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控.ppt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控.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生态系统结构概述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调控及稳态机制,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控,第一节 生态系统结构概述,一、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构成生态系统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组分能量、物质、信息流的途径与传递关系。(1)组分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由不同生物类型或品种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的数量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系统结构。(2)时空结构(形态结构)是指各种生物成分或群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同配置和形态变化特征。(3)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二、生态系统结构的层次性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11个层次全球、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组织、细胞、基因、分子。,三、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结构与功能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种生态系统的要素与结构是其功能的内在物质基础,而功能是要素与结构的外在表现和作用结果。(2)结构与功能又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转化的。(3)结构和功能的联系密不可分,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与变化的相互关系。一、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特征垂直上的成层性二、生态系统的水平
3、结构特征水平上的镶嵌性三、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特征时间上的演替性四、生态系统时空结构的高效利用,例证1:北方旱农区的“粮草轮作”、“农牧结合”系统,问题:人少地多、风沙干旱、土地贫瘠、土壤风蚀做法:三圃制、秸杆牧畜粪尿还田,例证2:黄淮海平原的“林、牧、经、粮”系统,问题:土地旱、涝、碱、薄做法:,例证3:长江中游丘陵的“林、草、牧”系统,问题:水土流失做法:林下种草、种草养畜“林草畜”、“果草兔”、“林草鹅”,例证4:长江、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渔塘”系统,问题:地下水位高做法:挖低填高,高做基、低做塘、基上种桑养蚕、塘内分层养鱼,例证5:江苏的“粮桑菜牧”系统,问题:人多地少做法:以农田、桑园、
4、水面为三大基地(1)农田:种三熟(麦稻稻、油稻稻、肥稻稻)绿肥还田,秸杆10%还田,30%作燃料,60%作饲料。(2)桑园:春、夏、秋三季种桑养蚕,冬季桑下种菜,菜根、菜叶、蚕沙蚕蛹做猪、羊、兔的饲料。(3)水面:养鱼、养珍珠,另70%的水面放养三水(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以“三养”(猪、羊、兔)为纽带,实现以“三水”促“三养”、以“三养”促“三熟”。,江苏的“粮桑菜牧”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主要途径。,一、食物链加环1、生产环一般生产环:凡
5、是某种生物需要的资源亦是人所需要的一级产品称为一般生产环。高效生产环:凡是某种生物需要的资源不是人类需要或不能利用、不能直接取得的,经过这个环节转化后可产生高效或经济产品,称为高效生产环。2、增益环指为扩大生产环的效益所加入的环节。3、减耗环耗损环:在食物链中,有的环节只是消耗者或破坏者,对系统不利。4、复合环5、产品加工环,二、食物链网结构设计1、定义:是人们根据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相关原理,在原有食物链网中增加或引入新的环节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的效率,以扩大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2、原则:(1)填补空白生态位,增加产品产出;(2)使废弃物质资源化,提高废弃物的利用价
6、值;(3)减少养分的丢失浪费和能量的无效损耗;(4)扩大产品的多样化,广开农民的就业门路,增加经济收入;(5)实现环境净化,提高生态效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基塘生产系统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草基鱼塘”、“花基鱼塘”等,这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总结的成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形成一整套的科学耕作方法和独特的经营管理制度。他们在低洼的地区挖地成塘,把挖出的塘泥堆积在塘四周成为基堤,在塘中蓄水养鱼,在基堤上种桑养蚕或种植甘蔗、果木,用塘泥作桑、蔗、果的肥料,以蚕粪、桑叶做鱼饵,塘基互养,成为一个无废物、无污染、本身能调节水、肥和饲料,结构上较
7、为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经济效益也较单纯种稻约高出四倍多。,农业世遗浙江青田稻田养鱼,稻鸭共生的效果,(一)除草效果。鸭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因此可不使用农药、除草剂。经田间观察,在稻鸭共生田块,除有少量革命草和稗草外,其他杂草均未发现。(二)除害虫效果。鸭喜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消灭稻田里的许多害虫,其除虫效果相当于使用杀虫剂。经调查螟虫危害造成的白穗率,养鸭田为2.5,非养鸭田为9.7,养鸭田的白穗率比非养鸭田降低74.2。(三)中耕浑水作用。因为鸭在稻田中不间断地活动,稻田中的水始终是浑浊的,这样可促进水稻生长。(四)对水稻的刺激效果。因鸭的嘴和脚起划拨稻根和杂草作用,
8、因而可加速稻的根系发育和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对水稻的生长和结实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可抑制杂草的发芽与生长。(五)肥料效果。鸭的粪尿作为一种丰富的有机肥料,可减少稻田化肥的施用。根据测算,1只鸭排泄在稻田中的粪便约为10公斤,相当于氮47克、磷70克、钾31克。放过鸭的稻田土质泛黑肥沃,稻田土质明显得到改善。(六)节省养鸭饲料。一般可节省养鸭饲料10-30,同时,还提高了鸭肉品质。(七)降低了生产成本。据去年肥东点上统计测算,水稻亩均增产30公斤,折30元;农药、化肥、除草剂等节约70元/0.067公顷(亩);鸭创利60元/0.067公顷(亩)。3项合计,每0.067公顷(1亩)多创利润160元。
9、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环保效果尤为明显。,棉花与草莓套种,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含义(1)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分类:抗变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干扰和保护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不受损伤的能力。弹性稳定性:生态系统被干扰、破坏后恢复的能力。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阈值生态阀值:态系统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外界压力,并通过自我调控机制而恢复其相对平衡,超出此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就降低或消失,这种相对平衡就遭到破坏甚至使系统崩溃,这个限度就称为“生态阀值”。,生态系统总稳定性(抵抗力与恢复力
10、)关系示意图,生态系统功能,时 间,干扰,抵抗力的量度:当一次干扰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一定时,此区域的面积越大(轨迹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越强,功能轨迹曲线,正常作用范围,生态系统总稳定性(抵抗力与恢复力)关系示意图,生态系统功能,时 间,干扰,恢复力的量度:当一次干扰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一定时,此区域的面积越大(轨迹回复到正常范围越早),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越强,功能轨迹曲线,正常作用范围,抗变稳定性和弹性稳定性的关系,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既具有抗变稳定性,又有弹性稳定性,但两者之间则上此长彼短的关系。若一个生态系统抗变稳定性高,则弹性稳定性差,如森林生态系统。若一个生态系统抗变稳定
11、性差,则弹性稳定性强,如水域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1、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各个种群的生态位越分化,以及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2、生物多样性越高,能流、物流途径的复杂程度越高。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生物对改变了的环境也越容易适应。4、生物多样性保证了系统功能完整性及功能组分冗余。5、生态系统越成熟,生物种类越多样化,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能力也越强,生态系统也越稳定。,三、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的含义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生态
12、平衡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良好的状态。2、衡量标准(1)时空结构上的有序性(2)能流、物流的收支平衡(3)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抗逆、抗干扰、缓冲能力强。3、生态平衡的表现形式(1)相对静止稳态(2)动态稳态(3)“非平衡”稳态,四、生态平衡失调1、定义如果外界压力无节制的超过该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和“容量”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便会降低,甚至消失,最后导致生态系统衰退或崩溃。2、自然因素造成的生态平衡失调(1)生态系统内部的原因(2)生态系统外部的原因3、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平衡失调(1)人与自然策略的不一致(2)滥用资源(3)经济与生态分离,复活节岛是智利瓦尔帕莱索省的属岛。该岛孤悬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系统 结构 调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