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ppt
《2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中国古代农业 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1、古代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2)早期农业格局(3)畜牧业的产生,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铁农具和牛耕方式及其发展(2)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耕种(3)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进步夏商西周(1)生产工具:主要为木、石、骨、蚌所 制,仅有少量青铜工具。(2)耕作技术:懂得施肥。春秋战国(1)生产工具:铁农具使用(春秋)和推广(战国);春秋中原普遍使用桔槔灌溉;(2)耕作技术:牛耕使用(春秋)和推广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
2、魏晋南北朝(1)工具:马均发明灌溉工具翻车;水碓、水磨泛用于谷物加工。(2)耕作技术: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深耕细作、积粪肥田。隋唐出现新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古代水利工程典范:先秦大禹治水春秋战国时期有:芍陂、都江堰:(秦国蜀守李冰修建)和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坎儿井,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东汉王景治黄河。,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井田制(2)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屯田制土地私有制(具有广泛而分散的特点,是封建体制建立和存在的基础。容易导致土地兼并、地方割据。),类型与演变 贡赋制度:行于夏、商、西周,赋税制度的雏形。初税亩:出现
3、于春秋时期的鲁国,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编户制度:“编户”是征赋税、力役的依据。流行于两汉。租调制:始于北魏 租庸调制:隋唐(前期)。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两税法:唐后期实行。按资产和田亩一年分夏、秋季两次收税。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北宋变法内容。前者按土地的质、量收税;后者征役钱。一条鞭法:明朝后期全国推行。特点是纳银代役和赋役征银。摊丁入亩:清雍正时开始推行。把丁税摊于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即地丁银)。汉唐以来的人头税废除了。,4、经营方式:(1)自耕农式(小农经济:主要的经营方式)(2)雇佣式(3)田庄式(4)租佃式(不同时期的租佃关系),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
4、特点(1)从生产组织形式:小农经济发达。(2)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在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3)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4)从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6、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前期发展,后期停滞 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休养生息政策:(1)出现背景:通常在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人口大量减少,经济非常贫困,统治者缺乏较充分的剥削来源的条件
5、下实施。(2)目的: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3)主要内容:是减轻农民经济负担,调整赋税制度,减租减赋;是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减少徭役,不搞大型工程;,7、古代重要的农业政策,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2)原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8、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沉重的赋税泰半之赋(农民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繁重的徭役负担(例:阿房宫、秦始皇陵);土地兼并(无法解决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
6、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于孙以偿责者。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3)根据材料二
7、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3分),(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1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3分),补充:主要耕作方式及主要生产方式: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基本特征 形成条件和原因局限性: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 历史作用A、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
8、、小农经济的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发展历程 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春秋战国、秦汉 铁器牛耕;垄作法;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两年三熟制(2)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3)隋唐:(江南)育秧移栽;筒车;曲辕犁(4)宋元:(江南)稻麦复种制 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5)明代 引进玉米甘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小农经济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小农:有一定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生存:提高耕作技术,改良土壤和施肥,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中国古代 农耕 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