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二).ppt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二).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方法,张卫中,第二节、作品解读一、鲁迅:祝福,(一)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据统计,新时期以来,已经发表祝福研究文章近400篇。,(二)祝福叙事策略解读如果从素材与主题的划分来看,祥林嫂的故事最容易写成一个命运悲剧。,无论是穷困被卖,还是丧夫失子等痛苦都没有导致祥林嫂精神与生命力量的真正崩溃。而真正导致她精神崩溃的是她捐了门槛,幻想获得了拿祭品的权利而四婶“你放着,祥林嫂”的一声断喝。,在祝福中,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把祥林嫂的故
2、事写成一个纯粹的命运悲剧,他最大的追求则是压抑读者对人物遭遇的纯粹厄运的兴趣,而要把读者的注意引导到礼教杀人这样一个主题上来。,在祝福中一个真正有意思的问题是,作者通过什么样的叙事策略转移了来自素材的主题,他是如何通过叙事将启蒙主题植入一个本来或许只能赚取读者几滴眼泪的悲惨的故事中。,1、以“我”为视点,将作为封建礼教代表的鲁四老爷与受害者祥林嫂联系起来,从而凸现了小说反礼教的主题。,祝福中作者所作的最大的叙事干预,其实就是加上了一个“我”的故事,即将祥林嫂的故事,置于“我”的视野之中,在有“我”参与的框架中,重新演绎与讲述了祥林嫂的故事。,有人指出:“在长达万余字的篇幅中,祥林嫂的故事占了三
3、分之二,而我的叙述竟然占了三分之一。如果小说文本的用意仅仅在于再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的话,叙述者我的篇幅实在太过冗长了。”“祝福分别写了我和祥林嫂的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与我的心路历程。我”的故事在意蕴深度上超过了祥林嫂的故事。”,但事实上,“我”的故事附属于祥林嫂的故事,它是作者为了凸显主题,进行叙事干预的一种手段,其意义主要在于某种叙事功能,而不是旁出的思想与社会意义。,鲁迅从“我”的角度来写祥林嫂的故事最重要的目的是在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也就是在作为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与被害者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主要用这种方式将祥林嫂的命运悲剧转换成对礼教杀人的控诉。,小说以“
4、我”住进鲁四老爷家作为叙事的起点,其目的是在于将祥林嫂的悲剧置入一个礼教氛围浓郁的环境之中。作者在讲述四叔和其家庭的时候有着明显的目的性,就是凸显其理学、道学的背景。,所谓礼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套价值观念,它以儒学为基础,其核心是所谓“纲常伦理”,也就是一套规约制度,它是封建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仅属于鲁四老爷,同时也属于祥林嫂和柳妈,事实上也属于所有鲁镇的人,这是一套共同的规约制度;正是这个制度扼杀了祥林嫂。,从这个意义上看,鲁四老爷也并非扼杀祥林嫂的凶手。他并非着意和祥林嫂过不去,他执行的是一套礼教的规则,这个规则已经内化成一种社会行为规则,或者成为一种潜意识规则。其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作品 解读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5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