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加工番茄产量.ppt
《提高加工番茄产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加工番茄产量.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技术措施,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秦勇,新疆2012年番茄种植面积为66万亩,产量370万吨。目前,新疆已建成番茄加工生产线317条,番茄酱年生产能力突破200万吨,加工番茄总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是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和加工基地,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番茄酱产区。如今,新疆番茄酱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70万吨以上,出口贸易量居世界之首。,一、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的因素分析,早疫病是番茄种植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其病害严重程度每增加1%,番茄产量将减少1.36%。早疫病在新疆加工番茄各种植区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发
2、病率达到50%以上,是新疆加工番茄种植过程中必须防治的病害之一。当早疫病菌存在时,除加工番茄品种自身抗病性之外,田间湿度、降雨量、温度、叶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多种因素均对早疫病发生有影响。,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发生在整个生育期,叶、茎、果实均可被侵害,以叶片受害为主。先侵害下部叶片,叶片在开始发病时出现水浸状暗褐色小斑点,后不断扩大为轮纹斑,边缘有浅绿色晕环,内部为暗褐色的同心轮纹。茎染病时,多在枝杈处产生黑褐色不规则或椭圆形病斑。果实受害,多在蒂部附近形成近圆形黑色凹陷病斑。早疫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时间为2009 年4-8 月和
3、2010 年4-8 月。大田调查在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呼图壁县、福海县和焉耆县加工番茄主要种植区进行。,1.2 试验材料:共12个品种 里格尔87-5、立原8号、石红9780、石红14、石红201、石红208、石红41、石红302、新番8 号、石红1 号、石红203、石红307。,2 结果与分析表1 不同品种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情况,续 表1,表2 不同栽培时间对加工番茄早疫 病发生的影响(品种:87-5),表3 不同栽培方式对加工番茄早疫 病发生的影响(品种:87-5),3 结论 能够引起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新疆栽培品种不抗病是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所调查的12
4、 个品种中,除了石红302对早疫病表现为抗病、石红307对早疫病表现为耐病外,所调查的其他品种均属于感病品种。,加工番茄在较为感病的生育期间如果碰到适于早疫病发生的各种条件,将会加重早疫病的发生。例如4 月25 日直接播种和5 月10 日育苗移栽的加工番茄,在5 月期间处于苗期,抗病性较弱,恰逢早疫病病菌孢子大量萌发和侵入,因此早疫病发生最为严重,病情指数分别达到88.33和85;而4月10日直播和4月25日育苗移栽的加工番茄植株,尽管早疫病菌孢子也大量萌发,但此时番茄植株的抗病性更强,因此早疫病发病较轻,病情指数仅为65.83和70.83。,温、湿度与早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早疫病菌分生孢子适
5、宜萌发温度为2532,湿度越大,萌发率越高。5 月的温度对早疫病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有很大影响,尽管乌鲁木齐地区5月份降雨量为70.9 mm,远高于石河子和呼图壁的45.2 mm和27.8 mm,但因5月日平均温度低于石河子和呼图壁的日平均温度约2,因此乌鲁木齐地区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轻于石河子市和呼图壁县。,空气湿度决定了早疫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尤其是6 月的降雨量多少与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密切相关,6 月降雨量越多,早疫病发生越严重。在田间调查时还发现,田间空气湿度也影响早疫病的发生,同在5 月9 日直接播种和育苗移栽栽培,由于育苗移栽苗植株较大,在相同时期田间郁闭性更强,湿度更大,因此早疫病普遍
6、比直接播种的发生严重。,裸地栽培的加工番茄植株生育进程慢,植株瘦弱,行间通风透光条件更好,因此早疫病发生最轻,病情指数仅为22.66。研究表明,在4 月上中旬适期早播可有效减轻早疫病的发生。,二、品种的抗病性,(一)加工番茄不同品种对早疫病的抗病性鉴定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供试21个加工番茄品种:里格尔87-5、UC-82、98-1、石红12 号、立原8 号、红杂31、红杂34、红杂36、石红3 号、石红4 号、石红6 号、石红9 号、石红15 号、红宝3 号、H-1400、红帆、红运、佳禾004 号、佳禾005 号、佳禾006 号、佳禾009 号。,1.2 叶片病情分级及反应型划分标准
7、 叶片病情分级标准:0 级:叶片无病斑;1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4 以下;2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4 1/2;3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2 3/4,近 一半叶片枯死;4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的3/4 以上,一半 以上或全部叶片枯死。,反应型划分标准:免疫(I):病指为0;抗病(R):病指0.1 20.0;耐病(T):病指20.1 40.0;感病(S):病指40.1 60.0;高感(HS):病指60.1 以上。,1.3 茎部病情分级及反应型划分标准 茎部病情分级标准:0 级:茎秆无病斑;1 级:茎部及其分枝有少量黑色病斑,未连接成 片或凹陷不明显;2 级:1/4 1/2的分枝有病斑,
8、病斑部分凹陷,或连接成环状;3 级:1/2 3/4 的分枝有黑褐色病斑,病斑较 大,部分形成环形缢缩;4 级:3/4 以上的分枝有病斑,茎秆常从缢缩处 断裂,或植株顶端枯死。,反应型划分标准:免疫(I):病指为0;抗病(R):病指0.1 10.0;耐病(T):病指10.1 20.0;感病(S):病指20.1 30.0;高感(HS):病指30.1 以上。,2 小结 经对21 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叶部和茎部抗早疫病鉴定,发现大多数叶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茎部的抗病性也较强,即叶部和茎部抗病性存在一致性;但个别品种也存在叶部感病,但茎部发病较轻的情况。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
9、差异。,在供试的21 个品种中,仅红帆一个品种属叶部耐病、茎部抗病的品种;里格尔、UC-82、石红15号、红宝3 号、佳禾004、佳禾005 等基本上都属感病品种,其它均为高感品种。调查发现,一般茎部发病明显滞后于叶部发病,病情扩展一般也较叶部缓慢。多数品种叶部发病迅速,常导致叶片大量干枯脱落;接种9天 后,叶部和茎部病情基本稳定,此时鉴定,基本可以反映供试加工番茄品种的抗病性情况。,(二)加工番茄品种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的抗性鉴定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可造成世界范围内温室和露地番茄的大量减产,损失高达75%。在有利于病害流行的条件下,利用栽培管理措施和喷洒化学药剂方法控制该病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
10、因此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经济有效措施。,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H5503、石番19、H8504、T737、石番28、石番33、石番29、石红401、屯河26、石番15、H9205、石番18、石番36、石番9 号、T17、H2401、屯河17、H2306、H2206、石番15、H4007、屯河48、石番27、石红206、Q020、美国红太阳、石红306、里格尔(87 5)、石番32、石红307、亚新8 号和石番97 10,共32 个加工番茄品种。,1 2 供试菌株 2011 年从石河子143 团加工番茄病样上分离的Pst4 2,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1 3 方法 各供试品种
11、均用10 cm 10 cm 的营养钵育苗,待番茄长至2 3 片真叶时进行移栽,移栽至与上相同营养钵中,每钵8 株,每个品种设3 个重复,置于20 35的温室中进行管理,严防病虫害。待各供试品种普遍长至7 8 片真叶时进行喷雾接种。,病情分级标准:0 级:植株无病斑;1 级:植株发病叶片小于25%;2 级:植株发病叶片超过25%,小于50%;3 级:植株发病叶片超过50%,小于75%;4 级:植株发病叶片超过75%。,反应型划分标准:免疫(I):病指为0;抗病(R):病指 0.1 20.0;耐病(T):病指 20.1 40.0;感病(S):病指 40.1 60.0;高感(HS):病指 60.1
12、以上。,2 结果 经调查发现,高感品种在接种后第2 天叶背面就出现许多水浸状小点,34 天后开始表现为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随着斑点面积的不断扩大,彼此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型枯斑,有的叶片甚至脱落;在茎秆表面则形成条状褐色斑,其症状与田间叶片和茎秆上的症状完全一致。,耐病品种在第2 天时水浸状斑很少,4天以后开始稀疏的出现针尖大小褐色斑,有的只在叶缘有褐色病变。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8天后病情趋于稳定划分反应型。,3 结论 通过对32 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抗细菌性斑点病的鉴定显示,没有发现免疫和抗病品种。耐病品种有H5503、石番19、H8504、T737、石番28、石番33、石
13、番29 和石红401;,感病品种为屯河26、石番15、H9205、石番18和石番36;其余为高感品种,其中里格尔(87 5)、石番32、石红307、亚新8 号和石番97 10 的病指高达100.00。,(三)加工番茄品种抗细菌性溃疡病的鉴定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番茄在幼苗期感病,损失严重,甚至绝收;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也可造成番茄严重减产,而移栽比直播种植的地块发生几率高。严重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可达80%以上。虽然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番茄上重要的病害,但目前尚无经济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番茄溃疡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是由短杆状或棒状细
14、菌侵染所致的维管束病害。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通过伤口侵入植株。幼苗到结果期都可发病,叶、茎、果实均可受害,主要病症为植株萎蔫。开始下部叶片萎蔫下垂,有时只有一侧或部分小叶萎蔫,后来叶的周缘卷缩,直至全叶变褐枯死。茎上出现条斑,向上下扩展,髓部变褐,严重时造成中空,皮开裂呈溃疡状。果实受害时,开始呈白色圆点,以后病斑中心变成褐色,边缘为白色的晕圈似“鸟眼状”。,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 H2206,H2306,H2401,H5503,H4007,H8504,T17,T737,Q020,里格尔(87 5),美国红太阳,石番9号,石番15,石番18,石番19,石番27,石番28,
15、石番32,石番33,石番35,石番36,石番97 10,石红206,石红306,石红307,石红401,屯河17,屯河26,屯河48,亚新8 号,共30 个加工番茄品种。,1.2 供试菌株 2010 年从奎屯地区加工番茄病样上分离的致病性较强的KT12 2 菌株。,1.3 植株的培育和接种 各供试品种均用10 cm 10 cm 的营养钵育苗,待幼苗长至2 3 片真叶时移栽至与上相同营养钵中,每钵8 株,每个品种设 3 个重复,以里格尔为对照,然后置于20 35的温室中进行管理。待各供试品种普遍长至4 5 片真叶时进行针刺接种。,病情分级标准:0 级:无症状表现;1 级:叶片(或子叶)轻度变黄或
16、萎焉;2 级:叶片(或子叶)中度萎蔫或茎轻度 坏死;3 级:叶片(或子叶)严重萎蔫或茎严重 坏死;4 级:植株死亡。,发病率=(病株数/接种株数)100%病情指数=(病级数值该病级株数)/(病级最高值调查株数)100,划分反应型 根据接种后的发病情况划分反应型,反应型划分标准如下:免疫:病情指数为 0;高抗:病情指数在 10 以下;耐病:病情指数在 11.0 30.0;中感:病情指数在 31.0 60.0;高感:病情指数在 61.0 以上。,2 结果 接种后调查显示,在接种后第7 天时,有的植株在接种处开始出现轻微的坏死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以后在接种处开始出现白色裂口,后期表现为茎秆爆裂,接
17、种症状和田间自然发病的症状相一致;有的植株开始是半边出现萎蔫,随着病情的发展维管束等组织变软变褐,挤压茎秆时有菌脓流出,最后萎蔫死亡;,对照不出现坏死、萎蔫等症状,维管束也不变褐。不同品种间抗病性表现有差异,28 天后病情基本稳定,划分反应类型。,3 结论 通过对 30 个加工番茄品种的抗细菌性溃疡病的鉴定,结果没有发现免疫、抗病或耐病品种。只有石红306、石红401、H2401、石番97 10 和石番18 表现为中度感病,剩余品种均表现为高感,因此加快抗病育种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检疫、采用无病优良品种、利用温汤浸种等方法进行种子消毒,是目前阻止病区持续扩大和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措施。,三、施肥
18、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一)施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氮是作物的生命元素,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因此对加工番茄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深刻而复杂。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不同作物的氮素营养及氮肥施用量做了大量研究,表明土壤中氮素对一般作物产量贡献率可达48.6%79.4%,但氮肥的利用率低,一般在28%41%之间。,加工番茄果实采收期较长,产量高,土壤养分移出量大,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特别是充分的氮磷钾供应是保证加工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因素。在生产中,农民重氮磷肥轻钾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比失调等不合理施肥常导致肥料利用率低、投肥效益下降、产量不高、品质变劣、环境污染等诸多
19、问题。,在我国,许多学者对蔬菜番茄施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蔬菜番茄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对加工番茄施肥的研究虽然也不少,但大都集中在施肥对产量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施肥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及分配的系统研究少。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新疆加工番茄规模化生产中的肥料运筹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 试验在玛纳斯进行,土壤类型为灌耕灰漠土,土壤耕层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供试加工番茄品种为新疆主栽品种里格尔87-5(Liger 87-5)。,表1 020 cm土壤基本农化性状(mg/L),试验设计: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和CK共5个处理,3次
20、重复。处理1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推荐的用量,CK为不施肥对照,各处理具体施肥量见表2。,表2试验各处理施肥总量(kg/亩),磷肥与微肥:作基肥一次施入;氮肥:基肥施入20%,35%作始果肥(第一 穗果实直径长至2 cm大小时),25%在第1次采摘后灌水时施入,20%在 第2次采摘后灌水时施入;钾肥:基肥施入30%,30%作始果肥,40%在果摘后第1次灌水时施入。,小区面积为316 m 9125 m=3313 m2,田间随机排列,3月31日播种,4月10日出苗,加工番茄行距55 cm,株距30 cm。田间管理同当地常规管理,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追肥随水施入。2 试验结果,表3加工番茄氮磷钾肥料平均
21、经济产量,N:4.08元/kg,P2O5:5.39元/kg,K2O:4.17元/kg,FeSO4:0.5元/kg,MnSO4:4.8元/kg,ZnSO4:7.2元/kg,加工番茄:0.31元/kg;同一列中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3小结3.1加工番茄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呈“S”型增长;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果实中。氮磷肥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每株干物质最大积累量;施钾肥可以使干物质积累时间更趋于集中,使加工番茄成熟期提前。,3.2加工番茄在盛果期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特点:植株体内氮钾的含量远远高于磷的含量;果实和叶中氮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氮的含量;各部位含磷量的大小顺序为果实叶茎;各部位含钾
22、量的大小顺序为果实茎叶;果实中的氮磷钾含量都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从施肥对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来看,施氮对成熟期各部位的氮磷含量影响不大,但可以明显提高叶和茎中钾素的含量;施钾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成熟期叶和茎中钾的含量,还可以提高果实中氮的含量。,3.3 合理的施肥(N 18kg,P2O5 10kg,K2O 10kg,FeSO4 2kg,MnSO4 1.7kg,ZnSO4 0.5kg/亩)可以使加工番茄增产57%,每亩增收506元。氮素对加工番茄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磷素和钾素;要达到加工番茄增产增收的目的,氮磷钾合理配施是关键,特别是氮磷的配施尤为重要。,3.4测土推荐施肥处理加工番茄产
23、量在6112 kg/亩时,吸收N 20.03 kg/亩、K2O 3.52 kg/亩、K2O 18.97 kg/亩,N P2O5 K2O=10.180.95.每形成1000 kg果实产量的养分吸收量为N 3.28 kg、P2O5 0.58 kg、K2O 3.10 kg。,(二)膜下滴灌氮、磷、钾耦合效应 对 加工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加工番茄生产需要大量肥料,但关于其膜下滴灌氮、磷、钾肥料用量与加工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较少。研究采用3414 完全实施方案,研究不同肥料处理与加工番茄产量的关系,寻找出氮、磷、钾最佳肥料比例,探讨番茄需肥规律、施肥效益等,为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更好的指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提高 加工 番茄 产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5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