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上)课件.ppt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上)课件.ppt(1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电器电子技术,绪论,参考书目,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7,孙仁云 付白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付百学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5月,罗玉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0月,冯崇毅,绪论,第一章 概述和基础知识第二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第三章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系统第四章 汽车电子防抱死制动系统 第五章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 第六章 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第七章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第八章 车载网络技术第九章 汽车电控系统设计 第十章 汽车电器技术,主要内容,绪论,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传统汽车主要由机械部件构成,较少采用电子装置,结构和性能的改善由机械装置实现 汽车电子化进程经历了:二极管、三极管、小规模集成 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机及复杂控制系统。60年代初:采用简单的电子装置,二极管整流的交流发电机、电子调节器、采用晶体管的电子点火装置等 8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 目前:汽车电子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汽车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绪论,第一章 概 述,衡量方法:平均每台汽车电子装置的费用 平均每台汽车电子装置所占汽车成本的比例美国:自60年代初开始汽车电子装置费用逐年增加 1970 1980
3、 1990 1995 2000年以后美元:25 248 872 1600 20004000 电子元器件所占整车成本比例 1970 1980 1990 1995 2000以后 8.4%10%13%20%40%以上,绪论,现代汽车电子装置的种类,绪论,绪论,绪论,二、汽车电子产品的特点 1.安全可靠 2.适合大批量生产,成本低 3.必须能适应苛刻的工作环境:温度、振动、灰尘、电磁干扰等,第一章 概 述,绪论,第一章 概 述,三、汽车上采用电子装置的好处:1.改善排汽污染、节约能源2.提高安全性: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3.方便操纵性,增加驾驶乐趣4.创造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改善车辆性能5.提高性价比,绪
4、论,第二节 基础知识一、电子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计算机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时钟与电源等。1.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核心部件,它通过接口向系统各受控部件发出指令,同时进行运算、数据处理和逻辑判断等。运算器ALU:对数据执行算术与逻辑运算、移位操作等 寄存器:通用寄存器、暂存寄存器等 控制器:发相应的控制指令,使系统按一定的时序进行操作,第一章 概 述,绪论,2.存储器 ROM:(read only memory):用于存放程序、表格和常数。断电后内容不会丢失。控制系统程序、特性曲线、MAP图、换档规律表等。RO
5、M有三种类型:a.掩膜ROM:简称ROM,由芯片生产厂家利用光刻掩膜技术 将程序写入,写入后的内容不可由用户更改,可靠性较高,大量生产时成本较低,一般用于定型产品大批量生产。b.可编程ROM(PROM):出厂时未写入程序,只能由用户进行一次性写入,一旦写入便不可更改。c.可擦写可编程ROM(EPROM):可由用户反复地写入程序又分 为两类:紫外线擦除 EPROM 电擦除E2PROM FLASH,第一章 概 述,绪论,RAM(Random Access Memory):读写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存放现场输入、输出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以及各种临时性信息。静态RAM:工作稳定、不用刷新,但成
6、本高、功耗大 动态RAM:功耗小、成本低,需要刷新 常用的静态RAM:6116,6264,62256等。3.输入输出接口(Input/Output):是CPU 与外界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通路,从外界来的信息经I/O口送入CPU,CPU发出的控制指令通过I/O 口送到外设,第一章 概 述,绪论,4.总线(BUS):传递信息的一组信号线,在CPU、存储器和I/O口之间传递信息。数据总线DB:用于传送数据信息,数据总线的宽度(位数)决定了CPU能并行输入/输出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8位机有8根导线,双向 地址总线AB:用于传送地址信息,CPU通过地址总线寻找特定的存储器单元或I/O端口。地址总线的位数
7、决定了微机所能直接寻址的存储器空间范围。如需对存储器内的某单元进行读或写操作时,必须先将该单元的地址码送到地址总线上,然后再发出读或写的命令,是单向信号线,地址信号由CPU 输出送入存储器或I/O口,第一章 概 述,绪论,例:地址总线为8条,内存的存储单元总数为28地址总线为16根,内存的存储单元总数为216=65536个即64K字节。单向 控制总线CB:用于传送各种控制信息。CPU发出的控制命令及其他部件向CPU发出的请求信息均须通过控制总线来传递。命令:读数据写数据、发地址。由一些不同方向的单向信号线组成。三总线又合称为系统总线。,第一章 概 述,绪论,(二)计算机中的数制 1.数制:二进
8、制,0和1,逢二进一,2.电平:计算机中用1和0分别代表高、低电平,高电平(2.7V-5V),低电平(0-0.7V)高低电平、沿跳变占空比:占空比=,第一章 概 述,绪论,(三)常用的半导体器件1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如图:应用于汽车上的有:整流二极管(交流发电机)稳压二极管开关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第一章 概 述,绪论,2晶体管:又称三极管,如图,由两个二极管组成,为电流控制元件,有三个极: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 分类:PNP型和NPN型,应用较多的是NPN型,第一章 概 述,绪论,作用:a.放大作用:基极电流的很小变化能引起发射极 和集电极间电流的很大变化,发动机点火系中
9、晶 体管点火系统用到其放大作用 b.开关作用:导通时:饱和状态,压降为0.1-0.3V 输出低电平,关闭时:截止状态,输出高电平 3场效应管:是一种新型的晶体管,外型与普通晶体管相似,为电压控制元件,有三个极:源极S,漏极D,栅极G,第一章 概 述,绪论,4光电隔离器:也称光电耦合器,它通过光来传递信息使输入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作用:a.抗干扰:干扰源一般有较大的电压幅度,但能量较小只能形成微弱电流,而光电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是在电流状态下工作的,干扰源会因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而被抑制掉。光隔为密封集成件,不会受外界干扰 b.可用于电位不同的的电路间的耦合,起电平转换作用 如图所示:,第一章 概
10、 述,绪论,(四)集成电路(IC):产生前多为分立元件(元件+导线)体积大,可靠性差。60年代初,美国一家仪器公司首创把电子元器件及导线制作在一小片硅片上并封装起来。优点: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成本低,功耗小,响 应速度快。发展:a.小规模集成电路:每块芯片上的元气件数量 一般不超过100个 b.中规模集成电路 c.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超过10万个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一章 概 述,绪论,分类:a.模拟型集成电路:宽带放大器,模拟乘法器,函数发生器等 b.数字型集成电路:门电路(小规模),存储器、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大规模到超大规模)c.组合型集成电路:在同一芯片上既有模拟电路又有数字电路
11、,第一章 概 述,绪论,二、自动控制基础知识(一)自动控制系统组成:三大部分信号采集部分: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对传感器的各种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向被控装置输出控制信号执行器:根据ECU的输出信号完成对被控对象的操作,第一章 概 述,绪论,(二)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1.开环控制:ECU不对控制系统的输出进行监测,即不考虑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第一章 概 述,绪论,2.闭环控制:ECU通过反馈传感器和反馈电路对控制系统的输出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产生相应修正信号,使实际值接近期望值,控制精度高。电子油门,第一章 概 述,绪论,(三)PID控制(比例-积
12、分-微分):属于经典控制,它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一种控制方式。优点:是不需了解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只要根据经验进行调节其参数在线整定,即可取得满意结果。缺点:对被控对象参数变化比较敏感 PID控制用微机实现称作数字PID调节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如节气门开度控制、离合器结合行程的控制,第一章 概 述,绪论,(四)最优控制:经典控制理论不适用于多变量、时变、非线性系统,而这些系统在汽车工程中大量用到,必须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所提供的状态空间设计法。它是利用状态空间表达式,确定系统的控制规律使控制系统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即适用于单变量、定常系统和线性系统,也适用于多变量、时变系
13、统和非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设计法分很多种,但在汽车电子系统中多采用使二次型指标最优来确定控制规律的最优控制法。,第一章 概 述,绪论,(五)自适应控制:是综合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一门新兴技术,研究对象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在反馈控制系统中,系统的微小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可以被减弱,但当系统的参数和环境变化比较显著时,只有采用具有一定适应能力的系统才能满足要求。所谓适应能力就是系统本身能够随着环境条件或结构的不可预计的变化,自行调整或修改系统参数,这种本身具有适应能力的控制系统成为自适应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分类:1.前馈自适应控制:也叫开环自适应,第一章 概 述,绪论,应用对象:如果通过可测信号
14、能够观测到过程特性的改变,并且预先知道如何根据这些信号来调整控制器,那么就可应用前馈自适应控制系统。在汽车电控系统中,为适应海拔高度、工作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控制系统通常采用这种前馈自适应。利用气压表或温度计即可测出这些参数的变化量,并且可在控制器中预先设定好系统随之所作的改变,第一章 概 述,绪论,2.反馈自适应控制:如果过程特性的变化不能直接观测到,则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等参数依据自适应算法计算出输入控制器的参数,使之适应过程。,第一章 概 述,绪论,(六)模糊控制:不需要预先知道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在控制过程中,首先把由各种传感器测出的精确量转化成为适于模糊运算的模糊量,然后将这些量在模
15、糊控制器中加以运算,最后再将运算结果中的模糊量转化为精确量,以便对执行器进行具体的操作控制。,第一章 概 述,绪论,三、汽车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一)汽车用微机 1单片机定义: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将中央处理器(CPU)、ROM、RAM、定时器/计数器和一些I/O接口电路、A/D转换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能独立完成所需控制功能。又称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微型计算机家族的重要成员。与微处理器的区别: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将CPU做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器件 第一块
16、单片机由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于1974年推出。,第一章 概 述,绪论,绪论,绪论,2特点:(1)集成度高、功能强、通用性好(2)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可靠性好(3)面向控制:内部具有许多适用于控制目的的功能部件其指令系统也包含了丰富的适宜于完成控制任务的指令。尤其是用于自动控制领域,完成实时控制任务。在汽车电控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4)只需改动软件就可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5)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4位,8位,16位,32位 目前应用广泛系列: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MCS-96系列,Motorola多种型号,Philips的80C51系列,日本NEC公司,INFINEON公司。,第一
17、章 概 述,绪论,安,3单片机分类无ROM型:价格低,外扩一片EPROM即可组成基本微机系统ROM型:只能由制造厂商掩膜编程,适合大批量生产EPROM型:常用的有两种封装 a.开窗口的陶瓷封装,应用中任意擦除、写入,价格较贵适合研制样机使用,b.不开窗口,只允许一次性写入,OTP,写入后不能更改,价格仅为开窗口的1/3,适用于小批量生产。E2PROM,FLASH(快、便宜、AD精度高、可在线编程),第一章 概 述,绪论,绪论,(二)汽车电控系统组成 1传感器:感知车辆运行状态和外部信息,在自控系统中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 2电子控制单元(ECU):是电控系统的核心,通常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外加相应
18、的控制电路,主要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运算、判断和处理,形成决策并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给执行器,实现自动控制功能 3执行器:用来实现控制意图,第一章 概 述,绪论,1.汽车用传感器,绪论,绪论,2电子控制单元(ECU):(1)电源模块:(2)微控制系统模块:(3)输入模块:(4)输出模块:,第一章 概 述,绪论,3.执行器:根据ECU输出的控制信号完成相应的机械动作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的部件:电磁线圈、电动机、压电元器件汽车各控制系统所使用的执行器情况,绪论,第一章 概 述,四、汽车电子技术涉及的若干技术问题:(一)微控制器:在汽车上应用要求:1.体积小 2.成本低 3.I/O口多,并行处理、实
19、时处理能力强 4.抗干扰能力强,绪论,第一章 概 述,要解决的问题:1.A/D,D/A与微处理器复合,减少信号转换,提高微处理器处理能力和系统可靠性2.提高微处理器的基本输入输出能力,以便直接驱动高功率部件3.建立汽车专用的微处理器高级编程语言,提高编程效率4.开发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的汽车专用微处理器:AMT换档过程,油门和离合器控制,双机通信中断方式,占用CPU时间。INFINEON的C167PEC 不占用CPU时间,绪论,第一章 概 述,(二)存储器:处于电源通断和电磁干扰环境中,要求:1.可靠的接收和保持数据的能力 2.存储器容量足够大 3.存取速度快,数据便于修改,功耗小,绪论,第一章
20、概 述,(三)软件:1.汽车软件设计应由专项功能转为多项功能,并达到数 据共享和综合控制 2.故障诊断和故障预警软件的开发和完善:安全性要求 高,尤其随着电子元器件增多,更易受到干扰,故障 预警软件功能:在故障发生前准确预料要出现的问题并 通知驾驶员 3.如何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最优控制理论应用于汽 车控制系统:需要开发出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作为支持。,绪论,(四)车用电子元器件 1.车上空间有限,要求安装密度和布线密度高 2.要求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耐高温-40125、可靠 性高 3.便于自动化大批量生产 4.开发出高可靠性的集成控制电路和功率器件,第一章 概 述,绪论,第一章 概 述,(五)
21、传感器:一般要求有五年以上的寿命,并维持两年无性能调整 智能传感器:能处理模拟、数字信号,并能实现某些逻辑功能,有信号处理和参数记忆功能,另外还能自动进行时间漂移,温度漂移和非线性的自校正(六)执行机构:电磁阀、电动调节阀、步进电机、直流电机等。要求体积小、功耗小、响应速度快、驱动能力强,绪论,第一章 概 述,(七)汽车网络技术:作用:1.解决汽车电子化中出现的线路复杂和线束增加问题,2.实现车上通信和资源共享,3.降低成本。,绪论,第一章 概 述,存在技术问题:1.网络传输速度问题2.网络传输安全性问题3.网络传输的实时性及可预测性问题:基于事件触发的网络通信,当多个信息同时发送出现拥挤现象
22、时,信息传输会出现较大延迟,且延迟时间无法预测。TTCAN:多个节点首先同步,然后在特定的时间窗口传送信息,可预测传送延迟时间,2002年推出,绪论,在汽车各电控系统中,以发动机电控技术应用最早 早期:使用模拟电路控制装置,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由单独的电控装置构成,主要包括:电子点火装置和汽油喷射装置。70年代末:开始应用微机技术,要增加控制功能很容易很多可用软件实现,将点火控制、汽油喷射控制及辅助控制功能集中在一个电控单元上,称为集中控制系统也称发动机管理系统。从模拟电路到数字电路,从单独控制到集中控制。,第二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绪论,第一节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任务:据
23、发动机不同工况要求,配置相应空燃比和一定数量的可燃混合气送入汽缸。两种方法:l 化油器式:传统汽车采用化油器,汽油通过化油器和空气混合后进入汽缸,用化油器调节空燃比 l喷射式:通过喷油器将汽油喷入进气道内或直接喷入汽缸内,与进入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通过控制汽油喷射装置调节控燃比。,第二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绪论,一、汽油喷射供给系统的发展历史l30年代:汽喷技术最早开始应用于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上l 50年代:开始应用于轿车发动机l1967年:德国博世公司推出第一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并装在德国大众轿车上,第二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绪论,二、分类l按喷射系统执行机构不同分为 1.单点喷射(
24、SPI):一个喷油器供给两个以上汽缸,喷油器安装在节气门体上,向进气总管喷油,又称节气门体喷射系统或集中喷射系统 2.多点喷射(MPI):每个汽缸进气门前部都安装一个喷油器,将燃油喷入各进气门前方,第二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绪论,l按喷射控制装置型式不同分为 1.机械式:喷射控制装置主要由空气计量器和燃油分配器组成两者组合成一体,喷油量的控制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实现 2.机电式:在机械式基础上改进而成。与机械式的主要区别是在燃油分配器上安装了电液式压差调节器,由电控单元控制其动作来调节燃油量,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 3.电控式:根据各种传感器送至ECU信号获知发动机的运行状况,经运算后由ECU发出控
25、制喷油量的指令,第二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绪论,l按喷射方式不同分为 1.间歇喷射或脉冲喷射:应用广泛,发动机运转期间汽油间歇喷射喷油量大小取决于喷油阀开启时间,由ECU控制 2.连续喷射式:发动机运转期间汽油连续不断喷射,多用于机械式或机电式汽油喷射系统l 按喷射位置不同分为 1.进气道喷射式:喷油器安装在进气歧管上把燃油喷在进气道内进气门的前方,是目前常用方式 2.缸内燃油直接喷射:喷油器装在汽缸盖上,把燃油直接喷入汽缸内,需较高压力的喷油装置,成本高,布置复杂,第二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绪论,l按喷射时序分为 1.同时喷射:由ECU发控制信号控制喷油器同时喷油 2.分组喷射:将多个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电子 控制 技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