychiatry 1995;52:89-99.,抑郁与焦虑,抑郁症与焦虑相伴发是规律而非例外目前的证据无法解释这种重叠焦虑-抑郁相伴发者预后较差(自杀危险增加)如果焦虑或惊恐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较严重或反复出现,则常常使用抗抑郁药Keller MB et al.J Clin Psychiatry 1995;56:22-9,重性抑郁症的后果,损害心理社会功能人际关系
20、娱乐活动性活动总的生活满意度Coryell W et al.Am J Psychiatry 1993;150:720-7.,青少年及成年的重性抑郁症与自杀,因重性抑郁症而住院的成人中有15%的概率采取自杀青少年自杀 在过去30年中上升三倍 在美国为继事故后的第二位死因 青少年的重性抑郁症常常被漏诊、误诊或得不到恰当的治疗 Robins and Kulbok.American Psychiatry Press 1988 Eisenberg L.Pediatr Ann 1984;13:47-53.,老年抑郁症与自杀,患病率 在全部自杀成功者中占25%自杀成功的比例较年轻人高 80%的自杀企图者为抑
21、郁症患者初级保健的重要性 自杀成功的人有30%在死前一周内曾经到初级保健医生处就诊 自杀成功的人有70%在死前一月内曾经到初级保健医生处就诊Conwell Y.Cnisis 1994;15:153-54.,重性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后果,5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随访时已恢复2年的患者仍然具有广泛而严重的功能损害,包括与朋友及家人的关系、娱乐活动、性活动及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Coryell W et al.Am J Psychiatry 1993;150:720-7,抑郁症是否已经得到充分的治疗,重性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足够药量、足够疗程的治疗。可能的解释:医生对抑郁症漏诊;病人拒绝治疗或
22、治疗的依从性低;在心理社会治疗与躯体治疗方面,医生倾向于选择前者;担心副作用、其他禁忌症及药物的过量中毒问题。Keller MB et al.Arch Gen Psychiatry 1986;43:458-66,结论,抑郁症会对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但其识别率和治疗率均相当底抑郁症是可治疗的疾病如治疗率增加,则抑郁症的间接开支可大大降低,精神障碍分类(CCMD-3),00: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20: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30:情感性(心境)障碍40:神经症与心因性精神障碍50:心理生理障碍60: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70:精神发育迟滞80:儿童少年期精神
23、障碍90:其他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神经症:CCMD-3,恐惧症:场所、社交、特定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疑病等神经衰弱,惊恐障碍,惊恐发作的常见症状,气短,心脏剧跳,头晕或轻度头痛,手麻、足麻,胸部压紧或疼痛感,窒息感,晕厥,出汗,震颤或颤动,潮热或寒战,不真实感,迫切想逃脱,口干,恶心,难以集中思想或讲话,肌肉紧张,视物模糊,怕死去、失去控制或发疯。,惊恐发作的特点,在惊恐发作中患者一般竭力想逃开某种特定的情境以期望惊恐停止,或者寻求帮助以防崩溃、心脏病发作或发疯。,惊恐发作的特点,惊恐发作有时(并不总是)会导致对某些情境的广场恐怖样回避,在这
24、种情境中感到躲避很困难或令人难堪,或者感到不能立刻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可分为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怖症和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怖症两种类型。,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遗传因素或者躯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与环境应激(或者说生活事件)一起,共同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把某些躯体感受解释为危险信号的人发病倾向高。首次发病经常是起病前有压力很大的生活事件发生,诸如:失去亲人,生活搬迁或者婚姻破裂等。,惊恐障碍的流行病学,约有20%的成人至少有过一次惊恐发作的体验。然而只有2%的人群一年中经历的惊恐发作非常频繁,符合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一般起病于二十几岁时,而首次发作通常出现在近20岁时。这种障碍会在家属中发生,而且患者女性
25、多于男性,大约为 23:1。,神经症:CCMD-3,恐惧症:场所、社交、特定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疑病等神经衰弱,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概述,惊恐障碍常常伴发场所恐惧(希腊语中对上集市感到害怕);有场所恐惧的人害怕呆在公共场所,他们感到要从那里逃离会是困难的;而某些场所恐惧表现为害怕孤单。,场所恐惧症概述,一些有场所恐惧的人不乘公交车或不去商场购物。另外一些人不愿离开家,常常终年累月地呆在家里。一些人只有在某个信赖的伙伴的陪同下,才能离开家。另一种变异形式是一些人成为“区域限制性”,家庭和工作之间能在一条固定的路线上往返。他们不敢冒险走出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中的 异常 心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