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失血病人的液体复苏与输血.ppt
《急性失血病人的液体复苏与输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失血病人的液体复苏与输血.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失血病人的液体复苏与输血,外伤或手术可引起急性失血;急性失血未必都要输血;有输血指征不一定要输全血;只有合理输血,才能节约用血。节约用血的措施有三条:一是杜绝不合理用血;二是开展成分输血;三是提倡自体输血。,一、病理生理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临床症状取决于失血量和速度。失血量15%血容量,心率,无休克症状。20%早期休克 30%明显休克 40%重度休克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诊断的难点在于发现早期(代偿期)休克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而不是输血)。,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失血早期血液未稀释,Hb和Hct可正常;大量扩容后,RBC可能被过度稀释;失血伴有功能性细
2、胞外液转移到第三间隙而使血液浓缩。,失血后的代偿机制和液体转移 1.血流重新分布:转向心和脑(自身输血)2.组织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自身输液)失血1000ml,最初达120ml/h,渐 减慢 失血2000ml,5001000ml/第1h,3.组织间液向细胞内转移 这种液体转移与细胞膜受损,Na+-K+-ATP酶活性下降有关;*急性失血时血容量,组织间液。组织间液近似于晶体盐溶液*不用晶体液补充这种“额外”减少,导致严重后果(急性肾衰)。,体液间隙和体液分布,体液(约占体重60%)细胞外液20%细胞内液40%血管内 组织间液(细胞内间隙)5%15%血容量 约体重 7%正常成人血容量为7075m
3、l/kg体重,二、扩容治疗 初期扩容 不同液体的扩容效果 5%白蛋白500ml 25%白蛋白100ml 细胞外 细胞内 细胞外 细胞内 500ml 血管 组织血管 组织 内 间隙 内 间隙 450ml 50ml 450ml 350ml 平均扩容效果略小于1 平均扩容效果略小于5范围:扩容250750ml 范围:扩容300600ml(休克病人早期扩容不能 使用分子量大的胶体液),5%GS 3000ml 等渗含钠液3000ml 细胞外 细胞内 细胞外 细胞内 1000ml 3000ml 血管 组织 血管 组织 内 间隙 2000ml 内 间隙 250ml 750ml 750ml 2250ml 扩容
4、效果1/12 扩容效果1/4,影响因素:*原先容量丢失程度*扩容治疗是否足够*原先胶体渗透压(COP)*毛细血管通透性,1.首批晶体液扩容 早期有效扩容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和组织间液都很重要;动物实验证实先输晶体液好;经验证明首批扩容液应“先晶后胶”;晶体液用量至少为失血量的34倍;,动物实验表明(犬),单纯输注全血,红细胞也补充,血容量得到补充,组织间液缺少28%,死亡率70%,全血+血浆,组织间液缺少30%,死亡率80%,平衡盐溶液+红细胞,存活率达70%,首批2000ml林格氏乳酸钠液已作为常规复苏措施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输入后的反应 迅速反应 短
5、暂反应 无反应生命体征 恢复正常 短暂改善 无改善估计失血量 20%20%40%40%追加晶体液 不一定 必 需 必 需输 血 不一定 需 要 急 需备 血 配血备用 配好即输 紧急发血手术干预 有可能 很可能 极有可能,电解质溶液(含钠液,或“晶体液”),Na+Cl-HCO3-K+Ca+乳酸根 葡萄糖 生理盐水 154 154(0.85-0.9%)林格氏液 154 162.5 4 4.5 林格氏乳酸 145 108.5 4 4.5 45 钠液(平衡液)5%葡萄糖 154 154 5 氯化钠溶液正常血浆 142 103 27 5 5电解质浓度,全血和血浆虽能扩容,但扩容时未必需要。2.胶体液扩
6、容*人造胶体液(血浆代用品,代血浆)1.右旋糖酐(中分子、低分子)2.明胶制剂:琥珀酰明胶(佳乐施,血定安)脲联明胶(海脉素,血代,菲克血隆)3.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万汶,贺斯等)*血浆蛋白制品(白蛋白,PPF)*血浆(不宜作扩容剂),未充分补充晶体液之前,不宜补充胶体液:有些胶体液的COP血浆,把组织间隙的水分吸入到血管内发挥扩容,加重组织间隙脱水;人造胶体分子量大小不等,大分子扩容,小分子利尿,医生误认为血容量已补足。失血量30%血容量,加用胶体液。“晶”与“胶”的比例:2:1或3:1,三、贫血时的代偿机制心肺功能正常,机体对贫血耐受力很强。代偿机制有三方面:氧吸取率 正常人静息时有
7、70%的氧未被摄取;未被吸取的氧可通过摄取率被机体利用;严重贫血时氧运送量降低一半,由于摄取率,氧耗量维持恒定。,心输出量 心脏贮备力好的贫血病人,心输出量可增加5倍;急性贫血时,最初心输出量的增加靠心率;血容量补足后,心肌收缩力,每搏输出量;血液稀释血粘度外周血管阻力心输出量。,Fick公式:,DO2=1.34SaO2 HbCO 10 DO2:氧输送;SaO2:动脉血氧含量;CO:心输出量 影响氧输送(DO2)的因素主要是心输出量(CO)和血红蛋白浓度(Hb),而CO减少的威胁要大于Hb 浓度的降低。,氧离曲线右移 Hb90100g/L开始右移 Hb65g/L明显右移,有利于组织摄氧。*有心
8、肺疾患的病人对贫血的耐受力差;*严重创伤或感染代谢率氧耗量,耐受力。,四、输血指征围手术期输血指征*传统的10/30指征于1941年提出曾被广泛认同。即 Hb100g/L两组对比,术后死亡率分别为5%和3.2%,无显著性差异。为此,1988年美国NIH建议把输血指征降到70g/L。,目前认为,输血指征应根据病情综合考虑。*有心肺疾患或低氧血症的病人,输血指征定在100g/L;*无心肺疾患的年轻病人,Hb在80100g/L可以耐受手术。,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指征*大量失血后,补液扩容只能恢复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流灌注。*如有明显贫血,必须输注红细胞,才能纠正组织缺氧。*失血量20%血容量,只要输液,不
9、必输血;*失血量20%血容量,Hct0.30需要输血;,部分病人需要大量输血。大量输血:24h内输血量自身血容量。*严重创伤或合并感染,代谢率和氧耗量,Hct提高到0.35可降低死亡率。,认识上的误区是:术前无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3.总想用全血,全血无法获得,就用红细胞与血浆搭配 必须明确的问题是:如无心肺疾患,病人对贫血耐受力强;对于能耐受的贫血,用输血治疗不合理;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输血有风险,决定是否输血应权衡利弊。,五、输红细胞还是输全血全血和红细胞的优缺点,全血和红细胞输注优缺点比较 全 血 红
10、 细 胞提高携氧能力兼扩容 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携氧能力必须同型输血 同型或相容含全部抗凝保存液 抗凝剂随血浆除去血浆中含较多K+、“保存损害产物”随血浆除去NH3、乳酸 含较多白细胞、血小板碎屑 白细胞、血小板碎屑较少不能用于分离其它血液成分 一血多用,输红细胞的适应证*血容量补足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 能力;*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输红细胞为好;*红细胞用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病人,不良反 应少;*添加剂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列为首选。,输全血的适应证*全血能同时补充血容量和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全血可用于失血量大且有进行性失血的休克病人。*急性失血失掉的是全血,补充的全血并不“全”。*全血中粒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失血 病人 液体 复苏 输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5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