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
《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1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栽培技术2、虫害3、螨害4、病害,棉花栽培技术,棉花栽培技术要点,一、棉花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二、棉花的生长发育 三、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四、棉花的蕾铃脱落与保蕾保铃的途径 五、棉花的需肥规律 六、棉花的需水规律 七、棉花的产量结构、生育进程和种植密度 八、生理特性,一、棉花生长发育时期,(一)生育期:生育时期长短,因品种、气候及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约130一150天。在优越的生产条件下,可促使棉花生长加快,发育提前。因此,创造适宜条件,满足棉花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就能促进棉花早发,延长有效结铃期,从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二)生育时期 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共经历五个
2、生育期;1、播种出苗期(1015天)2苗期(4045天)3蕾期(2530天)4花铃期(5060天)5吐絮期(3070天不等),(三)棉花栽培时间 苗期:4月下或5月初5月下或6月初 蕾期:5月下或6月初6月下或7月初 花铃期:6月下或7月初8月下 成熟期:8月下10月中下旬,二、棉花的生长发育(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棉子发芽一般需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吸水膨胀过程;二是贮藏物质分解分化过程;三是胚细胞生长、分化过程。棉子发芽出苗需要的条件 温度棉花是喜温作物,棉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5一 12,适宜温度为2830,最高温度为4045。在临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在昼夜平均温度相同的条件
3、下,变温比恒温更有利于发芽。(二)根及其生长 棉花的根系为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支根和根毛组成。棉花根系生长的条件是:土壤温度1825,土壤 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一70,土壤酸碱度(pH值)65 85,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疏松,土壤养分含量丰富。(三)茎、枝及其生长 棉花的主茎由节和节间组成,着生叶片的地方叫做节,节与节之间叫节间。节间的长短是衡量棉株生长是否稳健的一个重要指标,生长稳健的棉株,节间较短,徒长的棉株节间较长。,(四)叶及其生长 子叶(子叶两片,呈茧形,对生在子叶节上)是棉花出现真叶前,制造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五)现蕾 当棉株第一果校上出现荞麦粒大小(长、宽约3毫米)的三角形花
4、蕾时叫做现蕾。棉花的花蕾是由果枝的顶芽分化发育而成的;日平均气温多在25以上,所以棉株 生长旺盛,现蕾数最多。蕾期土壤湿度以保持田间待水量的 60一70为宜,如果低于55时和高于80以上,都会不利于棉株正常生育,影响增蕾保蕾。(六)开花、授粉与受精 棉花现蕾后约经25天左右开花。棉花授粉、受精,一般以天气晴朗微风,空气湿度60一 70和温度2530时最为适宜。开花时遇雨,花粉粒吸水 膨胀破裂,丧失生活力。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也会使花粉粒的生活力降低,阻碍受精。没有受精的子房就会脱落。,(七)棉铃、种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 棉铃是由受精的子房发育而成。棉铃按结铃时间,可划分为伏前桃、伏桃和秋桃,
5、总称为三桃。7月15日以前所结的成铃(棉铃直径达2厘米)为伏前桃;7月16日一8月15日所结的成铃为伏桃;8月16日以后所结的成铃为秋桃。根据棉铃吐絮时间早晚,可分为霜前花和霜。后花棉纤维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扭曲期三个时期。伸长期:棉花开花后第2天纤维初生细胞开始伸长,受精后5一15天伸长最快,2530天纤维达最后长度。一般开花后3天内开始伸长的可发育成长纤维,3天后开始伸长的只能形成覆盖种子表面的短绒。影响纤维伸长的速度和长度,除品种等因素外,水分是主要因素。,三、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一)无限生长习性 棉花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主茎能向上持续生长,不断地生长果枝,果枝又可不断地横向
6、增生果节,蕾铃能不断增加。(二)棉花是喜温、好光、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据研究,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三)生长并进时间长 棉花从现蕾开始,即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一直到吐絮,一般长达7080天。在这段时间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在营养物质分配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需要上存在着矛盾,如果处理不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或是生长不良,都会引起蕾铃脱落,达不到多现蕾、多结铃、结大铃的目 的。(四)再生能力强 棉株的每个叶腋里都生有腋芽,当棉株遭受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后,只要时间充裕,采取措施创造适宜条件,就可以长出新枝条,获得一定的产量。,四、棉花的蕾铃脱落与保蕾保铃的途径(
7、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 不同棉种和品种间蕾铃脱落的差异,蕾铃脱落率差异较大,相差高达35左右。7月下旬一8月上旬开花结铃盛期的脱落数约占总脱落数的56左右。(二)蕾铃脱落的原因(l)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合时,棉株生长瘦弱或徒长,引起棉株体内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使蕾铃得不到充足的有机养料而脱落。在外界环境条件中,对生理脱落影响最大的是肥、水、光、温等因素。(2)没有受精 未受精的幼铃,由于生长代谢强度弱,吸收养分能力差,必然导致脱落。影响受精的原因很多,开花时遇到降雨、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都会破坏花粉和授粉受精过程。,(3)1、植物激素平衡失调 棉株体内含有生长素
8、、赤霉素、细胞分裂索、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内源激素。这些激素类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后,会使激素之间失去平衡状态,引起蕾铃脱落。2.病虫害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蕾铃脱落。虫害有盲蝽象、棉铃虫、棉蚜等;病害主要有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等。3机械损伤 棉花生长期中,田间操作管理不慎,或者遭到冰雹、暴风雨等的袭击,都会损伤枝叶或蕾铃,引起蕾铃脱落。(三)保蕾保铃的途径 1改善肥水条件 2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3用合理密植改善棉田光照条件 4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把病虫害所引起的蕾铃脱落减少到最低限度。,五、棉花的需肥规律(一)产量与需肥量的关系 棉花产量不同,需要的氮、磷、钾数量也不同(3:1:3)(
9、二)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也不同。(三)施肥原则 棉花需肥量大,生育期长,施肥次数多。科学、经济施肥应掌握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增施氮肥,配合磷钾肥的原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应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六、棉花的需水规律 作物的需水规律:作物一生中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要量的变化规律。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为临界期。生育一生中对水分的需要量大体上是生育前期和后期较少,中期因生长发育旺盛需水较多。,七、棉花的产量结构、生
10、育进程和种植密度,(一)产量结构 皮棉产量由每亩总铃数,单铃重及衣分三个因素构成(二)合理生育进程(三)种植密度,八、生理特性,棉花的生理特性一1、喜硼,缺硼时容易脱落;叶柄环带是棉花缺硼的生理标志。2、喜钾,缺钾时容易早衰;红叶茎枯病是严重缺钾的后期症状;老叶发黄是早期症状。3、喜氯,缺氯时柔软易倒4、棉花一生都需要补钾,尤其是坐桃时进入需钾高峰.5、严重缺钾时会发生红叶茎枯病.6、棉花生长季节多雨水,土壤施钾易随水流失,必须叶面喷施.棉花的生理特性二1、怕35以上高温,高温时不能受精,易脱落。2、怕大风降温,24小时内气温下降810 时会大量脱落,棉花栽种技术,口诀,关键技术讲解,农药推荐
11、,一,苗期防3病(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壮苗好管理;,1、立枯病是黑杆不倒苗2、炭疽病棉苗杆皮发红梭形、圆形斑,1、立枯病用药:根腐宁、保地宁、瑞托,浸种或苗床喷雾2、炭疽病用药:安美托、银托、瑞托喷雾猝倒病用药:卡霉通、双福、上品、保地宁喷雾,棉花播种前及苗期病虫害,一、立枯病:黑根、烂根、缢缩变细二、炭疽病:黑斑、中间凹陷三、瘁倒病:茎基部变褐、凹陷、倒伏四、虫害:苗蚜、地下害虫,二,移栽防治地老虎生根坐蔸防疫病想法缩短缓苗期;,地老虎咬根造成死苗疫病:棉杆茎下部皮烂移栽棉苗主根断,发新根慢,长势慢,苗难发,地老虎:宝撒、绿爽、瑞华防疫病 促新根:绿普安、上品、甲霜灵锰锌、好先收,三,活
12、苗快施促苗肥尿素点施亩5斤喷施叶面肥,活苗是指棉苗已开始扎根发新叶,进入正常生长期棉苗的根、叶已有吸肥、水的能力,亩苗约2500株,可点施,距苗约30公分,防止烧根也可以用300-400倍尿素水叶面喷施,间隔5-7天一次,再连用三次、金施乐、氨基酸、好先收喷施,四,五、六叶现蕾开始防枯、黄萎;,进入现蕾期后是棉花枯萎病、黄矮病的发生开始期。发病后植株不长,叶片黄萎,杆内发褐干枯,用药:根腐宁、润露枯萎灵好先收+硼碘金施乐兑水淋施,株用药水30克,间隔10天一次,3次。,五,蕾半初现花(铃)再施促蕾肥沟施穴施复合肥打杈抹芽搭好架;,50%棉株现蕾初花时,棉花生长进入需肥水旺盛期。以施复合肥为主,
13、逐渐为后期丰产搭好架子。抹赘芽、打叶枝、甚至中耕促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促控结合,。,六,铃(花)半桃已大重施花铃肥;,50%棉株开花结铃时,棉花的肥水需求进入最旺盛期,不能脱肥,否则会大量落蕾落铃,通常采用穴施或淋施,七,棉花欲封行生长势极旺要防徒长株必须想法控减少蕾铃落;,防止棉花徒长非常重要,否则也会造成严重落蕾落铃。,控徒长用药:25%缩节胺或助壮素水剂约1000倍;矮壮座桃剂15000倍。在约50公分高,有8-10朵花时均匀喷雾。,八,株高已近胸打顶正当时果枝十五、六株铃(有效铃)二十余亩过五百斤。,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在七月中下旬通过打顶抑制顶端生长,促进果枝伸长,增加有效铃数。株
14、有果枝十五台至二十台。亩有效铃数5-6万,亩产籽棉约500斤,皮棉200斤左右是相当理想的。(彭泽是优质棉生产地,当地棉农的棉花栽种技术非常高,籽棉亩产据说可高达700余斤),九,蕾见花(铃)28(天)花(铃)见花(絮)48(天)铃现七月中十月花丰收,棉花从蕾形成到吐絮适宜采收约要70-80天的时间。栽种措施得当,气候条件适宜,伏桃比例大,霜前花的采收率就高,既能保证棉花产量,又有良好的品质。,十,推广抗虫棉棉铃虫减轻蚜虫红蜘蛛还有绿盲蝽黑头虫大发青虫(甜菜夜蛾)偶猖獗多在七、八月要防金钢钻专钻棉杆杆。,蚜虫:迅隆、爽朗、普击、瑞德丰啶虫脒红蜘蛛:黑钻、螨毕净、白威特黑头虫:黑钻、迅驰、青虫:
15、黑钻、迅驰、瑞华、绿爽金钢钻:黑钻、甲维盐高氯,棉花病虫害防治,找病原体-确定病因如何预防-预防为主找特效药-挑选治疗药剂获得健康-赢得丰收,关键:识别病虫害,学防治方法,选择好药剂,一、棉花虫害,1、棉铃虫2、棉蚜3、棉盲蝽4、棉红铃虫5、地老虎6、蜗牛,1、棉铃虫,棉花棉铃虫,为害特点 为害棉花时,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即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
16、1只幼虫常为害十多个蕾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寄主 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梁、小麦、水稻、番茄、菜豆、豌豆、苜蓿、构把、芝麻、向日葵、烟草、花生等多种农作物。,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常年发生量大、为害重,是常发区。1990年以后,棉铃虫连续大发生,特别是1992年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量为历年所罕见,据河南新乡,河北邯郸调查,在卵高峰期当日百株卵量超过1000粒,累计卵量超过10000粒,百株幼虫量一般棉田均达100多头,为害重的地块,棉株嫩顶和幼蕾被害率达90,个别地块甚至将棉叶吃光,形成光杆。,棉 铃 虫,长江流域棉区为间歇性大发生。自1970年起再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多。如19
17、71、1972、1978、1982、1990年,3、4代棉铃虫在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等省棉区曾大发生,若防治不及时,常造成棉花产量损失,棉 铃 虫,棉铃虫体长1520毫米,前翅的颜色变化较多,雌蛾前翅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多为青灰色或灰绿色。,棉 铃 虫,幼虫的体色变化较大,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1、体绿色,背线与亚背线绿色;2、体淡绿色,背线与亚背线同色;3、体黄白色,背线亚背线浅绿色;4、体淡红色,背线与亚背线淡褐色,棉 铃 虫,生活史棉铃虫发生的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在为害最重的黄河流域棉区和部分长江流域棉区一年发生4代。以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为例各代发生时间及为害情况如下:以滞育蛹越
18、冬,至4月中、下旬始见成虫,第一代 幼虫危害盛期5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小麦、豌豆,越冬豆科绿肥:苜蓿、苕子,城镇郊区的早番茄等。5月下旬末大量入土化蛹。成虫始见于6月上旬末至6月中旬初,盛发于6月中、下旬。,棉 铃 虫,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主要危害棉花,其它寄主还有番茄、苜蓿等。成虫始见于7月上旬末至中旬,盛发于7月中、下旬。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豆类、花生、番茄等。成虫始见于8月上旬、中旬,发生期延续的时间长。第四代第4代幼虫危害的作物比第三代为害的更多,还有高粱、再生苘麻、向日葵、和越冬的苜蓿等豆科绿肥。黄河流域主要以第四代滞育蛹越冬。,棉 铃 虫,气候的影响温
19、度 适于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528,当5月平均气温20以上时,适于成虫产卵活动。5月上中旬有寒流侵袭,可使第一代发生量少,第二代发生时间晚。810月间低温来临早,秋季种群数量和越冬基数小,雨量影响土壤中蛹的存活率和田间卵量。土壤处于浸水状态能造成蛹大量死亡,蛹期降水超过100毫米的,下代发生量低。暴雨和大雨的冲刷作用可使当时田间卵量显著下降,但雨后成虫仍能继续产卵使虫口密度回升。,棉 铃 虫,天敌的影响棉铃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各个生育阶段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主要寄生天敌。寄生卵的赤眼蜂,。寄生低龄幼虫的齿唇姬蜂。寄生大龄幼虫的甘蓝夜蛾拟瘦姬蜂和寄生蝇 主要捕食天敌。姬猎蝽类、花蝽类,瓢虫类
20、,蜘蛛类、草蛉类、胡蜂类。棉铃虫24代自然消亡90以上,幼虫期主要是由于天敌的寄生和捕食(卵期主要受大风和骤雨影响)棉铃虫齿唇姬蜂对1代棉铃虫的寄生率较高,常年小麦田内的寄生率为15 20。捕食性天敌中除胡蜂类外,一般捕食低龄幼虫,棉铃虫2、3、4代一龄幼虫消亡总数中捕食性天敌吃掉的占51,61,54,棉 铃 虫,棉铃虫常发区,黄河流域春棉田棉铃虫的防治对策第一代 绝大多数在麦田为害,为害期是小麦穗期,对小麦产量没有多大影响。1992年棉铃虫特大发生,使小麦减产也不到4。麦田防治对小麦保产作用不大。黄河流域麦田面积是棉田的410倍,麦田防治对压低棉田虫源效果不大。所以一代棉铃虫麦田防治不合算。
21、麦田第一代,应以搞好预测为主,以预报棉田第二代发生情况。,棉 铃 虫,第二代 主要为害棉茎顶端、棉蕾和嫩叶。气温偏低时,为害顶尖生长点,使棉花变成减产严重的“公棉花”。这是棉铃虫对花最大的危害。二代棉铃虫发生期春播棉有较强的补偿力,基部较早棉蕾受害脱落,可在中部长更多的蕾来补偿。所以二代棉铃虫的防治主要是保护顶尖不受害,保蕾是其次的,只要棉铃虫得到控制,棉蕾受害不致于减产。,棉 铃 虫,第三代 主要为害蕾和早期幼铃。这时气温较高主茎生长很少受害;果枝已基本定形,群尖受害没有危害性。但此时棉花已基本没有能力补偿棉蕾,受害蕾的损失量几乎就是棉桃的损失量。所以三代棉铃虫为害期主要任务是保护棉蕾不受虫
22、害。2 第四代 集中蛀食棉铃。此时防治重点是保护棉铃。,棉 铃 虫,农业防治提倡冬耕冬灌,压低越冬基数 棉花收完后,及时拔除棉柴,大力推行棉田冬耕深翻。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翻入深土中的蛹 不能羽化,翻到地表的易冻死。有灌溉条件的可进行冬灌。冬耕冬灌田的棉铃虫死亡率达6090。棉铃虫可在多种作物田中越冬,条件允许的冬耕冬灌可扩大到玉米、花生、高粱等农田。种植早熟小麦品种 第一代棉铃虫主要取食小麦,种植早熟小麦使小麦收获期提前510天,部分一代棉铃虫来不及化蛹,又没有了食物不能存活。,棉 铃 虫,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 麦田第一代幼虫老熟后,在土表层化蛹。蛹期是棉铃虫的薄弱环节。在小麦收割后成虫羽
23、化前中耕松 土灭茬对降低成虫羽化率效果显著。据河南汤阴调查:灭茬后每平方米虫蛹减少77。调整作物布局 棉花与小麦、玉米、油菜等间作套作或插花种植。,棉 铃 虫,加强棉田管理,推广促早栽培 不论棉花的哪一种种植方式,都要求促早栽培。在棉花生长进程上,北方棉区要求8月底到9月初完成目标产量构成指标,后期棉花生长下降,枝叶老化,使第四代棉铃虫没有食料,完不成发育历期而死亡。技术上:要避免用春棉品种进行麦田晚栽晚种;不宜推广麦后直播夏棉;推广春棉地膜覆盖栽培;麦棉套种要育苗移栽 8月中旬去无效蕾,9月上旬棉田不见无效花 加强后期整枝修棉,避免8月下旬以后再长出嫩尖、嫩芽、幼蕾 对贪青晚熟或后期长势旺的
24、棉田,9月中旬提早喷施低浓度的乙烯利催黄 9月底、10月初用乙烯利催熟,棉 铃 虫,诱 杀种植植物诱集带棉铃虫羽化的当晚及次日夜间,成虫需要到蜜源植物上取食以保证生殖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棉铃虫具有趋向花期与羽化期相对吻合植物的习性。常用的诱集植物有芹莱、洋葱、胡萝卜等及可诱集棉铃虫产卵的玉米、高粱等作物。,棉 铃 虫,杨树枝把诱蛾棉铃虫具有趋化性,可利用半枯萎的杨,枫杨等树枝诱捕成虫。利用杨树枝把诱捕棉铃虫对于那些偏远、缺电不宜用灯的地方不失为防治成虫的一个好办法。在第二、三代棉铃虫羽化盛期,取1015支两年生杨树枝(长6070厘米)捆成一束,竖立在田间地头,高出棉株1530厘米,每亩设71
25、0把。每天日出之前用网袋套住枝把捕捉棉铃虫。树枝每67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较强的诱虫效果。,棉 铃 虫,性诱剂诱杀用性诱剂防治,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性诱剂对雄娥强烈的引诱作用捕杀雄蛾,这种方法称诱捕法另一途径是利用性信息素挥发的气体弥漫于棉田来迷 惑雄蛾,使它不能正确找到田间雌蛾的位置。这种方法称为干扰交配法或称迷向防治。雄蛾的死亡或迷向,都会减少雌蛾交配率,抑制下代种群数量。,棉 铃 虫,使用方法 第一至三代棉铃虫羽化初期将性诱剂用于田间。放置时,用3根棍子支成三角架,上面放上水盆,穿有诱芯的细铁丝绷紧在盆中央。盆高于作物3厘米,每3-4亩设1盆十天换1次诱芯,盆中放有足够的水并加入少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棉花 栽培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