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栽培技术.ppt
《有机茶栽培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茶栽培技术.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有机茶概述第二章 有机茶基地建设第三章 有机茶园土壤管理第四章 有机茶园施肥第五章 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的防治第六章 有机茶的加工第七章 有机茶包装、标识、贮藏和运输第八章 有机茶销售,有机茶生产技术,参考书目,(1)茶叶栽培加工 张云伟 王漪 2006年(2)有机茶高产种植技术 刘新 2009年(3)茶树栽培学 骆耀平 2008年,第一章 有机茶概述,1、有机茶产生的背景2、有机茶产生3、有机农业4、有机茶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的区别5、有机茶产品质量要求6、有机茶生产的标准7、我国茶叶生产分为几个区域8、我国茶叶生产与先进国家相比的差距9、目前我国生产有机茶的模式10、我国有机茶发展情
2、况11、发展有机茶政策和思路,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化肥、农药的不恰当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加剧,使土地持续生产能力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恶性循环,使食品、水源、空气受到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们健康,人类生存受到挑战。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相继建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严格限制化学产品在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使用范围与数量,大力倡导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没有污染的天然有机食品;同时,为保证有机食品的安全生产,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1.有机茶产生的背景,2.有机茶产生 1988年国家环保局南京环保所加入IFOAM(国际有机农业
3、运动联盟),同年开始有机绿茶试点开发;1990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次出口有机茶到西欧荷兰;1994年4月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在我国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成立了中国分会,中国分会先后制定了有机食品标志管理章程、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和有机产品认证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1996年在杭州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FRDC),并先后制定了我国有机茶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有机茶颁证标准等有机茶生产、颁证管理条例和规则。如今我国已有100多个农副产品通过国内外有关颁证组织的有机认证,如豆类、蜂蜜、谷物类、茶叶、中药材、奶制品等,主要出口到欧盟和美国、
4、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3.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对环境要求最为严格的持续农业系统,其主要的特色和标准:(1)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2)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如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3)生产遵循自然规律,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如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建立作物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绿肥、有机肥和动物粪便及生物活性物质等培肥土壤,保持养分循环;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维持一种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过程。,4 有机茶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的区别,有机茶:一种在无任何
5、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与有机茶区别和共同点 共同点:要求生产的产品无公害、无污染;区别(1)生产、加工标准的依据不同(2)标准的要求不同(3)颁证组织和时效不同,(1)生产、加工标准的依据不同,无公害茶执行的标准是中华人民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茶叶,2001年发布,代号为NY/5017-2001,2004年修订后代号为NY/5244-2004。绿色食品(茶)的标准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5年提出,编号为NY/T288-95。修改后标号为NY/T288-200
6、2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2002年颁布的有机茶行业标准,标准代号NY/5196-2002。,返回,(2)标准的要求不同,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A级)茶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也允许使用少量化肥,但产品中农药残留必须符合我国和欧盟规定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有机茶和AA级绿色食品茶生产过程中则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能使用有机肥料,并采用生物措施和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返回,(3)颁证组织和时效不同,无公害茶由各省、自治区和计划单位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
7、年。绿色食品茶的认证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执行,证书有效期为3年。有机茶的认证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有机认证机构执行认证。中国有机茶认证机构主要有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南京国环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颁证有效期为1年。,返回,5 有机茶产品质量要求2002年7月国家农业发布了有机茶的农业行业标准(NY5196-2002),并于2002年9月开始实施。在这一标准对有机茶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卫生指标、包装净含量允差都做了具体的规定。1 基本要求:产品具有各类茶叶的自然品质特征,品质纯正,无劣变、无异味
8、;产品洁净,且在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不着色,不添加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2 感官品质:各类有机茶的感官品质应符合本级实物标准样品品质特征或产品实际执行的相应常规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的品质要求。3 理化品质:各类有机茶的理化品质符合实际执行的相应常规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的规定。4 卫生指标:有机茶的卫生指标有表1 所列的一些项目内容,表(一)有机茶的卫生指标,注:LOD表示仪器最小检出量;*指定方法检出限,6.有机茶生产的标准,199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制定了有机茶认证标准;2000浙江省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浙江有
9、机茶标准;2002年7月农业部发布了有机茶农业行业标准;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国家标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这些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构成了有机的认证标准和要求.有机茶共有4个标准,分别是NY5196-2002NY/T5198-2002NY5199-2002NY/T5197-2002。这四个标准组成有机茶的完整标准体系,规定了有机茶从产地到产品乃至到包装盒销售全过程的要求。,7.我国茶叶生产分为几个区域,我国茶区分布广泛,南自北纬1的海南岛,北至北纬3的山东蓬莱;西至东经西藏东南部的米林,东至东经的台湾东岸。在这一广
10、大区域中,浙江、安徽、湖南、台湾、四川、重庆、云南、福建、湖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江苏、陕西、河南、山东、甘肃等 个省区都有种茶的区域。另外,西藏的藏南有部分地区栽培茶树,新疆也已成功引种茶树。我国茶叶生产南北跨度 公里,东西跨度 公里,大体上分为个茶区:,()江北茶区:又称华中北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山东、皖北、陕西、苏北、河南、甘肃等,以生产绿茶为主。该区地处亚热带北缘,年平均气温为,年降水量为 毫米,夏秋常有夹秋旱,冬季温度低,茶树冻害时有发生。,()江南茶区:又称华中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生产最集中的茶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皖南、苏南、江西、湖北、
11、湖南和闽北等,以生产红茶、绿茶为主,砖茶、乌龙茶为辅。本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为 毫米,部分地区夏秋有旱灾发生,冬季高山茶区茶树时有冻害。,()华南茶区:又称南岭茶区,是我国最南的茶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海南、广西、闽南和台湾等地。该区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年平均气温为,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茶树四季可生长,多栽培乔木或小乔木大叶类茶树品种。,()西南茶区:又称高原茶区,是我国地形地势最为复杂的茶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以生产绿、红茶和边销茶为主。本区具有立体气候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年降水量为 毫米。该区为茶树原产地,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8.我国茶叶生
12、产与先进国家相比有何差距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第二,出口量第三。我国茶叶生产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是:,茶园单产低.目前我国茶叶单产达千克亩左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为世界单产最高的肯尼亚(.千克亩)的,为日本(千克亩)的,其主要原因是科学管理水平低。良种茶园比例低。全国无性系良种茶园万亩,仅占茶园总面积的.,而肯尼亚无性系品种普及率达,日本为.,斯里兰卡为,印度。,分散经营,生产率和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我国茶园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全国有茶农万人,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茶叶生产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组织化程度低。以个体茶农为主参与市场流通,信息不灵,产销脱节,茶农风险大。日本和
13、韩国茶叶生产也是分户管理,但他们组织化程度高,每 户就组成茶农合作社,由农协统一领导,共同安排茶叶生产、购置加工机械,统一加工和防治病虫害,茶农无需参与市场交易。,9.目前我国有机茶生产的几种模式,(1)公司模式:公司的所用的形式有个人承包、股份制经营、国有、集体所用等形式,这种公司开发模式是当前开发有机茶的主流,大约占到70%。公司拥有自己的基地、加工厂和销售体系,公司有自己的产品品牌与企业标准,有机茶由自己申请认证,公司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机构,直接掌握技术有机茶生产、加工全过程,这种模式的有机茶基地管理方便,有机茶的理念也易于贯彻,其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产销灵活,一体化经营,公司自己投资开发
14、有机茶、自己获得投资的回报,产品质量较稳定,货源又保障,经济效益较好。便于有机茶的管理,但扩大规模时投入资金较大.,(2)公司加基地模式:由有机茶贸易公司与一些有机茶生产基地通过合同或协议形式组成的合作体。公司根据贸易的需要与生产者签订供货合同,由公司申请有机茶认证。这种模式由贸易公司作为主体,联合一批生产者;其优点能组织较多的有机茶生产者,扩大有机茶生产面积,容易扩大规模,满足大批量供货的需求,形成区域效应,带动一方茶叶经济的发展。此模式易于扩大生产规模,有机茶管理相应要困难一些.举例:从2000年开始,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主动深入茶区,选点带面,开始实施基地建设工作。到目前为至,已建立了
15、金寨齐山、石台红桃、歙县蜈蚣岭、休宁新安源、霍山桃源河等5个省内有机茶示范基地;在广西横县建立了1个省外有机茶基地。基地共有茶园30多万亩,其中示范有机茶园8000亩。,(3)茶农合作社模式: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或协会形式。通常由村委会或协会组织一批小农户联合成开发有机茶实体。由协会或者合作社提出有机茶认证,共同使用有机茶标志,销售所获得的效益按协会成员所占的股份分享。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各农户对有机茶的了解不太一致,管理起来难度更大.,10 我国有机茶发展的情况有机茶在最初几年发展缓慢,直到1997年以来,由于有机茶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我国茶叶整个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有
16、机茶逐渐引起茶叶界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像江西大彰山绿色集团、浙江武义更香茶叶公司、义乌道人峰茶厂、宁海望府茶叶生产企业,安徽新安源有机茶公司等一批有机茶生产企业,产品出口欧洲、美国,其价格比普通茶高50%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浙江省根据茶叶发展的这一动向,在全省实施有机茶工程,指定了有机茶的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有机茶的生产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场更加成熟,特别是有机名优茶的国内市场将得到更大的提升。,11 我国发展有机茶的政策和思路,2005年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茶农产品的意见指出,“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
17、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有机农产品”。一些地方政府除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外,还配套一定的扶持方案发展有机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不少茶园地处山区、半山区,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开发有机茶的良好基础条件。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的茶农习惯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具备进行有机生产的诸多条件。我们应因地制宜,选择这些地区的茶园作为起步,加强有机茶基地建设。同时,对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的茶厂,进行改造,保证有机茶茶品质量。,第二章 有机茶基地建设
18、,1 有机茶园对土壤、空气、水源的要求2 有机茶园如何规划3 有机茶园生态建设怎样进行4 常规茶园要怎样转换为有机茶园5 荒芜和失管茶园如何转换为有机茶园6 有机茶园如何建好隔离带7 复合生态有机茶园8 绘制生产基地位置图9 有机茶园基地生产建设中为什么要建立田间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对有机茶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有明确的规定,指出有机茶产地应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高,远离污染源和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有机茶与常规农业生产区之间应具有明显边界和隔离带,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到污染。对有机茶园上空的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和用水质量也都有量化指标。,
19、1 有机茶园对土壤、空气、水源的要求,(一)有机茶园空气质量要求有机茶园上空和周边的空气要清晰、新鲜、含氧量高,没有异味,总的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氟化物气体含量应低于表1要求。,(二)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土壤潜在肥力要高,土层深厚,质地砂壤,通气良好,有机质丰富,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度平衡,不积水等。如乌砂土、高山香灰土、油泥沙土、黄泥沙土等最适有机茶。土壤没有受到污染,一些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应低于表2要求。,(三)有机茶园灌溉水的要求 茶树是喜温润作物,需水量很高,年耗水量达1300mm左右,其中生长季节占年总耗水量的70%以下,但山区和半山区有机茶园无灌溉条件,只依天然降
20、水维持茶树生长,因此,对茶树产质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干旱时期和耗水多的季节更是如此,随着今后有机茶效益的提高和设施农业技术的发展,采用不同形式的灌溉是有机茶生产发展的方向。有机茶灌溉对水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水质要清洁卫生,没有污染,无论是采用自来水、溪水、塘水、库水或是泉水,其有害重金属含量要达到表3要求,其他指标要达到NY/T3962000农田灌溉用水要求,一,(四)对周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有机茶不仅是一种安全卫生的茶叶,而且也是自然品质良好的茶叶,因此它要求周边自在环境好,不仅没有污染源,而且要求植被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明显,使茶树处于天然植被的包围之下,在青山绿水怀抱之中,空中多云雾,慢
21、射光多,使茶树与周边的生物能和谐、平衡、协调相处。为了达到和满足有机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机茶园和有机茶生产基地应选择在远离城市、远离工厂、远离居民点、远离公路主干线的山区和半山区植被茂密的地方。,2 有机茶园如何规划,首先综合分析基地的地形地貌和有关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茶厂部、种茶区(块)、道路、排水、蓄水、灌溉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化区、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用地等。(1)茶园规划 A 道路系统的设置 B 排蓄水系统的设置 C 茶园地块划分(一般不超过10亩,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米为宜)(2)茶树品种与种植 a 品种适宜 b 来源可靠 c 种苗符合标准 d 禁用基因种苗 e 科学种植,A 道
22、路系统的设置,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互相连接成道路网。B 排水系统的设置 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可建立茶园移动式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E 科学种植 采用单行或双行条载方式种植,坡地茶园等种植。种植前施足有机基肥,深度为30-40厘米。单行条栽:150厘米X33厘米,每丛定植2-3株,4000株/亩;双行条栽:160厘米X40厘米,每丛定植2-3株,6200/亩。,3 有机茶园生态建设怎样进行,生态建设是有机茶园基地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主要内
23、容如下:(1)植树造林,改善茶园小气候(2)水土保持,防止冲刷(3)禁用化学合成物质(4)发展有机畜牧业和养殖业(5)设置边界与缓冲区(6)建立绿肥基地,(1)植树造林,改善茶园小气候,在发展新茶园和改造低茶园时,应因地制宜地有目的保留部分林木植被,在山顶、山坡梯田之间保留一定数量的自然植被。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带。在低纬度、低海拔区茶园中适当种植豆科植物和遮阴树,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与风蚀、改善小气候,提高茶叶质量。有计划地在基地周边的上风口营造防护林带,尽量保护好基地中的生物栖息地,即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又能更多更好地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自然资源,增加基地的生物多样性,美化茶厂的
24、环境,同时获得较高的生物生产力。,(2)水土保持,防止冲刷,在丘陵山区茶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对这种坡地茶园应修筑水平梯田,降低坡度,实行等高种植和合理密植,对梯田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种植或可供茶农食用和当地销售的当地作物,如豆类、花生、姜等。这样减弱地面土壤侵蚀,增加水分渗透,稳定土壤温度和湿度,增加土壤肥力与生物活性,促进茶树生育旺盛。,(4)发展有机畜牧业和养殖业,在有条件的生产基地茶场,应发展有机畜牧业和养殖业。利用禽畜粪还田,或在茶园中直接养羊、鸡等,协调生态,达到茶、林牧生态效应的良性循环,促进有机茶生产发展。重视生产基地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促进各类
25、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种群的繁衍发展。茶场内多样性植物与栖息地的覆盖面积占茶场总面积的比例应为5%-10%。,(5)设置边界与缓冲区,在有机基地与常规农业园地交界处,应有足够宽的缓冲区或隔离带(隔离带宽度9m),以自然山地、河流、植被等作为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树林或作物隔离。若再隔离带上种植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6)建立绿肥基地 充分利用田边、沟边、塘边、路边及零星地角种植多年生绿肥。对不适宜种茶的地块,规划成绿肥专用基地。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能 解决肥源问题。,4 常规茶园要怎样转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 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5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