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结构双向板.ppt
《梁板结构双向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板结构双向板.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荷载的作用下,在两个方向上弯曲,且不能忽略任一方向弯曲的板称为双向板,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11.3.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主要试验结果,双向板受力比单向板好,刚度好,跨度可达5m,板厚薄,美观经济;,双向板破坏特征、翘曲、裂缝特点,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部,第二批裂缝出现在板顶四角。配筋细而密有利于承载;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优于等级低的。,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四边搁置无约束,肋形楼盖,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11.3.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主要试验结果,第十一章 楼盖,11.3.2.1 单块矩形双向板(单区
2、格双向板),均布荷载作用下,按附录7计算板的弯矩:m=表中弯矩系数pl2,11.3.2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1)四边简支;(2)一边固定,三边简支;(3)两对边固定,两对边简支;(4)四边固定;(5)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6)三边固定,一边简支。,四边支承的板,有六种边界条件:,说明:为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单跨双向板,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11.3.2.1 单块矩形双向板(单区格双向板),附录7中附表是根据材料的波桑比0制定的。当0时,可按下式计算跨中弯矩,对钢筋混凝土,=0.2,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需指
3、出:,第十一章 楼盖,11.3.2.2 多跨连续双向板(多区格双向板),(1)板跨中最大正弯矩计算(活荷载棋盘式布置)分为两种荷载情况:满布同向荷载按四边固定计算 满布反向荷载按四边简支计算(2)支座处板最大负弯矩计算(活荷载近似按满布),11.3.2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间支座视为固支,周边支座视为简支,即可求得各区格板的支座弯矩;相邻支座弯矩不等时,取平均值。,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棋盘式荷载布置,11.3.2 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第十一章 楼盖,11.3.3 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计算,11.3 双向板
4、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的方法有:极限平衡法(塑性铰线法)、机动法、条带法等,板中连续的一些截面均出现塑性铰,连在一起称为塑性铰线。板的极限荷载:当板中出现足够数量的塑性铰线后,板成为机 动体系,达到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而破坏,这时板所承受的荷载为板的极限荷载。,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1.3.3 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计算,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1.3.3 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计算,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1.3.3 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计算,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塑性铰线的思路,首先假定
5、破坏机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双向板被一些塑性铰线分割成由若干个发生相对转动的刚性板块,成为几何可变体系破坏机构,建立极限平衡方程:利用虚功原理建立外荷载与作用在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出各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以此作为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进行配筋设计。,11.3.3 双向板按塑性铰线法的计算,第十一章 楼盖,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1.3.3.1 基本假定,(1)沿塑性铰线单位长度上的弯矩为常数,等于相应板配筋的极限弯矩;(2)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刚性板块和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忽略各刚性板块的弹性变形和塑性铰线上的剪切变形及扭转变形,即整块板仅考虑塑性铰线上的弯曲转动变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板结 双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