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ppt
《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结构化凯恩斯乘数方法的辨析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夏明,三种乘数概念投入产出乘数、凯恩斯乘数、卡莱斯基乘数收入乘数效应针对GDP的三种乘数的结合经验应用,三种乘数概念,凯恩斯乘数、投入产出乘数与卡莱斯基乘数,来自卡莱斯基乘数的一个例子投入产出乘数,如果假定消费系数为凯恩斯乘数 两者的关系,引入收入分配关系卡莱斯基乘数 工资和利润的相对份额 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倾向 卡莱斯基乘数,V1与v2表示工资与利润与总产出的比率投入产出系统中的产出决定,收入乘数效应,针对GDP的乘数效应,原模型下的收入乘数两点结论本质上是投入产出乘数,利用总产出与收入(国民收入或GDP)之间的关系
2、,把最终需求对产出的乘数效应转变为收入乘数效应在最终需求与其所拉动的GDP增量两者总量上正好相等,不存在任何的放大,消费内生化的投入产出乘数消费的内生化是通过把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来实现总收入 乘以结构化的消费倾向列向量 最终需求被分为两部分,与收入相联系的消费部分为,而最终需求中剩下的部分(主要是投资)为。投入产出行模型为,模型变形引入消费后的投入产出收入乘数为,但是Sandoval(1967)、ten Raa(2005)通过推导可以得出上述消费内生化收入乘数可变化为:VB正是投入产出的收入乘数,根据上面的分析它在总量上与最终需求的量正好相等,而没有任何的放大,而后者恰好是凯恩斯乘数。这一结论
3、的含义是:从总量的角度上看,收入乘数中没有必要考虑居民消费的结构效应,投入产出下收入乘数的进一步扩展宫泽健一(Miyazawa Miyazawa,1976)在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基础上,在收入与消费方面引入多个收入群体的分类。这实际上是从前面单一的收入与消费的消费内生化模型扩展为含多个收入群体的消费内生化模型。原来的增加值率行向量与消费倾向列向量成为相应的矩阵V与C,扩展后的消费内生化模型就变化为 试比较:,由此得到引入消费后的收入乘数为 仿照单一收入和消费向量的情形很容易得到证明(Miyazawa,1976)这一结果表明,宫泽的收入乘数仍然只不过是凯恩斯乘数与投入产出乘数两种效应的叠加其中 分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入 分配 乘数 效应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