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与护理.ppt
《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与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与护理.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与护理,平舆县中心医院,消化系统,消化道出血的分类,按部位分类:上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按出血血管分类:非静脉曲张出血 静脉曲张出血按时间分类:急性出血 慢性出血按出血量分类:1000ml 重度出血,临床表现,呕血和黑便特征性表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热 氮质血症血象变化,临床表现-呕血和黑便,呕血:血液经胃从口腔呕出,常出血250ml以上,呈咖啡色,需要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出血相鉴别便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黑便,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0-70 ml以上。下消化道出血,以暗红或鲜红大便为主。隐血便:出血由肛门排出,但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需要隐血试验确定。
2、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即可大便隐血阳性。下消化道出血时大便中可见红细胞。,与咯血、鼻出血相鉴别,临床表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 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称之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常有头晕、乏力、黑蒙、心悸和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表现。症状:P(120次分)脉压 30mmHg BP(80mmHg)皮肤湿冷、静脉塌陷、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尿量减少,循环衰竭程度与出血量,临床表现-发热,发热通常38.5,持续3-5天 机制:周围循环衰竭及贫血因素致体温调节中枢障碍,临床表现-氮质血症,血液BUN(为血尿素氮)肠源性氮质血症 6.7mmol/L出血后数小时开始上升,24-48h达
3、高峰,3-4日降至正常 机制:肠源性;肾脏血流量减少,肾脏排泄减少。,临床表现-血象,早期:RBC、Hb、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无变化 3-4h后:RBC、Hb、MCV 均下降 2-5h后:WBC1-2万,2-3天恢复正常;脾亢者WBC不升不降 24h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周围血中可见幼红细胞。,出血量评估,每日出血量在5-10ml以上,粪便隐血试验出现阳性结果黑便出现一般说明每日出血量在5070ml以上;胃内积血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常由机体的组织液和牌血补充,并不出现全身症状;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 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称之为上消化道大出血
4、,常有头晕、乏力、黑蒙、心悸和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表现。,出血量与出血速度的估计 呕血颜色:咖啡色(酸化正铁血红蛋白)鲜红 大便颜色:黄色 柏油样(硫化亚铁)果酱样 暗红 鲜红 大便性状:成形 糊状 稀 失血与贫血表现出血部位的估计,判断上消化道出血时,上,少、小,多、大,呕血:上消化道出血大便红细胞:下消化道出血,大便颜色:柏油样 果酱样 暗红 鲜红大便性状:成形 糊状 稀血与大便:无法辨别 混合 分离 便后 滴血,下,黑便或柏油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暗红色便:横结肠以上。鲜红色便:横结肠以下。,判断消化道出血,注意:动物血,及动物肝可见黑便,隐血试验阳性,单克隆法仍为阴性,可鉴别 铋剂、铁
5、剂、炭粉及一些中药可出现黑色大便,但无光泽,隐血试验阴性。,临床诊断程序,是否消化道出血?观察生命征,判断出血量;确定出血部位;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判断:,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增多质稀,伴肠鸣音亢进;补液后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不改善或再恶化;RBC、HGB、HCT进行性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补液及尿量足够的情况下(保证肾灌注的情况下),BUN持续或再次增高。,上消化道出血,概念,上消化道出血: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10
6、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在最近的40年中仍维持在8%-10%。,部位与范围,诊 断,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确立:症状 潜血强阳性 RBC、HGB、HCT降低注:1.排除进食引起的黑粪 如动物血、猪肝、炭粉、含铁剂或含铋剂 2.排除口、鼻、咽喉部出血,排除来自呼吸道出血 3.判断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黄疸、蜘蛛痣、脾大、腹壁静脉曲张和腹水者,发生呕血-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反复规律性腹痛、黑便或呕血-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剧烈恶心呕吐后呕出鲜血-食管贲门撕裂症厌食、贫血、恶病质者发生呕血或呕出咖啡样物-胃癌寒战、发热、黄疸或胆道病
7、史-胆道出血,病因诊断,重视病史及体征;内镜检查是病因诊断中的关键,应尽早在出血后 小时进行;内镜检查阴性者,可行小肠镜检查、血管造影、胃肠钡剂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扫描,病因,病因,一、弥漫性糜烂性食管炎,多有胃酸返流引起真菌感染亦可引起以呕血为主,一般较慢且量少,二、食管溃疡,三、食管癌,四食管喷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饮酒是主要诱因,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更易并发本症剧烈干呕,呕吐,和腹内压骤然增加的情况下,可造成胃的贲门,食管远端的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并发大量出血.主要病理所见是食管和胃的交接处和食管远端粘膜和下层的纵行裂伤.裂伤多单发,但也可多发.裂伤一般长3-20mm,宽2-3mm.因是动脉出血,
8、所以出血量大,严重时可引起休克和死亡.但有些病例出血很少,甚至仅在呕吐物含有血丝,或仅有黑便而无呕血.,五、食管裂孔疝,多属食管裂孔滑动疝,病变部位胃经横膈上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由于食管下段、贲门部抗返流的保护机制丧失,易并发食管粘膜水肿、充血、糜烂甚至形成溃疡。食管炎以及疝囊的胃出现炎症可出血。以慢性渗血多见,有时大量出血。食管裂孔疝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可能由于年龄大,食管裂孔周围支持组织松弛有关。患者平时常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痛症状,向左肩、颈、前胸放射,伴反酸、嗳气。在饱食后、负重、弯腰或平卧时易发作,站立走动后缓解。有以上表现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应高度怀疑为本症,并作相应的检查,及时
9、确诊。,六、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NASAIDs 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0%,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的6%。出血是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据国内、外报道,溃疡病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50%,其中尤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致命性出血多属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穿透溃疡腐蚀粘膜下小动脉或静脉所致。部分病例可有典型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出血前数日疼痛加剧,出血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各种不同形态的SU,十二指肠应激性溃疡,七、急性糜烂性胃炎,应激反应酗酒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利血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可引起糜烂性胃炎。病灶表浅,呈多发点、片状糜烂和渗血。,八.门脉高压症,胃底食管
10、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绝大部分病例是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临床上往往出血量大,呕出鲜血伴血块,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死亡率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5%。如果不治疗,再出血率占50%1年的死亡率占60%。门脉高压性胃病,九、肝胆疾病,肝化脓性感染、肝外伤、胆管结石、癌及出血性胆囊炎等可引起胆道出血。临床表现特点是出血前有右上腹绞痛,若同时出现发热、黄疸,则常可明确为胆道出血。出血后血凝块可阻塞胆道,使出血暂停。待胆汁自溶作用,逐渐增加胆道内压,遂把血凝块排出胆道,结果再度出血。因此,胆道出血有间歇发作倾向。此时有可能触及因积血而肿大的胆囊,积血排出后,疼痛缓解,肿大
11、的胆囊包块亦随之消失 肝脏及胆道疾病引起的出血,大量出血液流入十二指肠,造成呕血或便血。如: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裂出血;胆囊,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均可引起出血。,十胃肿瘤,胃癌多数情况下伴有慢性、少量出血,但当癌组织糜烂或溃疡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病人一般在45岁以上,出血前常有食欲不振及消瘦,贫血与出血的程度不相称,出血后上腹疼痛不减轻,有时反而加剧。如果上腹触及包块、左锁骨上窝及直肠周围淋巴结肿大,则胃癌已属晚期。,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迅速纠正低血容量,稳定患者的生命征;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确
12、定出血部位及可 能原因;急诊内镜检查,决定治疗方案;防止出血复发。,治疗原则,治 疗,一般治疗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饮食:活动性出血应禁食吸氧与镇静:出血较大,极度紧张者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神志,观察呕血黑便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血尿素氮,治 疗,积极补充血容量查血型、配血建立静脉输液通道:5GNS、平衡液、右旋糖酐、706代血浆 注意:避免输液、输血过多过快引起肺水肿紧急输血指征:SBP90mmHg P120次/分 HGB70g/L,治疗,在明确病因诊断前推荐经验性使用 生长抑素抗菌药物(血管活性药物)联合用药,以迅速控制不同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尽可能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病
13、死率,治疗,胃内灌注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使胃粘膜血管收缩,促进止血,将8mg去甲+100ml冰盐水混合灌注,30min重复一次。凝血酶2000U+NS50ml胃内灌注,30min一次,共3次。止血敏,止血芳酸(氨甲苯酸),止血环酸(氨甲环酸),6-氨基己酸(氨己酸),维生素K并用冰盐水口服。立止血1-3U,iv/im/ih,bid/tid。白眉蛇毒凝血酶 im/po酌情使用云南白药等。,治疗,抑酸药物抑酸药物能提高胃内pH 值,既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又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常用PPI 和H2受体拮抗剂(H2RA)。在明确病因前,推荐
14、静脉使用 进行经验性治疗。使用方法:奥美拉唑80mg 静脉推注后,以8mg/h 输注持续 小时。常用的PPI 针剂还有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常用的 针剂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治疗,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能够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阻力、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肠道及胰腺肽类激素分泌等。临床常用于急性静脉曲张出血(首选药物)和急性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可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手术率,预防早期再出血的发生。同时,可有效预防内镜治疗后的肝静脉压力梯度 升高,从而提高内镜治疗的成功率。,治疗,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半衰期一般为3分钟左右,静脉注射后1分钟内起
15、效,15分钟内即可达峰浓度,有利于早期迅速控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使用方法:首剂量250ug 快速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后,持续进行250ug/h 静脉滴注(或泵入),疗程5天。对于高危患者,高剂量输注(500ug/h)生长抑素,在改善患者内脏血流动力学、出血控制率和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常规剂量。可根据患者病情多次重复250ug 冲击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最多可达 次。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 肽生长抑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吸收迅速而完全,30分钟血浆浓度可达到高峰,其消除半衰期为100 分钟。静脉注射后其消除呈双相性,半衰期分别为10分钟和90 分钟。使用方法:急性出血期应静脉给药,起始快速静脉滴注50ug、
16、继以25-50ug/h 持续静脉滴注,疗程5天。伐普肽是新近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以50ug 静脉推注后,以50ug/h维持(国内尚未上市)。,治疗,血管活性药物 在补足液体的前提下,如血压仍不稳定,可以适当地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抗菌药物 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存活率,治 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1、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药物:H2 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西咪替丁400mg静点,q6h 法莫替丁20mg静点,q12h 奥美拉唑40mg静点,q12h 泮托拉唑40m
17、g静点,q12h生长抑素抗菌药物,治 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2、内镜治疗(首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应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局部注射、热凝止血(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热探头、微波及微光)和机械止血(局部压迫、止血夹等)3、介入治疗(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选择性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或胰十二指肠动脉血管造影,针对造影剂外溢或病变部位经血管导管滴注血管加压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导致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收缩,使出血停止。无效者可用明胶海绵栓塞4、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但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结合术中内镜止血治疗,治 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治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化道 出血 诊疗 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