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人类学、民族学).ppt
《文化遗产(人类学、民族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遗产(人类学、民族学).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上篇),2010-2011 春季 学期,上篇,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范畴第三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第四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科学审视第五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国际标准,第一章 绪论,主讲:马麒,第一章 绪论,一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对象,二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三 人类的文化遗产,四 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研究,五 各国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1972年,巴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后,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珍惜和保护。由此建立起世界遗产名录,实际上就是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标准与等
2、级的世界标准和人类学层顶级的级。这样一来,某国此类遗产一旦进入代表作名录,它就获得了世界性的认可和声誉。那么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对象是什么呢?,一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对象,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对于文化遗产的定义,其对象有三条:1,文物 2,建筑群 3,遗址 自然遗产的定义也有三条:1,从美学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自然和生物的结构这类所组成的自然面貌。2,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活境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区域。,二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建立起文化遗产或文物的
3、世界级保护体系,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各国珍惜、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项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对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并不像文物或有形之物的保护那样普及。在人类的丧葬史中,随葬心爱之物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建筑、遗址从来就是人们缅怀祖先、追思古代文明的直观对象,历来为后代人类所珍重,从来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有形和作为实物而进入人们的视野的。甚至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从来也没有想过是不是还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套文化系统,即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系统的存在。因此,系统了解、普及、传播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就是十分必要的。,三 人类的文化遗产,1,文化的涵
4、义,2,文化的载体,3,文化载体的两面性:极强的生命力和易消逝性,四 人类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背景或学科依据,更多侧重于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标准:1,对于人类学的介绍 2,文化人类学对于研究对象的分类(林惠祥)A,原始物质文化 B,原始社会组织 C,原始宗教 D,原始艺术 E,原始语言文字,五 各国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1,法国 2,日本 3,中国 4,美国,第二章 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范畴,主讲:张敏,主要内容,一、对于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一)广义的概念及不足(二)狭义的概念(三)相关概念 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书面性和物质性 a 典籍当中的口头遗产 b 非物质遗产的
5、物质性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内涵 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考古学观察五、来自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还将考虑传统形式的传播和信息。,一、研究过程中的广义概念,包括前人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全部口头形态、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其中口头遗产应泛指人类的全部语言形态。无论语种的大小。非物质遗产除了特定的口头文化外,就是指人
6、的行为文化或人体文化即传人文化。,人的行为文化,艺术类:由人来操作、表现、传承的艺术,离开现实的,活态的,既定的人体。这种艺术就不能得到完整展示、演示和保存。,文化类:即由人的行为、言行所传达和表达的文化。这类文化离开人体或人群,就无以展现和传播传承。,(一)广义概念的不足,用此概念去确定保护范围或划定学术研究范围,就太宽泛并因此丧失科学性。,在学术研究和保护中没有可操作性。,(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应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希望予以保护的范畴。但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概念和对象的弹性。,一般包括民间文学(口头遗产重要主体和组成)、民间文艺、民俗文化、传统的表演艺术、民间科技、民
7、间技艺、民间知识、民间工艺。,思考,根据概念列入“代表作名录”依据“代表性”、“濒危性”为界定标准,濒危性包括各种自为状态下的民间文化,非民间的传统的无形文化,人体的、行为的、非物质的、传统的艺术如果具有全球性意义和世界级价值,一旦濒危,也在“代表作名录”保护和选择的范围内。问:这种濒危状况的判定如何进行?其他不具有全球性意义和世界价值的难道不需要保护?诸如此类。,(三)相关概念,1、口头文学与文字典籍,2、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3、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4、大众文化与个体文化,5、业余文化与专业文化,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书面性和物质性,作为文化遗产,纯粹无形的非物质遗产是不存在的,物质或非物质
8、,乃至口头或书面,都是相对而言的,更多的情况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典籍当中的口头遗产,中国的古典文献对于口头文化的记载。甲骨文 山海经 石鼓文 尚书 简牍 国语 帛书 左传 碑书 归藏,(二)非物质遗产的物质性,作为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音乐、文学、生活习俗习惯等等,没有物质载体作为其承担者,是不可能将他非物质文化的特性表现出来。但是 现如今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很少考虑到复原当时人们生活或使用的场景,或者说在进行遗产保护时,物质与非物质的是不想交的两条线。比如:红极一时的乔家大院只是一座空楼,人们只是去看那些不会说话的屋子。而当一些物质文化遗产中住进去人或者游客过多时,如何保护又称
9、为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内涵,各个民族都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贡献者,并不能因为民族的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作为其文化遗产优劣的评价标准,因为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但是现在作为文化遗产的评审,谁拥有最终的话语权?那些落后民族是无法自己表述的,或者一些国家因为国力原因被鄙视,表达了也听不见。文化上的种族歧视?,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考古学观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上升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进行。诸多事例,五、来自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操作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过程中的实例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的必要讨论,第三章 口头和非物
10、质遗产的 基本特征和分类,徐 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一、形成 二、基本特征 三、分类,一、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形成,原始婚姻保证了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的繁衍。原始丧葬强化了人的群体和类的意识,反复演示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传承了古代文化,保存了民族的独特传统。原始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其他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记录载体不稳等。,原始文化就是今天的所谓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原始文化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创造发明的,每一种形式都有它的物质和精神的功能,是直接服务于人类生存的。,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形式上、功能上以及参与者具有综合性。集体性参与与形式方面。传承与传播性
11、纵向与横向。民族性与地域性例如,少数民族地区 模式化与类型化各国各地区民间文化的发展殊途同归。变异性口口相传,众人添柴;特殊的文艺和文化价值。象征性不知觉的、无意识的、集体潜意识的象征。,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以文化的载体的特性为分类原则,即以人体器官、行为和传人为载体来分类“人体文化”分类法。口头文化口头表达,嗓音表现。体形文化装饰、服饰,形体,行为等。综合文化口头与形体相结合。当下的造型文化(技艺遗产)建筑物、民间艺人的造型艺术、艺术家的造型艺术。,关于分类的一些思考:,1、当下的一些民间艺人和艺术家的技艺如沙画、水影画、米雕或各种雕?2、人体彩绘、行为艺术等当下的造型文化是否属于技
12、艺遗产?如果要给非遗一个时间的限定那么“当下”该如何理解?,感想 启示,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是否应该缩短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上的”时间,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这个文化变迁和消逝异常迅猛的时代,非物质遗产越来越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和内心情感的寄托。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等于保存自己的文化!,第四章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科学审视,主讲:郑杰,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科学审视,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尺度,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调查方法,三 民间文化的保管、传承和弘扬,一 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尺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
13、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规定了“代表作”应有特殊的价值,此价值的判断,是“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来看是具有特殊价值的民间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比较深入的了解各个学科是如何评判、认定、研究民间和传统的文化的。,(一)历史学的价值尺度,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作为“遗产”,是历史的过往的传统的财富,其历史价值排在首位。理出一条历史发展的轨迹,划分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或社会历史时期,关注衣食住行这些日常文化生活文化,细致考察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和创造,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都是我们考察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应备的历史观。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可以作为“正史”或典籍史的
14、补充、补足与拾遗。它首先审视、确定“代表作”的历史深度和历史渊源,关注共时中的历史,关注人民传统的生活文化,关注不见经传的代代相传的口头和行为文化,关注文化的活化石或活的历史,关注史前的原始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观的进步,是科学的历史观的文化实践和学术实践。这一价值尺度适应于任何一种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二)艺术学的价值尺度,艺术学的价值尺度也是“人”的价值尺度。艺术史和艺术现象的价值判断既遵循一般的价值规律和历史原则,它还有自己独特独到的价值尺度。应该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艺术的形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部传统的和民间的表演艺术都在其中,故此,“艺术”的判断和审美的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天才的艺
15、术创造,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深深触动心灵深处情感之弦,艺术史上一座又一座的历史丰碑,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作。,(三)人种学的价值尺度,种族之间平等、无优劣。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截止2000年,就有118个国家共552项遗产,其中的文化遗产遍布全世界,涉及三大种族。这一遗产名录,有力地说明了人类种族拥有同样的创造力,证明了人类各种文明和文化成就是各种族、各民族的共同创造。所以,评定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人种学的价值尺度,就是充分珍惜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把 那些充分展示民族历史、传统、特色的话态文化和行为文化,保护起来,宣传开去,让世界更美好。当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这种文化形式所
16、具有的历史、社会、文化价值得到全世界的公认以后(长期以来并未如此,“代表作”工作将促进此一共识形成的广泛性),进入这一“代表作”名单的文化形式将同样展示出此种文化创造主体-种族、民族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因此必将更加印证种族、民族平等思想的科学性。这样一个价值尺度是将要产生深远影响的。,(四)社会学的价值尺度,由于社会学所具有的广阔的社会视野,加上它本质是开展着对人和人的群体与社会的研究,所用的方法又不能缺少社会调查,学科史和学术传统上又与文化人类学有姻亲关系,所以,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理所当然地也在社会学的视野中。或者换言之,社会学所关注着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原始文化等等也在口
17、头和非物质遗产范畴里。社会学衡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尺度,主要是原始社会的当代社会学价值,或者群体社会和文化的现实功用,或者发达社会中社会事象的历史渊源。总之,社会学的价值尺度就是对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所具有的集体性、群体性、人民性、社会性、阶层性的特别关注。以集体创作、集体行动、集体参与为特征得民间文化,毫无疑义地具备着“社会学”的价值。社会学的价值尺度因此直接与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定义中“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群体表达”、“符合社区期望”、“社会特征”、“传播与信息”等概念相关联。,(五)人类学的价值尺度,包括体质人类学在内,以文化人类学为主的“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关系的科学。从猿到人
18、,到人种,到民族;从化石人类到当代民族,到现代人类群体;这是体质人类学的学科历程,从考石器物到研究原始部落、原始民族的文化,到考察无形的民俗文化,到整体把握包括城市和乡村、种族和民族的活态文化、文化行为、文化创造、文化制度、文化精神等等,这是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史。所谓人类学对口头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判断,实际也就是人类、人群、人种、人民、民族的文化的选择和文化的价值判断。,(六)语言学的价值尺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语言的丰富性是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表现,也是它的前提。语言是口头文化的载体和形式。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语言学价值,一是指语言多样性的价值,濒危语言、稀有
19、语言的科学价值;二是指无文字语言的语言学价值和“口头”价值;三是指不同语言所负载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七)文学的价值尺度,学的价值在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中,既是独立的本体的(如口头文学的诸体裁),也是交融的泛化的(如他种文化艺术样式中的文学要素与因素)。正如文学史上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关注、借鉴、采用始终不绝一样,文学研究对民间文学的热情也是从未间断的,神话研究、史诗研究、歌谣研究、文学的起源与发生研究等等,都曾经给文学史以重大推进,若干次历史性的文学理论的创设也都来自对民间文学的直接研究成果。反过来,也正如恩格斯所说,对高等动物的解剖及研究极大地有利于对低等猿类的研究,文学理论、文学研究的深入开
20、展和学科的发达与发展,对原始性的、口头的、次级形态的、多功能的民间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这就是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研究中文学的价值尺度的根本意义所在。,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调查方法(一)记录,真实准确地记录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保护、研究、申请进入“代表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当然,从哲学意义上看,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时动态的流变的,所以,任何一个时刻或时段对其所作的记录都是蹩脚的,是流动之中的一瞬,不能代表此前和此后的形态;在根本意义上,这种文化形态是不能记录、无可记录的。尽管如此,记录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记录的手段,最早、最便捷、最广泛使用的是文字记录。即使在当今读图的时代,摄影、摄像
21、、影视手段普遍运用之时,文字依然有其不可替代性。电子技术发展以后,记录文化与生活的手段又增加了录音、摄影、录像、电影、数码拍摄等等科技手段。与文笔记录不同,这些科技性摄录是直接记录,直接记录,原样记录,形象记录,真实记录,这些手段,将历史的场景图像一览无遗地保存了下来。这些记录手段的科学性、重要性、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田野作业,由于记录的特别重要,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最缺的又是记录,所以,抢救性记录或抢救性记录性的田野作业十分重要,应该时不我待地在世界范围尽快推行。重点是以下情状。1.对至今仍存的当代原始部落,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实施全方位多手段的记录。2.对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的陋习、陋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遗产 人类学 民族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5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