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控制.ppt
《数据链路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链路控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数据链路层,概述帧同步和透明传输差错检验数据链路控制HDLCPPP,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把可靠性较低的物理信道转变成可靠性较高的逻辑信道,完成物理寻址、网络拓扑结构、连接规则、差错控制、帧的有序传输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确保相邻结点间帧(Frame)的正确传送。协议要解决的问题:成帧和拆帧、检错和纠错、流量控制、信道分配(MAC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3.1 概述,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
2、,3.2 帧同步和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相邻节点之间的通讯物理层之上,网络层之下。,54321,数据链路层,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物理层,Application layer,Transport layer,Internet layer,Data link layer,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局域网,广域网,主机 H1,主机 H2,路由器 R1,路由器 R2,路由器 R3,电话网,局域网,主机 H1 向 H2 发送数据,从层次上来看数据的流动,局域网,广域网,主机 H1,主机 H2,路由器 R1,路由器 R2,路由器 R3,电话网,局域网,主机 H1 向
3、H2 发送数据,链路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R1,R2,R3,H1,H2,仅从数据链路层观察帧的流动,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续),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数据链路(data link)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
4、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IP 数据报,1010 0110,帧,取出,数据链路层,网络层,链路,结点 A,结点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结点 A,结点 B,(a),(b),发送,接收,链路,IP 数据报,1010 0110,帧,装入,数据链路层传送的是帧,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画出一个数字管道,而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早期的数据通信协议曾叫作通信规程(procedure)。因此在数据链路层,规程和协议是同义语。,数据链路层像个数字管道,(1)封装成帧(2)透明传输(3)差错控制,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封装成帧(framing)就
5、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帧结束,帧首部,IP 数据报,帧的数据部分,帧尾部,MTU,数据链路层的帧长,开始发送,帧开始,用控制字符进行帧定界的方法举例,SOH,装在帧中的数据部分,帧,帧开始符,帧结束符,发送在前,EOT,2.透明传输,SOH,EOT,出现了“EOT”,被接收端当作无效帧而丢弃,被接收端误认为是一个帧,数据部分,EOT,完整的帧,发送在前,解决透明传输问题,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其十六进制编码是 1B)。字节填充(by
6、te stuffing)或字符填充(character stuffing)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插入的转义字符。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数据当中,那么应在转义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当接收端收到连续的两个转义字符时,就删除其中前面的一个。,SOH,SOH,EOT,SOH,ESC,ESC,EOT,ESC,SOH,ESC,ESC,ESC,SOH,原始数据,EOT,EOT,经过字节填充后发送的数据,字节填充,字节填充,字节填充,字节填充,发送在前,帧开始符,帧结束符,用字节填充法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SOH,误码率 ER(Pc)=错误的码数/总的码数纠错码(error-correct
7、ing code)检错码(error-detecting code),反馈重发纠错。,3.3 差 错 校 验,循环冗余校验CRC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码多项式:C(x)=Cn-1xn-1+Cn-2xn-2+C1x+C0 由:信息码(k位):码多项式 K(x),(k-1)次;校验码(r位):码多项式 R(x),(r-1)次;可得:CRC码(n=k+r 位),码多项式C(x):C(x)=xr K(x)+R(x),(n-1)次。只要求得R(x)即可。,3.3 差 错 校 验,发方由已知的 K(x)求 R(x):R(x)=xr K(x)G(x)的 r 位余数 除法用无借位
8、减 G(x):给定的生成多项式(generator polynomial)示例收方校验:设xr K(x)除以G(x)的商为Q(x),则 xr K(x)=G(x)Q(x)+R(x)C(x)=xr K(x)+R(x)=G(x)Q(x)+R(x)+R(x)=G(x)Q(x)-整除,3.3 差 错 校 验,由 K(x)求 R(x)示例,信息位串:1011001生成多项式:11001得到余数:1010,数据链路(data link),完全理想的数据链路:(1)不管以何种速度传送出去的数据,目的端都无一丢弃的接收到。(2)理想的传输通道,数据没有任何差错传输到目的端。,3.4 链路控制,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出
9、现发送方的传输能力大于接收方的接收能力就需要流量控制,来限制发送方发出的数据流量,使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超过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流量控制(flow control)基本思路:由收方控制发方的数据流量,反馈控制,双向通讯。流量控制是一个技术问题,见诸于通讯、数据存储、交通、生产流程等。,实际情况1缓冲区有限/处理速度有限,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总会因为受外界干扰或者设计的bug从而导致数据出错,因此接收端收到的数据并非全部正确。差错表现:数据帧未到达目的端、数据帧未正确到达目的端。,实际情况2易错信道,实际情况2易错信道,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1)差错发现(error detect
10、ion)(2)正确认(positive acknowledgement,):收到正确帧后,回传确认信息(3)超时重发(timeout retransmission)(4)负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收到错误帧后,回传信息,要求重发。自动请求重发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为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收发两端实施自动重传机制。即当发送端判断数据未能达到接收端时候,则自动重新发送丢失的数据。包括:差错检测、定时器、确认、重传等。,自动重传请求ARQ协议,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已成功发出的数据帧,将
11、发出的数据帧,窗口后沿,窗口前沿,帧序号,发送方缓冲区,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已正确接收的数据帧,将收到的数据帧,帧序号,接收方缓冲区,窗口后沿,窗口前沿,滑动窗口协议,发送窗口控制发送端的流量,接收窗口控制接收,*基本思想:发送方发出一个帧后停下来等待接收确认,每收到一个确认前只可发 1 个帧,确认到达后发下 一帧;*目标:保证每帧都能最终正确到达目的端,流量控制隐含其中。,停等ARQ(stop-and-wait ARQ),并发出现的问题:(1)发出的帧没有到达对方发(帧丢失)(2)发出的帧没有正确到达对方(3)回传的确认帧丢失简单改进:(1)发方发
12、出一帧后启动超时定时器,超时后未收到确认,重发此帧;(2)数据帧和确认帧编号(0/1)解决重复帧问题;,停等ARQ(stop-and-wait ARQ),特点:吞吐量小(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吞吐量)传输效率低 易于理解,便于实现,停等ARQ(stop-and-wait ARQ),停等ARQ,基本思想:1、增加缓冲区,允许发方在没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多发送n个数据帧,如果没有收到正确帧的确认帧,则回退到N步,从有正确确认帧的地方开始重传。2、累积确认(cumulative acknowledgement)机制,在连续收到多个正确的数据帧以后,才发送一个确认帧。,回退-N ARQ(go-back-N A
13、RQ),3、超时重传:发方发出每个帧后起动一超时定时器,超时未收到确认则重发该帧;若还发出了其后窗口中的其他帧,则超时帧及其后发出的帧全部重传。NOTE:超时时间大小选择受多种因素制约。,回退-N ARQ(go-back-N ARQ),4、限定发送窗口:WT 2n-1(最大序号)目的:充分利用编号字段的bit数 避免重号出现、以防产生二义性,回退-N ARQ(go-back-N ARQ),基本思想:提高信道的利用率,有选择性地只重传出错的帧,其后正确到达的帧则不再重传.发送窗口:WT 2n/2(最大序号+1)/2,选择重传ARQ(selective repeat ARQ),实施的其他策略,发送
14、策略 缓冲发送、立即发送提交策略 缓冲提交、立即提交接收策略 按序接收、按窗口接收重传策略 发送端维持一个曾经发送尚未得到确认的报文的队列。只是重传头一个、成批重传、单独重传。确认策略 立即确认、累积确认,3.5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The HDLC protocol is a general purpose protocol which operates at the data link layer of the OSI reference model.The protocol uses th
15、e services of a physical layer,and provides either a best effort 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path between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i.e.with acknowledged data transfer).The type of service provided depends upon the HDLC mode which is used.,IBM SDLC,ANSI ADCCP,ISO HDLC,CCITT LAP,SNA网络,美国标准,国际标准,电信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链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6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