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科学导论名词解释.ppt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名词解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物科学导论名词解释.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6/30,1,2023/6/30,现代生物科学导论名词解释,2023/6/30,2,2023/6/30,糖酵解: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将1分子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并净产生2分子NADH和2分子ATP的一系列反应。氧化磷酸化:指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将高能电子从NADH和FADH2最终传递给分子氧,同时随着电子能量水平的逐步下降,高能电子所释放的能量就通过磷酸化途径储存到ATP分子中。化学渗透学说:当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进行电子传递时,线粒体基质中的H+被转移到线粒体内外膜之间,造成跨膜的质子梯度,质子顺梯度通过ATP合成酶返回到线粒体的基质中时ATP合成酶利用释放的能量将ADP
2、磷酸化成ATP的过程。卡尔文循环:即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是一种不断消耗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并固定CO2形成葡萄糖的循环反应。由美国科学家Calvin首次发现,故称Calvin循环。环式光和磷酸化:叶绿素中被激发的电子传递途径形成环状。活化能:用于克服能障、启动反应进行所需要的能量即活化能。能障:化学反应启动的能量障碍在新的化学键形成之前,存在着必须首先断开的键,此即能障。反馈抑制:通过生化反应的终端产物来抑制催化酶的活性的机制。,2023/6/30,3,2023/6/30,中心法则: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形态大小相同,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转录:以DNA分子
3、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一条单链RNA。细胞中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被转移到RNA分子中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半保留复制:DNA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复制与之互补的单链。同义突变(沉默突变):不改变氨基酸顺序的碱基替换。错义突变:使氨基酸密码子发生置换的碱基突变。无义突变(终止突变):产生终止密码的突变,使翻译提前终止,产生残缺蛋白质。连读突变:终止密码变为有义密码,产生延伸的多肽链。移码突变:改变原有密码子读框,产生氨基酸顺序变异的多肽。自由组合定律:在配子形成时各对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后,非等位基因自由地组合到配子中。,2023/6/30,4,2023/6/30,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在
4、染色质复制1次之后,要经过两次核分裂,结果子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比亲代细胞减少了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内膜系统:包括细胞内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片层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分泌泡等。流动膜蛋白结构流动镶嵌模型:1.脂双层形成框架;2.蛋白质镶嵌其中,膜内外不对称;3.脂类和蛋白质的相对流动性。双名法:物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构成。是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林奈双名法的缺点:不考虑进化关系;经常会有命名变化)同功器官:两种动物身体上功用相同,形状相似,但来源和基本结构完全不同的器官。同源器官:不同动物的器官,功用不同,形状相异,但来源和基本结构却相同。(原始)合作:彼此有利,分开
5、能独立生活。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2023/6/30,5,2023/6/30,种群:在一定的时空内,能自由交配并能繁殖后代的同种个体的总合。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繁殖的基本单位。物种:生物的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外表相似,无生殖隔离。(种既是生物分类的单元,又是遗传单元和生态单元。)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4个层次,即物种、遗
6、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群落演替:生物群落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断由新的物种组合取代旧的物种组合,群落类型不断更新,这种按一定顺序出现新旧更替的现象称为群落演替。静息电位:神经元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由于神经冲动造成的膜电位周期性变化,即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再到外正内负的过程。,2023/6/30,6,2023/6/30,阈刺激:引起有机体反应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值。小于阈值的刺激,机体不发生反应。全或无定理:当一个阈上刺激到达神经元,不论它的强度如何,一律引起同样的全力发放。而阈下的刺激有机体不发生(无)反应。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突触:轴突
7、与树突(或胞体)的接点叫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半变态:它们在水中产卵,幼虫即在水中生活。幼虫称稚虫。其形态和成虫有很大差别。(幼体在各个方面与成 虫有明显的分化现象)如蜻蜓。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生活习性往往不同。渐变态:经历若虫期,若虫的生活习性和成虫一样,形态和成虫也相似,只是翅未长成。生殖器官未成熟。若虫蜕皮几次,翅生成,即为成虫。孤雌生殖(单性生殖):由雌体产生的雌性配子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单独发育成子代的生殖方式。细胞全能性:体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023/6/30,7,2023/6/30,限制性内
8、切酶:是一类在原核生物中发现的可以识别 特定的DNA碱基顺序并将其切开的酶。I型限制性内切酶:可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不产生确定的限制片段和明确的条带;II型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确定的限制片段和条带,因此是三类限制性内切酶中唯一用于DNA分析和克隆的酶;III型限制性内切酶:要求识别位点是反向重复序列。全能干细胞:具有能够发育成为各种组织器官和完整个体潜能的细胞。干细胞:是指可以自我更新并可分化的未分化细胞。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调控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包括调节基因、启动子
9、、操纵基因、结构基因。双受精: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两个精核中一个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极核形成胚乳,作为发育时的养料。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2023/6/30,8,2023/6/30,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状结构,包括微管、微丝和间丝三类。广义的还包括核骨架、核纤层和细胞外基质,形成贯穿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外的一体化网状结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优点: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不经过胚胎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过程较短,有利于种族的繁衍。)营养繁殖: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中分离直接形成新的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
10、。有性生殖:是由两个性细胞或配子(包括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形成一个新个体。(优点:从两个不同的亲本细胞获得的遗传特性比较丰富,变异性也大;丰富的遗传性,使后代具有更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表变态:一些原始的无翅昆虫,如生活于书籍、衣服以及墙壁中的衣鱼,卵一孵化出来就有成虫的形态,只是比成虫小,至成虫时期还要继续蜕皮,或称为无变态。预成论:认为有机体的发育是预先存在于生殖细胞中的“小体”长大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形成。渐成论:认为胚胎中并不存在预先形成的组织和器官,也无“小体”存在。发育永远是通过当时还不存在的新的部分的形成,从简单到复杂。,2023/6/30,9,重演律(海克尔):个体发生就
11、是系统发生的短暂而迅速的重演。愈伤组织:植物体的局部受创伤刺激,在其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激 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学物质,也称第一信使。它经血液或组织间液转运或扩散,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组织、细胞,精细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自养生物:利用外界的太阳能或其它热能将CO2生成为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包括所有植物和某些细菌。异养生物:自身不能利用外界的太阳能或其它热能将CO2合成为有机化合物,只能利用现成有机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的生物,包括所有动物和真菌,绝大多数细菌和病毒。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换过程统称为新陈代谢。涉及物质的同化与异化,合成与分解,能量的捕获与释放。涌现
12、:生物世界每出现一个较高层次的结构都会产生一些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产生于较低层次组成元素之间的互作。涌现特征的特点是:它由部分组成,又不等于部分相加。疏水作用:非极性基团有一种相互作用,以尽量减少与极性水接触的表面积的趋势。,2023/6/30,10,生物膜的不对称性:膜的不对称性的表现在蛋白质、脂和糖等种类与数量上分布的不对称性。不对称导致膜两侧电荷数量、流动性和方向性等的差异,这保证了膜内外物质交流与信息传递等重要生物反应的正确方向性,是细胞生命活动高度有序性的确实保证。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产物总的化学键能称为焓。自由能:在恒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做功的能量。熵:是指系统所处无序状态度量。
13、平衡态:系统与外界的一切不平衡势能均不存在,系统内的各点参量是均匀一致的,尤其各点温度是一致的,另外系统与外界不伴随熵流。非平衡态:系统是开放的,远离平衡态,并与外界不断发生能量交换,即有负熵输入,系统可从无序变为有序。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还是社会的、经济的系统,如果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过渡到一定程度,系统内部某个参量变化过渡到一个临界值时,经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或涌现。该系统由原来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2023/6/30,11,同化作用:合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
14、程。异化作用:分解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可见光中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糖类(通常指葡萄糖),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反应详细描述:PSII吸收光能,反应中心叶绿素P680中的电子被激发进入很高的能阶,并被初始电子受体捕获。随后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用于还原叶绿素,这一过程将水分子裂解成两个质子和一个氧原子,产生氧气。电子通过传递链(质体醌、质体蓝素)转移到PSI的P700色素分子。电子传递过程中势能下降伴随质子跨膜运动。PSI系统P700的电子,在PSI反应中心又一次受光能激发跃迁到一个高能阶,随后又通过电子传递链(铁氧还蛋白)伴随质子跨膜运动
15、最终将电子交给NADP+,并将其还原为NADPH。积累的质子在通过ATP合成酶从类囊体腔进入基质时势能降低,ATP合成酶将质子降低的势能转变为化学能,产生ATP。光呼吸:在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氧化酶活性作用下将1,5-二磷酸核酮糖分解为3-磷酸甘油酸和2-磷酸乙醇酸,随后2-磷酸乙醇酸又进入氧化分解产生CO2的过程。,2023/6/30,12,C4途径:在叶肉细胞中,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碳羧化酶(对氧气不敏感,但对即使少量的二氧化碳敏感)催化作用下,二氧化碳被固定成草酰乙酸,随后变成苹果酸进入维管束鞘细胞,二氧化碳被脱羧酶释放进入卡尔文循环。CAM途径:在时间上把C3途径和C4途径隔离开来,在相
16、同的细胞内白天气孔关闭,进行C3途径,晚上气孔打开,进行C4途径。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期间细胞遗传物质和其它内含物分配给子细胞。细胞周期检验点:G1/S检查点:决定细胞是否分裂,也是细胞外环境影响细胞周期的关键检查点。生长因子、营养、基因组完整调控,一旦开始,就不可逆;G2/M检查点:是否启动有丝分裂的检查点,主要监测DNA复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纺锤体检查点:确保在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方便向两极拉伸。MPF(有丝分裂促进因子):=cyclin(细胞周期蛋白,调节亚单位,含量随细胞周期变化,多种,结合完成任务后会降解)+Cdk(细
17、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催化亚单位,单独无活性,含量稳定。结合后,可以磷酸化多种蛋白质底物,启动事件)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MPF活性不同,发挥作用。,2023/6/30,13,基因座: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重组率:两个基因之间的区域发生交换的频率。假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细胞核,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小团细胞质。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则是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但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离含细胞质多的那部分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那部分逐渐退化。剂量补偿:使两份基因拷贝的个体与一份基因拷贝
18、的个体在基因表达数量上保持一致的机制。哺乳动物细胞有一条X染色体失活,这就是剂量补偿。哪条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失活的染色体称为Barr小体。(花猫的形成机制)连锁: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进行传递的现象。,2023/6/30,14,矽肺:二氧化硅尘粒(矽尘)吸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含有矽尘的吞噬小体与溶酶体合并成为次级溶酶体。二氧化硅的羟基与溶酶体膜的磷脂蛋白形成氢键,导致溶酶体崩解,细胞本身被破坏,矽尘释出,后又被其他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反复进行。受损或已破坏的巨噬细胞释放“致纤维化因子”,并激活成纤维细胞,导致胶原纤维沉积,肺组织纤维化。冈崎片段:DNA复制时
19、后随链中间断合成的新链。遗传密码特点:1)通用:所有生物采用同一套密码字典;2)兼并:数个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3)摇摆:密码子的第3个碱基可选择不同碱基配对;4)偏爱:摇摆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不同;5)偏离:在不同场合同一密码子含义不同;6)扩展:现已发现第21,第22个氨基酸密码。移码翻译:在mRNA的某个密码子位置前移或后退一个碱基,改变码框的排列次序,使一个mRNA编码两个不同的蛋白质。链霉素:抑制翻译起始(原核生物)。白喉毒素:抑制翻译移位阻断蛋白质合成。,2023/6/30,15,基因的差异表达:同一个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处于不同的活性状态,有不同的表达。正义链:即有义链、编码链,碱基
20、顺序与mRNA相同。负义链:即无义链、模板链,碱基顺序与mRNA互补。反式因子:与基因上游区顺式因子结合的蛋白质又称为反式因子,绝大多数为转录因子,控制基因的转录起始。启动子:安装转录装置的平台,核心启动子的顺序为-TATA-,为RNA多聚酶的结合提供平台,确定转录的方向,规定转录起始点。增强子:距离转录起始点较远的但与转录激活有关的DNA顺序。(转录激活因子与增强子顺序结合、DNA弯曲使转录激活因子与启动子接触并促成其它转录因子与RNA多聚酶在启动子处组装、最终形成转录因子复合物。)顺式元件:真核生物的增强子由许多可以和转录调控蛋白特异结合的短DNA序列组成,通常称为顺式元件。-鹅膏蕈碱:转
21、录的抑制剂(真核生物核基因有效)。,2023/6/30,16,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详细):1、乳糖操纵子(LAC操纵子)包括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基因(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乙酰基转移酶)组成。上游还有调控基因,可以产生阻遏蛋白。2、阻遏蛋白可以与操作基因结合抑制乳糖操纵子的转录。3、当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时,阻遏蛋白与LAC操纵子中的操纵基因结合,阻止转录。当培养基中无葡萄糖而含有乳糖时,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解除抑制,基因转录。转换:碱基代换(点突变)的一种形式,一种嘌呤(嘧啶)转变为另一种嘌呤(嘧啶)。颠换:一种嘧啶转变为另一种嘌呤,或者相反。原癌基因:细胞中
22、具有正常功能,但在其突变或增强表达时能促进细胞分裂并有致癌作用的基因。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生长方式大多为膨胀性生长,有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恶性肿瘤:大都生长较快,一般无包膜,边界不清,肿块固定,与周围组织粘连而不能移动。,2023/6/30,17,克隆:通过无性方式产生遗传组成相同的后代(DNA、细胞、个体)。DNA克隆载体的必需部件:1、DNA复制起始点2、克隆载体选择标记(1)质粒选择标记:这类标记可使质粒DNA在选择压力下保留在细胞中,如大肠杆菌克隆载体中的抗卡那霉素基因 或抗氨卞青霉素基因。(2)插入子选择标记:根据筛选标记的表型可以判断外源DNA是否已插入到克隆载体中。
23、3、多克隆位点(由一段特别的碱基顺序组成,,它们可以由不同的限制酶切开,便于不同顺序的外源DNA整合到载体中。含有相同接头的外源DNA可通过互补接头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中。)穿梭载体:含有广宿主复制起始点,可在多种宿主菌中复制的克隆载体。DNA变性(解链):在高于95(或酸碱条件)下,DNA两条双链彼此分开形成单链。DNA复性:当温度下降到70 或75 以下时,两条单链又会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重新形成双链。(当两条同源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具有80%以上的一致性时,这两条同源DNA的单链在65 条件下能形成杂交双链。分子遗传学实验中常用这种方法筛选含有目标基因的阳性克隆。),2023/6/30
24、,18,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采用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顺序一致的核酸分子。如果检测的对象是DNA,这种杂交称为Southern杂交;如果检测的对象是RNA分子,这种杂交称为northern杂交。DNA探针:一段用来检测或鉴定目标DNA是否具有同源或相同顺序的DNA分子。基因文库:一组插入到克隆载体中足以覆盖基因组所有基因的DNA片段,可进行复制与扩增。cDNA文库:将cDNA(从特定组织中分离纯化mRNA,然后利用逆转录酶合成与mRNA分子互补的DNA,这个互补的DNA 就是cDNA。只含外显子顺序,没有内含子顺序)插入到载体中获得的克隆群体。PCR:全称为多
25、聚酶链式反应,系指一种在体外通过酶的催化反应扩增DNA分子的技术。DNA在高温下变性,然后与扩增引物复性并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进行DNA复制。这一过程可在试管中反复进行,每扩增一次,DNA分子的数量增加一倍。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2023/6/30,19,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1.植物受伤,伤口分泌酚类物质;2.酚类物质吸引农杆菌趋向伤口;3.农杆菌接触细胞,将T-DNA(转移DNA)切离;4.T-DNA通过跨膜隧道进入细胞质,并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生物科学 导论 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