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ppt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应急管理与应急措施,侯昭敏,2,一、背景和基本概念,3,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建设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加强区域性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4,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每年一次死亡3 9 人的重大事故,平均每天 7.2 起;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平均每周 2.5 起;一次死亡 30
2、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月 1.2 起。仅 2003 年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就发生 14 起。,我国重、特大伤亡事故频发而严重,5,据统计:每年各类事故造成 13 万多人死亡(最低统计数);每年因各类事故伤残人数 70 余万人(最低统计数);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在 1800 亿 2800 亿;相当于 GDP1.5%2.0%。,安全意味着生命和价值,6,应急体系建设内容,典型工厂的安全保护层次,应急救援是工厂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7,急:紧迫,严重;应:应对,应付;应急:应付迫切的需要。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其中“一案”即总体预案,而“三制”即法制、体制和机制。应急预案:是针
3、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 急安全的最后防线,8,企业应急管理的内容,事故应急管理包括四个阶段预防预备响应恢复,预防,预备,响应,恢复,Precaution,Preparedness,Response,Recover,9,公众、媒体关注,应急救援系统,员工安全与健康,政府、行业压力,保险合同,法律法规,建立应急救援系统外部要求因素,10,二、国家法规与总体要求,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
4、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2007年8月30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三章监测与预警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14,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
5、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15,第四条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第六条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
6、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16,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
7、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17,第八条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类别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协助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
8、有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18,涉及生产安全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19,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
9、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20,应急救援的总体要求,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分类和分级:(见下页)时限要求: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21,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
10、)、(一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的通知共颁布9个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22,第一类 自然灾害,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23,第二类 事故灾难,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24,第三类 公共卫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
11、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5,第四类 社会安全,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劫机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2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本预案适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2)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或者跨省级行政区、
12、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3)需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安委会)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分级:级应急响应行动(见上)由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级及以下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时限要求:当地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中央企业和事故灾难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抄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要职责,27,国内应急救援的最新进展,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196号)关于印发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6
13、项部门应急预案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06229号)2006年10月31日1.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2.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4.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5.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6.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8,三、企业应急管理与预案编制,29,重大事故标准应急救援体系(SEMS)构成,30,应急管理体系框架,3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等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为使预案更有针对性和能迅速应用,一般要制订出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如火灾型、爆炸型、泄漏型等,一个单位的不同类
14、型的应急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统筹安排。要切合本系统、单位的实际条件制订预案。制订的预案要有权威性,各级应急组织职责明确,通力协作。,32,预案要定期演习和复查,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修正。应急队伍要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有培训记录和档案,应急人员要通过考核证实确能胜任所担负的应急任务后,才能上岗。各专业队平时就要组建落实并配有相应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性能完好。,3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应急救援预案应该具备的八大部分28个要素:,一、基本内容,二、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三、应急救援工作策划1.危险辩识与评价2.应急资源评价3.应急机构与职责4.应急机制5.法
15、律法规要求,四、应急救援准备(程序)1.危险辩识与评价2.应急资源评价3.应急机构与职责4.应急机制5.法律法规要求,五、应急救援响应1.报警程序2.警报和紧急公告3.指挥与控制4.通讯5.人群疏散与安置6.警戒与治安7.医疗与卫生服务8.现场监测(事态)9.现场抢险与控制10.应急人员安全11.环境保护12.信息发布管理13.应急救援资源 管理,六、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七、应急救援预案维护和改进,八、应急救援预案支持附件,3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4年8月发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2006年9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
16、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边指导则(编号:AQ/T9002-2006),200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应急预案的编制(编制准备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1项内容)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现场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附件、附录,3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36,目 次,引 言1 范围2 术语和定义3 应急预案的编制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6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7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8 附件附 录 A,2006-09-20 发布,2006-11-01 实 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17、局 发 布,37,引 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3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
18、进行调整。,39,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2.2 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40,2.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2.4 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
19、或行动。2.5 恢复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2 术语和定义,41,3 应急预案的编制,3.1 编制准备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42,3.2 编制程序3.2.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0、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3.2.2 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3 应急预案的编制,43,3.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3.2.4 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3
21、 应急预案的编制,44,3.2.5 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3.2.6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3 应急预案的编制,45,4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
22、,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4.1 综合应急预案4.2 专项应急预案4.3 现场处置方案,46,5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47,5.1.1 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5.1.2 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5.1 总则,48,编制目的,为了提高中国XXXX(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切实发挥集团公司
2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准确、有效启动应急救援系统,有序的实施救援,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履行企业有效管控安全生产风险的社会责任。,49,编制依据,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为依据,具体参见附录1。,50,5.1.3 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5.1.4 应急预案体系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5.1.5 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5.1
24、 总则,51,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准备和应急处置行动;适用于与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有关的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组织。,52,应急预案体系,集团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集团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集团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从总体上制定事故应急的方针、政策,设置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关应急职责,规范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指导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规范性文件。集团公司二级子公司和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单位在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
25、指导下分别制定了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集团公司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集团公司可能发生的具体事故类别(如火灾、食物中毒等事故)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中明确救援程序和具体应急救援的措施。集团公司编制的专项应急预案有:1)火灾事故应急预案;2)中毒事故应急预案;3)重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3)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理措施。各子公司的下属单位制订现场处置方案要具体、简单、针对性强。集团公司的专项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合并编写。,53,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切实履行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把保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经营 单位 安全生产 事故 应急 预案 制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