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节热力学.ppt
《六章节热力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章节热力学.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热力学,大学物理学,文理学院物理系 李耀维,开放系统:与环境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6-1 热力学第一定律,(1)概念:在热力学中,把研究对象称为热力学系统,围绕热力学系统的外界称为环境。,理想气体:分子热运动总动能(为温度单值函数)。,一、热力学系统、准静态过程,1、热力学系统,(2)类型:弧立系统:与环境无物质、能量交换。,封闭系统:与环境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2、系统的内能,实际系统:分子动能、势能。,(2)足够缓慢的标准:系统有时间达到热平衡态。,(3)图象:图上一条曲线。,6-1 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平衡态,(1)系统内的处处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
2、,(2)系统状态可用一组状态参量 来表示。,(3)对应于 图上一个点。,4、准静态过程,(1)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所 经历的每一状态都无限 接近热平衡态。,3、物理意义:包括热量在内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系统由状态1状态2,吸热:、内能改变:对外作功:,则,注意:(1)的单位必须一致。,(2)正负号规定:,:系统吸热为“+”,放热为“-”,:系统对外作功为“+”,外力对系统 作功为“-”,:系统内能增加为“+”,减少为“-”,2、微分形式:,6-1 热力学第一定律,(3)做功与传热都能改变系统内能,三、准静态过程的功(以气缸内气体膨胀作功为例),1、功的计算:,
3、3、功、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连系,过程曲线下方面积,6-1 热力学第一定律,(1)功、热量过程量 内能状态量,(2)做功与传热方式不同,2、功的几何意义:,6-2 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一、等体过程,1、特征:衡量、即,3、作功:,等体过程中,系统对外不作功,吸收的热量全 部用于增加内能。,2、等容线:平行于纵轴,5、等体摩尔热容量,理想气体的等体摩尔热容只与分子自由度有关。,等体摩尔热容量:一摩尔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改变1K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理想气体,6-2 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二、等压过程,4、热功转换:,3、做功:,在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 加内能,另一部分用
4、于对外作功。,6-2 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5、等压摩尔热容量,比热容比,6-2 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气体分子比热容比的理论值,6-2 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三、等温过程,2、等温线:由,6-2 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等温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作功,等温过程是一个理想的热功转换过程。,4、热功转换:,6-2 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四、绝热过程,1、概念: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变换的过程。,2、特征:,3、绝热线:,5、绝热过程方程:绝热过程中三个状态参量都是变量,可以证明三个变量中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4、热功转换:,6-2 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6、绝热线与等温线的比较,由图:,原因:,等
5、温过程:,绝热过程:,6-2 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6-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一、循环过程,1、概念: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又 回到起始状态。,2、P-V图:一条闭合曲线。,3、内能变化:,由功的几何意义,过程曲线所包围的面积。,4、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考虑,c.热机效率:,5、正循环,a.循环方向:顺时针。,b.热功转换:,系统吸热对外做功:热机,6-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外力作功,系统从低温热源吸热:致泠机,,6、逆循环,a.循环方向:逆时针。,b.热功转换:,c.致冷系数:,6-4循环过程、卡诺循环,二、卡诺正循环(最大工效的理想热机模型),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等 温
6、过程和两个可逆绝 热过程组成的循环。,卡诺循环的P-V图:由两条绝热线和两条 等温线组成。,2.卡诺正循环的循环过程:,6-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3、过程分析:,6-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3-2)/(3-4):,4、卡诺热机的特点:,6-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5.卡诺热机的效率,6.讨论(1)完成一次卡诺循环,要有高低温两个热源。,(3),6-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2、卡诺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三、卡诺逆循环,1、循环过程,6-4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例6-5 有一卡诺热机,每一循环从高温热源吸取热量 并向低温热源 放热。求:(1)每一循环的效率与净功。(2)如将高温热源的温度提高到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节 热力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