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路的分析方法(35).ppt
《2电路的分析方法(3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电路的分析方法(35).ppt(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简单电路由单回路或用串并联可化简成单回 路的电路。,复杂电路无法用串并联化简成单回路的电路。,电路的常用分析方法有:等效变换、支路电路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等。,例:对于复杂电路(如下图)仅通过串、并联无法求解,必须经过一定的解题方法,才能算出结果。,如:,本章主要介绍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2-1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一、电阻的串联,R=R1+R2+Rn=,分压作用:,二、电阻的并联,也可写成:,(G=1/R 称电导,单位为西门子),今后电阻并联用“/”表示,例:1/R2,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电路元件主要分为两类:,无
2、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有源元件独立源、受控源。,独立源主要有:电压源和电流源。,定义:能够独立产生电压的电路元件。,电压源分为:理想电压源和实际电压源。,一、电压源,1.理想电压源(恒压源):RO=0 时的电压源.,特点:,(3)电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2)电源内阻为“RO=0”。,(1)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恒定。,(4)理想电压源不能短路,不能并联使用。,伏安特性,电压源模型,2.实际电压源,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设:E=10V,当R1 R2 同时接入时:I=10A,例,恒压源特性中不变的是:_,E,恒压源特性中变化的是:_,I,_ 会引起 I 的变化。,外电路的改变,I 的变化
3、可能是 _ 的变化,或者是_ 的变化。,大小,方向,+,_,I,恒压源特性小结,E,Uab,a,b,R,1.理想电流源(恒流源):RO=时的电流源.,特点:(1)输出电流恒定。,(3)输出电压由外电路决定。,(2)理想电流源内阻为无穷大(RO=)。,(4)理想电流源不能开路,不能串联使用。,二、电流源,2.实际电流源,电流源模型,恒流源两端电压由外电路决定,设:IS=1 A,恒流源特性小结,恒流源特性中不变的是:_,Is,恒流源特性中变化的是:_,Uab,_ 会引起 Uab 的变化。,外电路的改变,Uab的变化可能是 _ 的变化,或者是 _的变化。,大小,方向,理想恒流源两端可否被短路?,恒流
4、源举例,当 I b 确定后,I c 就基本确定了。在 IC 基本恒定的范围内,I c 可视为恒流源(电路元件的抽象)。,晶体三极管,I,E,R,_,+,a,b,Uab=?,Is,原则:Is不能变,E 不能变。,电压源中的电流 I=IS,恒流源两端的电压,恒压源与恒流源特性比较,Uab的大小、方向均为恒定,外电路负载对 Uab 无影响。,I 的大小、方向均为恒定,外电路负载对 I 无影响。,输出电流 I 可变-I 的大小、方向均由外电路决定,端电压Uab 可变-Uab 的大小、方向均由外电路决定,1、理想电源串联、并联的化简,电压源串联:,电流源并联:,(电压源不能并联),(电流源不能串联),三
5、、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等效互换的条件:对外的电压电流相等(外特性相等)。,Uab,2、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等效互换公式,则,等效变换的注意事项,“等效”是指“对外”等效(等效互换前后对外伏-安特性一致),,对内不等效。,(1),时,例如:,RL=,注意转换前后 E 与 Is 的方向相同,(2),(等效互换关系不存在),(4)理想电源之间的等效电路,a,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可去掉,a,b,a,b,a,b,R,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元件可去掉,应用举例,(接上页),R1,R3,Is,R2,R5,R4,I3,I1,I,(接上页),IS,R5,R4,I,R1/R2/R3,I1+I3,
6、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KCL和KVL列出独立电流、电压方程联立求解各支路电流。,解题思路:根据基氏定律,列节点电流 和回路电压方程,然后联立求解。,2-4 支路电流法(复杂电路求解方法),解题步骤:,1.对每一支路假设一未 知电流(I1-I6),4.解联立方程组,对每个节点有,2.列电流方程(N-1个),对每个回路有,3.列电压方程(B-(N-1)个),例1,节点a:,列电流方程(N-1个),节点c:,节点b:,节点d:,b,a,c,d,(取其中三个方程),列电压方程(选取网孔),b,a,c,d,支路电流法小结,解题步骤,结论,1,2,对每一支路假设一未知电流,1.假设未知数时,正方向可任
7、意选择。,对每个节点有,1.未知数=B,,4,解联立方程组,对每个回路有,根据未知数的正负决定电流的实际方向。,3,列电流方程:,列电压方程:,2.原则上,有B个支路就设B个未知数。,(恒流源支路除外),例外?,(N-1),2.独立回路的选择:,已有(N-1)个节点方程,,需补足 B-(N-1)个方程。,一般按网孔选择,支路电流法的优缺点,优点: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 方法之一。只要根据克氏定律、欧 姆定律列方程,就能得出结果。,缺点:电路中支路数多时,所需方程的个 数较多,求解不方便。,支路数 B=4须列4个方程式,例,解:支路数 B=3 节点数 N=2,电源IS和E已知,求I2 和
8、I3。,IS+I2-I3=0,因为Is已知,因此只需再列一个电压回路方程,I3R3+I2R2 E2=0,联立求解,最后得:,I2、I3,问题的提出:在用克氏电流定律或电压定律列方程时,究竟可以列出多少个独立的方程?,关于独立方程式的讨论,设:电路中有N个节点,B个支路,N=2、B=3,小 结,则: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有(N-1)个 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有(B-N+1)个,1,+,+,-,-,3V,4V,1,+,-,5V,I1,I2,I3,结点电位的概念:,2-5 结点电压法,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点选得不同,电路中其它各点的电位也将随之改变;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不会因参考点的不同而改变。,
9、注意:电位和电压的区别,参考电位在哪里?,结点电位法:以结点电位“VX”为未知量,结点电位法解题思路,假设一个参考点,令其电位为零,,求其它各结点电位,,求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结点电位方程的推导过程:,(以下图为例),I1,则:各支路电流分别为:,设:,结点电流方程:,A点:,B点:,将各支路电流代入A、B 两结点电流方程,然后整理得:,其中未知数仅有:VA、VB 两个。,结点电位法列方程的规律,以A结点为例:,方程左边:未知结点的电位乘上聚集在该结点上所有支路电导的总和(称自电导)减去相邻结点的电位乘以与未知结点共有支路上的电导(称互电导)。,方程右边:A结点的电激(电源)流之和(流入为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路 分析 方法 3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5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