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工程讲.ppt
《水污染防治工程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防治工程讲.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徐仲均,第一章 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水污染控制工程,掌握:混凝、沉淀和气浮的技术和方法;过滤的过程和方法。熟悉:吸附的过程和方法;离子交换的技术和方法;膜分离的技术和方法;中和及化学沉淀的技术和方法;消毒机理和方法。了解:主要吸附剂的性能与影响因素;主要离子交换剂的性能;膜及膜组件的分类和性能;氧化还原处理技术;萃取、吹脱和汽提的技术要点。,一、混凝,概念:通过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胶体物质以及细小的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使之与水分离的过程。主要去除浊度和色度,(一)胶体的基本性质 1.胶体的双电层结构,2.胶体表面电荷的来源,(1)胶体表面分子的电离;(2)胶体颗粒表面的溶解;(3)胶
2、体颗粒表面对溶液中离子的吸附。,(1)稳定性:胶体颗粒在水中保持分散状态的性质。,(2)对憎水性胶体,其稳定性可用双电层结构来说明。对于亲水性胶体,其稳定性主要由于它所吸附的大量水分子所构成的水壳来说明。,3.胶体的稳定性,一、混凝,(二)混凝动力学,1.异向絮凝,细小颗粒在水中的布朗运动造成的颗粒间碰撞聚集。当颗粒粒径大于1um时,异向絮凝可忽略,2.同向絮凝在外力作用下颗粒的定向移动发生的碰撞聚集。胶体颗粒的最终沉淀,同向絮凝更为重要。同向絮凝发生的条件(假设有颗粒i、j):z(颗粒间距)(ri+rj)颗粒半径和;有速度差存在,一、混凝,3.混凝控制指标,混凝工艺的控制指标为速度梯度G和水
3、力停留时间T。,混凝控制参数混合池:G=5001000s-1 T=1060s絮凝池:G=2070s-1 T=1520min,一、混凝,(三)混凝工艺,1.混凝机理,(1)电性中和,压缩双电层作用:通过向水中投加电解质等混凝剂,消除或降低胶粒的地位,使颗粒碰撞聚结,失去稳定性(凝聚);吸附电中和作用:水中异号胶粒之间的吸附中和而凝聚。,一、混凝,三价铝盐或铁盐以及其他高分子混凝剂溶于水后,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具有线性结构高分子聚合物,当它一端吸附某一颗粒后,另一端又吸附另一颗粒,在相距较远的两胶粒间进行吸附架桥,使颗粒逐渐结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粗大絮凝体(絮凝),(2)吸附架桥作用,三价铝盐或铁盐
4、等水解而生成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在自身沉降过程中,能集卷、网捕水中的胶体等颗粒,使胶体粘结。,(3)沉淀物的卷扫(网捕作用),一、混凝,2.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1)水温因无机盐类混凝剂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水温低时(尤其低于5),水解速率非常缓慢。且水湿温低时,粘度大,不利于脱稳胶粒相互絮凝。,(2)PH水的PH值对混凝剂的影响程度视混凝剂的品种而异。,(3)水中杂质的组成、性质和浓度,一、混凝,3.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1)混凝剂和助凝剂,混凝剂:在水处理中凡能起到凝聚或(和)絮凝作用的药剂无机盐类混凝剂:铝盐(硫酸铝、明矾)、铁盐(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高分子混凝剂:无机类(聚合氯
5、化铝、聚合氯化铁)、有机类(聚丙烯酰胺),助凝剂:当单用助凝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可投加某些辅助药剂以提高絮凝效果。如调节碱度的石灰或重碳酸钠;氧化剂氯气;增加吸附架桥作用的高分子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活化硅胶、骨胶、海藻酸钠、红花树等。,一、混凝,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设备:溶解池、溶液池、计量设备(转子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投加设备(泵前重力投加、水射器投加、计量泵投加),(2)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一、混凝,二、沉淀、澄清及浓缩,(一)沉淀的原理和分类,1.沉淀原理 利用某些悬浮颗粒的密度大于水的特性,将其从水中去除的过程。,2.沉淀分类,沉砂池、初沉池的沉淀为自由沉淀;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为
6、絮凝沉淀;二沉池下部污泥沉淀为拥挤沉淀;活性污泥在二沉池污泥斗和污泥浓缩池中的浓缩过程为压缩沉淀。,二、沉淀、澄清及浓缩,四种沉淀类型在二沉池中的应用:,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的沉淀过程,二、沉淀、澄清及浓缩,3.离散颗粒的沉速,当颗粒所受外力平衡时:Fd=Fg-Ff,对于球形颗粒,us,二、沉淀、澄清及浓缩,层流区(Re1):,斯托克斯(stokes)公式:,紊流区(1000Re25000):Cd0.4,牛顿(Newton)公式:,us,二、沉淀、澄清及浓缩,过渡区(1Re1000):,阿兰(Allen)公式:,要求掌握斯托克斯公式,二、沉淀、澄清及浓缩,3.沉淀试验,(1)自由沉淀,u0:指定
7、时间t0内沉降距离为柱高H的颗粒沉速;x0:沉速小于u0的颗粒所占百分数,(2)絮凝沉淀,(3)拥挤沉淀,二、沉淀、澄清及浓缩,(二)沉淀池,1.沉淀池分类,2.平流式沉淀池,(1)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理想沉淀池,其假设条件是:(1)进出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横断面,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作等速流动;(2)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平流速;(3)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4)颗粒一经沉到水底视为被去除。,二、沉淀、澄清及浓缩,理想沉淀池示意图,二、沉淀、澄清及浓缩,沉淀池容积:,的物理意义是:在单位时间内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q),量纲m3/m2.s,而u0的量纲m/s,二者的物理
8、意义不同,但对理想沉淀二者相等,可见,只要确定颗粒的最小沉速 u0,就可以求得理想沉淀池的表面负荷q,二、沉淀、澄清及浓缩,在实际沉淀池,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是不存在的,颗粒的运动是不规则运动。,3.辐流式沉淀池,4.竖流式沉淀池,5.斜板(管)式沉淀池,二、沉淀、澄清及浓缩,二、沉淀、澄清及浓缩,(三)澄清池,利用高浓度活性污泥渣层的接触絮凝作用将水中杂质阻留,使水得到澄清。与沉淀池相比较:沉淀池污泥均被排除而未被利用 澄清池充分利用了沉渣的絮凝作用,1.澄清池原理,二、沉淀、澄清及浓缩,2.澄清池的类型与特点,(1)循环(回流)泥渣型澄清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水力搅拌澄清池,(2)悬浮泥渣(泥渣过
9、滤)型澄清池,悬浮澄清池脉冲澄清池,二、沉淀、澄清及浓缩,(四)浓缩,污泥浓缩工艺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国内主要为重力浓缩,1.浓缩目的,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为4类:颗粒间的空隙水,约占总水分的70%;毛细水,即颗粒间毛细管内的水,约占20%;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约占10%。,污泥含水率从99降至96,体积可减小3/4,含水率从97.5降至95,体积可减小1/2,2.重力浓缩的分类,间歇式,连续式,二、沉淀、澄清及浓缩,三、沉砂,目的:去除废水中比重较大颗粒;原理:自由沉淀;类型: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钟式沉砂池,四、隔油,1.油品在废水中的状态,重油:比重大于1,悬浮油:
10、油珠粒径大于100um,乳化油:油珠粒径0.12um,溶解油:油珠粒径小于0.1um,2.隔油原理,3.隔油池,平流式隔油池,斜板式隔油池,4.隔油池设计参数,四、隔油,五、气浮,(一)气浮原理,向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微细悬浮物黏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而除去。气浮操作中可加入混凝剂或浮选剂。气浮法可用于除去污水中密度比水小的悬浮物、油、脂,活性污泥浓缩,1.悬浮物与气泡黏附条件,气泡与颗粒的吸附力是由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引起的。根据作用于气-固-液三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可以推测这种吸附力的大小。,五、气浮,在气固液三相的接触点上,由液、气界面与液、固界面构成的
11、角称为接触角。根据三个界面张力在接触点处于平衡有:GS=LGcos+LS当=0时,固体表面完全被润湿,气泡不能吸附在固体表面。当0 90时,固体与气泡吸附的不够牢固,容易在水流的作用下脱附。当 90时,则容易吸附。或者吸附前后单位面积上的界面能差W=W1-W2=(LG+LS)-GS=LG(1-cos)0,W 0,不能吸附。180,W 2 LG,易吸附。,五、气浮,2.气浮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气浮效果的措施,(1)气泡直径越小,数量越多,气泡效果越好。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可达最佳效果;(2)如果水中含有或投加大量溶解性无机盐,会降低气泡牢度,增加气泡尺寸,加速气泡的合并和破裂,降低气浮效果;(3)胶体
12、物质的存在会影响气浮,因此气浮前投加混凝剂,压缩双电层,促进悬浮物凝聚(4)污水中亲水性物质影响气浮。投加由极性和非极性集团组成的浮选剂可除去亲水性物质,五、气浮,(二)气浮法的分类和适用范围,1.气浮法的分类,2.气浮法的适用范围,五、气浮,(三)加压溶气气浮法,1.基本工艺流程,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由溶气系统、空气释放设备和气浮池组成。该工艺有3种流程:全溶气、部分溶气、回流加压溶气,2.溶气方式吸气溶气、射流溶气、压缩空气溶气,3.加压溶气气浮法优点,4.气浮池形式:平流式和竖流式,5.平流气浮池设计参数,(四)气浮法优缺点,(五)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含油废水处理2.羽毛清洗废水处
13、理,五、气浮,六、过滤,(一)过滤原理,1.迁移:悬浮颗粒从水流向滤料表面的迁移,2.附着:悬浮颗粒附着在滤料上,3.脱附:悬浮颗粒从滤料上脱落下来,六、过滤,(二)过滤周期及反冲洗,(三)滤池基本结构,滤料层、承托层、配水系统、集水系统、反冲洗系统,六、过滤,(四)滤池分类,(五)城市污水三级处理中过滤单元的设计要点,反冲洗;池型设计参数,七、吸附,(一)吸附原理,吉布斯方程:,由于吸附剂的存在,溶质的减少能增大溶液表面张力,即dr/dc为负值时,a为正值,产生吸附,反之解吸。,(二)吸附类型,1.物理吸附:分子间力(范德华力)引起2.化学吸附:化学键力引起3.离子交换吸附:静电力引起,七、
14、吸附,(三)吸附等温线,达到平衡时,单位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的数量称为平衡吸附量,常用q(mg/g)表示。将平衡吸附量q与相应的平衡浓度c作图得吸附等温线。,1.吸附等温线,七、吸附,2.吸附等温式,(1)朗格谬尔(Langmuir)等温式,(2)弗兰德利希(Freundlich)等温式,以上两式均描述I型吸附等温线,七、吸附,(2)BET等温式,该式描述的是II型吸附等温线,七、吸附,(四)吸附速率,吸附速率取决于以下传质过程:,外扩散,内扩散,吸附速率快,传质阻力可忽略,限速步骤,(五)常用吸附剂及影响因素,1.了解活性碳及特性,2.影响活性碳吸附的主要因素,(1)活性碳的特性(2)吸附剂的
15、性质和浓度(3)污水pH值(4)共存物质(5)温度(6)接触时间,七、吸附,(六)吸附操作方式,(七)吸附床设计,七、吸附,八、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法是水处理中软化和除盐的主要方法之一。离子交换的实质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它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性化学吸附。在水处理中常用离子交换树脂和磺化煤,(一)离子交换基本原理,1.离子交换树脂的构造,八、离子交换,2.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物理性能(1)外观 常用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珠体,大孔树脂为乳白色或不透明珠体。优良的树脂圆球率高,无裂纹,颜色均匀,无杂质。(2)交联度 水
16、处理用树脂交联度在7-10。,(3)含水率 树脂的含水率以每克树脂(在水中充分膨胀)所含水分的百分比(约50%),树脂的含水率相应地反映了树脂网架中的孔隙率。(4)溶胀性 干树脂+水湿树脂 体积胀大 绝对溶胀度,八、离子交换,(5)密度,八、离子交换,化学性能(1)酸碱性:树脂在水中电离出H+和OH-,表现出酸碱性。树 脂的酸碱性受pH值影响,各种树脂在使用时都有适当 的pH值范围。(2)选择性:树脂对水中某种离子能优先交换的性能称为 选择性,选择性大小用选择性系数来表征。(3)交换容量:表示树脂的交换能力。通常用EV(mmol/ml 湿树脂)表示,也可用EW(mmol/g干树脂)表示。EVE
17、W(1-含水量)湿视视密度(4)离子交换平衡,K为平衡常数,其大小能定量的反映在离子交换剂对某两个固定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大小。,八、离子交换,(5)离子交换速度,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从溶液主体向颗粒表面扩散,穿过颗粒表面液膜;穿过液膜的离子继续在颗粒内交联网孔中扩散,直至达到 某一活性基团位置;目的离子和活性基团中的可交换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被交换下来的离子在孔道内向外迁移;交换下来的离子进入树脂外部溶液。上述几步中,交换反应速率与扩散相比要快得多。因此总 交换速度由扩散过程控制。,八、离子交换,(二)离子交换装置运行方式,固定床,移动床,流动床,(三)离子交换工艺设计,八、离子交换,(四)离子交换
18、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含铬废水含锌废水电镀含氰废水有机废水,八、离子交换,九、膜分离,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的薄膜对液体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透过的方法的统称。膜应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流体相接触;二是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只允许一种或几种物质通过。膜分离技术有以下共同特点: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因此能量转化的效率高。膜分离过程在常温下进行,因而特别适于对热敏性物料分离、分级和浓缩。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易控制、维修,且分离效率高。水中常用膜分离法分类(见表2-1-2),(一)膜分离法的原理和分类,(二)电渗析,1.原理,电渗析工作原理图,九、膜分离,2.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装置,(1
19、)离子交换膜的性能,a.交换容量 一般膜的交换容量为12.5mol/kg(干膜)。b.含水量 离子交换膜的含水量一般为3050。c.破裂强度 d.厚度 一般异相膜的厚度约1mm,均相膜的厚度约0.20.6mm,最薄的为0.015mm。5.导电性 完全干燥的膜几乎是不导电的,含水的膜才能导电。6.选择透过性,九、膜分离,(2)离子交换膜的分类,按膜体结构分类 a异相膜 b半均相膜 c均相膜 按活性基团分类 a阳离子交换膜 b.阴离子交换膜 c特种膜 按材料性质分类 a.有机离子交换膜 b.无机离子交换膜,(3)电渗析装置(见原理图),九、膜分离,3.电渗析装置运行的工艺参数,(1)电流效率,(2
20、)电流密度控制,a.浓差极化b.极限电流密度,电流密度增大到浓差极化时的电流密度为极限电流密度;要求:运行时,电流密度应低于极限电流密度。,九、膜分离,(三)反渗透,1.反渗透原理,用一张半透膜将淡水和某种浓溶液隔开,该膜只让水分子通过,而不让溶质通过。,实现反渗透过程必须具备二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一种高选择性和高透水性的半透膜;二是操作压力必须高于溶液的渗透压。,反渗透膜传质机理:(1)溶解扩散理论(2)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3)氢键理论,九、膜分离,2.反渗透膜及其装置,按成膜材料可分为纤维素膜和非纤维素膜;按膜的形状可分为平板状、管状、中空纤维状膜;按膜结构可分为多孔性和致密性膜,或对称性
21、(均匀性)和不对称性(各向异性)结构膜;水处理常用膜:醋酸纤维素膜(CA)、芳香聚酰胺膜(PA)、复合膜(TFC),(1)反渗透膜,九、膜分离,(2)反渗透膜装置,九、膜分离,(四)超滤,(五)微滤,九、膜分离,十、中和,酸碱废水中和法;药剂中和法;酸性废水的过滤中和法,十一、化学沉淀,常用沉淀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碳酸盐沉淀法,十二、氧化还原,常用氧化法: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光氧化法湿式氧化法电解法,十三、萃取、吹脱、气提,略,十四、消毒,消毒主要是杀死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消毒方法: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要求了解各种消毒方法
22、的原理,第二章 污水生物处理,水污染控制工程,掌握:活性污泥法的机理、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及工艺;生物膜法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工艺;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典型工艺;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典型工艺;污泥的处理技术和方法。熟悉:污泥的特性;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特性及其危害。了解: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污染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的基本方法。,污水的生物处理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类型。,第二章 污水生物处理,第二章 污水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方法主要用来去除污水中溶解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其基本流程为,一、活性污泥法,(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向生活
23、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有巨大的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性能,称为活性污泥。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称为活性污泥法。,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曝气池:反应主体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一定的污泥浓度回流系统:1)保证曝气池内维持足够的污泥浓度;2)通过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剩余污泥: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一、活性污泥法,(二)活性污泥形态和组成,1.活性污泥
24、形态,2.活性污泥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体(Ma)2)微生物内源呼吸、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3)污泥絮体吸附的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4)污泥絮体吸附的无机物质(Mii),一、活性污泥法,(三)活性污泥增长曲线,污泥增长曲线见图2-2-4依次为停滞期、对数增殖期、减速增殖期、内源呼吸期活性污泥法选在减数增殖期或内源呼吸期,一、活性污泥法,(四)活性污泥法性能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MLSS=Ma+Me+Mi+Mii,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MLVSS=Ma+Me+Mi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水,一般是 0.650
25、.85,MLSS常用X表示,一、活性污泥法,3.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正常数值2030%,4.污泥容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克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的毫升数,单位为mL/g,但一般不标注。SVI的计算式为:,当SVI100时,沉淀性良好;当SVI=100200时,沉淀性一般;当SVI200时,沉淀性较差,污泥易膨胀。,一、活性污泥法,5.污泥泥龄(c),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污泥量之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污染 防治 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