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总复习.ppt
《水文地质学总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学总复习.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文地质学基础总复习,王大纯 张人权 等编著地质出版社,绪 言,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地下水即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研究的内容 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一、水文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资源 供水水源、液体矿产(矿泉水)、热水(热能,冷能)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水位抬升:土壤次生盐渍化、原生或次生的土壤沼泽化 水位下降: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沙漠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岩土力学平衡破坏:滑坡、岩崩、岩溶地面坍陷 地下水与人类健康 地下水是一种地质营力(能量、物质的传输者)、信
2、息载体,二、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结合你的家乡实际情况或接触听到谈到的消息,试分析地下水的某种功能。,为什么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思考题,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1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浅部层圈水(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分布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生物体中的水。这些水均以自由态H2O分子形式存在,以液态为主,也呈气态与固态存在。13.86108km3,水深约为2718m;97.47%,2.53%淡水体的比例:约68.8%为冰川与积雪,0.3%为河湖,30%为地下水,其他淡水占0.9%。,深部层圈水(地壳下部直到下
3、地幔):地球深层圈中特殊高压高温下的离解状态的水,以及地壳矿物内部的结合水,均是以非自由状态存在的水。气水溶液,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广义的水圈应当包括地球各层圈中以各种不同状态存在且相互转化的所有的水。,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2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球上各层圈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循环。,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水文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通过四个环节水文循环周而复始的进行。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水文循环的作用:水通过不断转化水质得以净化
4、,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水文循环的资源意义:水作为资源不断更新再生,可以保证在其再生速度水平上的永续利用。,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地球表层圈的水,即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的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交替与转化,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特点: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和合成;转换速度缓慢。,1.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蒸发和降水 1、气温:时间(季节等)、空间(纬度、高度)2、气压 水平变化(全球气压带,地表热力状况的差异);地表覆盖状况不同(季风)。3、湿度 绝对湿
5、度:m,g/m3;e,mmHg柱。饱和水汽含量:M;E。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气象因素,4、蒸发 空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植物的蒸发。有了蒸发作用,水循环才得以不断进行。水面蒸发的速度和量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和饱和差(饱和差饱和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也愈大。风速是影响水面蒸发的另一重要因素。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叶面蒸发等。通常用水面蒸发量的大小表征一个地区蒸发的强度。,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5、降水气象部门用雨量计测定降水量,降水的影响:降水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
6、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大小,决定了该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蒸发与降水对水文循环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影响重大,后续课程还会涉及。,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径流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要素。定义: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分类:降落到地表的水通过下渗环节,对降水进行地表与地下径流的分配。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者具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转化。径流具有系统分布的特点。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一个地表径流系统,称为水系。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称分水岭。地表径流的表示方法:在水
7、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二、水文因素(径流),(1)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是用什么表示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答:以 雨量计降雨量,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降水总量平铺于地面得到的水层高度mm数表示。(2)某山区的地表水系如下图所示,由分水岭圈闭的流域面积为24 km2,在8月份观测到出山口A点的平均流量为8.0104 m3/d,而8月份这个地区的总降水量是700 mm。试求出该流域8月份的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径流系数小于1.0;A点的平均流量中是否包括地下径流。A分水岭,解:Q=8.0104m3/
8、d,F=24km2,X=700mm,(3)空气湿度和风速如何影响蒸发量?(4)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它们有哪些区别?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属于其中哪一种?(4)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点?(5)沙漠地区降雨量很少,但是也能发现大量的地下水或者泉水,为什么?(P14)它们或者是从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获得补充,实际仍是固他体降水的转化补给;或者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积聚起来的,是多年水文循环的积累。(6)为什么称水资源为再生资源,可再生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岩石中的空隙: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孔隙、裂隙、溶穴,结合水、重力水、
9、毛细水,气态水、固态水及矿物中的水,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透水性,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和水分,重难点:岩土中空隙的三种类型,以及影响孔隙的大小、多少(空隙率)的因素(也是难点);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其特征;重点掌握岩土孔隙度、给水度(也是难点)和持水度的概念以及他们的关系。,空隙依据成因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研究空隙的意义:空隙是地下水的赋存场所(places)和运移通道(conduits)。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一、孔隙,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颗粒集合体)间的空隙.土体孔隙特征主要描
10、述孔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连通性与胶结等。(1)砂砾石孔隙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用孔喉(d)和孔腹(d)来定量表征。颗粒大小:与构成砂砾石土的颗粒粒径成正比颗粒排列:立方体排列,d=0.414D,四面体排列,d=0.155D。试样的分选:样品分选较差时,孔隙大小取决于充填大孔隙中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直径 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等。,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2)砂砾石的孔隙度(porosity)及其影响因素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常用n表示。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式中:为孔隙度,为孔隙体积,为岩石总体积。空隙比(,隙比):是指某一岩石内
11、孔隙的体积(Vn)与固体岩石体积(Vs)的比值。,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a.与排列有关:立方体排列,孔隙度为47.64%;四面体排列,25.95%。自然界中松散岩石的孔隙度大多介于此两者之间。b.与分选有关:分选程度越差,颗粒大小越悬殊,孔隙度便越小 理想情况下砾石与砂石混合的试样孔隙度:n混合=n砾石n沙石c.与颗粒形状、胶结充填情况有关:颗粒越不规则,孔隙度越大;颗粒间发生胶结或孔隙被充填,直接减少孔隙数量,使孔隙度减小。,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砂砾类土的孔隙度大小与什么有关?,思考表2-1给出的孔隙度数值与上述分析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是否不一致?请总结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12、。不同:(1)在表2-1中,自然界中松散岩石的孔隙度与粒径大小有关,粒径小孔隙度大。(2)孔隙度超过最疏松排列的47.64%?粘性土孔隙度高达70%-80%。对于粘性土,决定孔隙大小的不仅是颗粒大小及排列,结构孔隙及次生空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固结的坚硬岩石中,一般仅残存很小部分孔隙,而存在有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裂隙必须是多组发育,构成裂隙网络,才有水文地质意义成因分类:成岩裂隙 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冷凝收缩(岩浆岩)或固结(沉积岩)而产生的。岩浆岩中成岩裂隙比较发育,尤以玄武岩中柱状节理最有意义。构造裂隙 是岩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隙,具有方
13、向性,大小悬殊,分布不均一。风化裂隙 是风化营力作用下,岩石破坏产生的裂隙,主要分布在地表附近。裂隙的描述包括:a.裂隙的连通性b.张开性(宽度)c.裂隙率d.充填情况等,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二、裂隙,溶穴(隙)可溶的沉积岩(岩盐、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比值,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三、溶穴(solution cavity),四、岩石空隙发育的多样性及空隙特征的比较(孔隙、裂隙、溶穴)p18 松散岩石以孔隙为主,但粘土干缩后可产生裂隙,而这些超过其原有的孔隙。固结程度不高的沉积岩,往往既有孔隙,又有裂隙。可溶岩石,有的部分发
14、育溶穴,有的部分则为裂隙,有时还可保留原生的孔隙与裂缝。,空隙特点与地下水类型 空隙特点:连通性、空间分布(均匀性)空隙比率(大小)、空隙渗透性(大小、方向)岩石中的空隙,连接成网络,成为地下水有效的储容空间和运移通道。孔隙连通良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通道的大小和多少很接近。地下水分布与流动都比较均匀。裂隙:宽窄不等、长度有限的线状缝隙,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连通性较差。地下水分布不均匀,水力联系差。溶穴:空隙大小悬殊且分布极不均匀。地下水分布与流动通常极不均匀。,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结合水:(抗剪强度,固态和液态水的双重性质;当孔隙直径小于2倍结合水厚度时,孔隙中只存在不能运动
15、的结合水(此时的孔隙被视为无效空间)。重力水:自由运动(层流,紊流);泉,或井流出;重力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毛细水: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2.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本课程主要涉及的是与水分储容、释出与运移有关的岩石水理性质。主要包括: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一、容水度 反映岩石的最大含水能力,与水分储容 定义:容水度是指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与孔隙度的关系:一般说来容水度在数值上与孔隙度(裂隙率、岩溶率)相当。但是对于具有膨胀性的粘土,充水后体积扩大,容水度可大于孔隙度。,第二章 岩石中的
16、孔隙与水分,反映岩石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含水状态的划分: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二、含水量(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定义: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影响给水度值的因素:岩性:空隙大的样品,重力释水后,结合水与孔角毛细水较少,给水度大,n,砾粗砂粉砂;孔隙细小(粘性土),给水度小。地下水位初始埋深(H0):当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小于支持毛细水带高度 时,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原重力水大多转化为支持
17、毛细水而保留于地下水面之上,从而使变小。,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三、给水度():反映岩石最大释水能力的指标,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有关:当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时,给水度偏小,此点对于细粒松散岩石尤为明显。可能的原因:重力释水并非瞬间完成,而往往滞后于水位下降;此外,迅速失水时大小孔道失水不同步,在小孔道形成悬挂毛细水而不能释出。土层结构:均质土特征与上述讨论一致,岩土层为层状非均质土时,往往会影响值,多层状土的特征而言,上粗下细,上细下粗产生不同影响给水度。,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给水度小结(影响给水度的因素):均值土、地下水位初始埋深大于支持毛细水高度(hc)、水位降速慢时,给水度最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文地质学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