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恒德)中文说明书.docx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恒德)中文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恒德)中文说明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恒德)中文说明书警示语患有痴呆相关精神病的老年患者死亡率增加-与安慰剂相比,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时,患有痴呆相关精神病的老年患者有死亡率增加的风险。对在患有痴呆相关精神病的老年患者中进行的17项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平均众数治疗时间为10周)的分析发现,药物治疗组患者死亡的危险性是安慰剂对照组的1.6L7倍。在一项典型的10周对照临床研究中,药物治疗组的死亡率约为4.5%,安慰剂对照组为2.6%。虽然死亡原因各异,但是大多数死亡源于心血管病(如心力衰竭、猝死)或感染(如感染性肺炎)。恒德8(利培酮)未被批准用于治疗痴呆相关的精神病。【通用名称】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商品名称】恒德【
2、英文名称】RisperidoneforDepotSuspens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LipeitongWeiqiu【成份】活性成份:利培酮化学名称:3-2-4-(6-S-l,2-苯并异嗯嗖3基)-1-哌咤基乙基-6,7,8,9-四氢-2-甲基-4H-P比嘘并1,2-。喀混-4-酮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23H27FN4O2分子量:410.49辅料:注射用利培酮微球:7525DLJNl(聚-(d,l)-丙交酯-连-乙交酯)、无水乙醇、乙酸乙酯、苯甲醇、聚乙烯醇、注射用水专用溶剂:装甲基纤维素钠40mPa.s.氯化钠、二水磷酸氢二钠、聚山梨酯20、无水柠檬酸、氢氧化钠、注射用水【性状】
3、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白色至类白色粉末状细粒。专用溶剂:无色的澄明液体。【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规格】(1)25mg(2)37.5mg(3)SOmg【用法用量】首次使用利培酮的患者,使用本品前推荐用口服利培酮先测试耐受性。应当使用附带的注射用针头,采用适当的针头进行臀部深层肌肉或三角肌注射的方法每2周注射1次本品。三角肌注射的患者应使用1英寸的针头在左右两臂交替注射。臀肌注射的患者应使用2英寸的针头在左右两侧半臀交替注射。不得静脉给药。请参见使用和操作指南。成人,推荐剂量为25mg肌肉注射,
4、每2周1次。某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例如37.5mg或50mg。不推荐剂量高于每2周SOmgo在首次注射本品之后3周的延迟期内,应当保证充分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参见【药代动力学】)。剂量上调的频率不得超过每4周1次。在首次采用调整后的较高剂量注射后的3周之内,无法预测剂量调节的效果。老年人:推荐剂量为25mg肌肉注射,每2周1次。在首次注射本品之后3周的延迟期内,应当保证充分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肝肾损害:未在肝肾损害的患者中进行过本品的研究。如果肝肾损害的患者需要接受本品治疗,建议在第1周以每日2次,每次05mg的剂量开始利培酮口服。第2周时可以给予每日2次,每次Img或2mg的剂量。如果
5、至少可以耐受2mg的口服剂量,则可以每2周注射1次25mg本品治疗。儿童:尚未在低于18岁的儿童中开展过本品的研究。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相关的停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12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本品治疗组因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的患者比例(11%;22/202例)低于安慰剂组(13%;13/98例)。临床试验数据在一项临床试验中评价本品的安全性,23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至少接受本品一个剂量的治疗。2392例患者中332例患者在参加一项12周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时接受了本品的治疗。332例患者中202例接受了25或50mg本品的治疗。在其他临床试验中,治疗的条件和持续时间均有很大的区别,包括双盲、固定剂量和
6、可变剂量、安慰剂或活性对照试验和开放期试验,住院和门诊患者,短期(至12周)和长期(至4年)给药(交叉分类)。除了精神分裂症试验外,安全性数据还来自两项其他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数据-精神分裂症在一项精神分裂症患者12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不少于2%的本品组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ADR)列于表Io表1:在12周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不少于2%的本品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机住系EH*ar分臾不良反应N称本届25me%木aSOme(nlO3)“安碗加(n-98)%染及侵染类庾6上吁吸运3家O各类冲鉴*统疾病义务b152I12殍RI5971141
7、1644O荏声O3OfS223*取21OZ碎:MjRNOO04*灰A就彻快用3O中限*稼、JW及极Re根疝吆吟423冉宏充血2QOkM*6疾而及他57IriTO71WX匕不136O您心34S13O口至成分泌过去4IO虎联及皮下组依夫妻总座也22O/我王运OO乔Jsa内黄E及一陋枳小相凡Zf本3套狒外61至“性疾衣及毋我背鱼氏皮血W36OWJJO3O夕卜E水肿231,冬由41O龙石21O缶三ErtWlJ542小承因fK411MG43MfUttft4本夕卜系埃旃HHj为甘ItS如Ul矶I7如U:和运动百容S”而人的不雌f括不和1踝云力不良事件的剂量依赖性锥体外系症状:在本品3个剂量(25mg、50
8、mg和75mg)的12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采用两种方式测量锥体外系症状(EPS),包括:(1)EPS的自发报告率;(2)从基线到终点锥体外系症状分级量表(ESRS)总分(帕金森症、肌张力障碍和运动障碍的分量表评分之和)的变化。如表1所示,25mg本品组EPS相关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50mg本品组EPS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与安慰剂组相比,本品组患者终点时总ESRS评分较基线变化的中位数,50mg组未显示恶化,且25mg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安慰剂组:0;25mg组:-1;50mg组:O)o生命体征的变化:直立性低血压和心动过速与利培酮有关。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25mg或50mg
9、本品治疗组2%的患者出现了直立性低血压(参见【注意事项】)。体重变化:在这12周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本品组9%和安慰剂组6%的患者在终点时体重增加超过7%o实验室检查:常规的血清化学、血液学或尿液检查有潜在的重要变化的本品组患者比例与安慰剂组相似或更低。而且没有患者因上述检查项的变化而停止治疗。心电图(ECG)变化:在12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对25mg或50mg本品组的202例患者和安慰剂组的98例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评估。在本品的治疗期内,QTe间期与安慰剂组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ridericiaS公式和线性校正因子)。在多个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组间比较中,口服利培酮组的EC
10、G参数(包括QT间期、QTC间期、PR间期和心率)较基线期变化的平均值与安慰剂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多个适应症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对口服利培酮的所有剂量组进行汇总分析,利培酮组患者的心率平均每分钟增加1次,而安慰剂组无变化。在短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试验中,口服利培酮高剂量组(816mg/日)心率增加的平均值高于安慰剂组(46次/分钟)。疼痛判定和注射部位反应用直观类比标度评价患者报告的注射疼痛的平均强度(0:无痛100:疼痛无法忍受),从首次注射至末次所有治疗组均降低了,安慰剂组从16.7降至12.6,25mg组从12.0降至9.0,50mg组从18.2降至11.8。在第6次注射后(第10周),研究
11、者的等级评定表明,1%的25mg或50mg本品组患者出现过注射部位发红、肿胀或硬结。其它临床试验数据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活性代谢物,因此这两个化合物(包括口服和注射剂型)的不良反应特征具有相关性。下述部分包括了在临床试验中报告的利培酮和/或帕利哌酮的其他不良反应。表2a中列出了不少于2%的精神分裂患者报告的利培酮和/或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表2a:不少于2%的精神分裂患者报告的利培酮和/或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系统/器官分类不良反应名称精神病类激越、焦虑、抑郁、失眠*各类神经系统疾俄静坐不能*、帕金除症*心脏器官疾病心动过速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鼻充血胃肠系统疾病腹部不适、腹泻、呕吐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
12、病皮疹各种肌肉骨筋及结缔组织疾病背痛、肌痉挛、骨骼肌肉性痛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水肿*失叫包括,入睡困难、中间易醒型失眠:总坐不能包括I运动机能亢进症、不宇腿综合征、躁动:帕金毒症包括,运动不能、运动徐援、齿轮样强直、流涎、锥体外系症状、眉间反射异常、肌肉强直、肌紧张、肌肉骨骼强直:水肿包括】全身水肿、外周水肿、凹陷性水肿。表2b中列出了少于2%的精神分裂患者报告的利培酮和/或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表2b:少于2%的精神分裂患者报告的利培酮和/或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系统/器官分类不良反应名称,感染及侵染炎疾病耳部感染、感染、流行性感目、鼻窦炎免疫系统疾病超敏反应代谢及营养类疾病食欲下降、食欲增加
13、精神病类意识模糊状态、性欲降低、梦魔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体位性头晕、构音不良、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眼器官疾病提光耳及迷路类疾病耳病心脏器官疾薪心动过缓、传导障碍、心电图异常、心电图QT间期延长、心悸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呼吸困难、咽喉疼痛、哮鸣肝胆系统疾病谷氨酸转移酹升在、阳酹升高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瘙柞症、脂溢性皮炎、皮肤病变各种BMlW及结缔组织疾病关节僵直、肌无力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尿失禁生殖系统及乳腺疾俄乳房不适、射精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溢乳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胸部不适、情绪异常、注射部位反应,运动障碍包括:手足徐动症、舞蹈病、舞蹈r足徐动症、匹动失调、肌肉抽搞和肌阵季。表2c中列出了在
14、其他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但在本品(25mg或50mg)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未报告的利培酮和/或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表2c:在其他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但在本品(25mg或50mg)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未报告系统/器官分类不良反应8称感染及侵染类疾病螭性皮炎、支气管炎、蛙窝组织炎、膀胱炎、眼部感染、局部感染、甲真菌病、感染性肺炎、呼吸道感染、皮下脓肿、扁桃体炎、尿路总染、病毒感染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贫血、嗜酸粒细胞il数增多、红细胞比容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汁数降低免控系统疾病速发过敏反应内分泌系统疾病尿格检出、高催乳素血症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厌食、血胆固醇开高、血甘油三酯升高、高血精症、高胰岛素血症、
15、烦渴精神病类性快感缺失、情感迟钝、睡眠障碍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平衡疾病、脑血管意外、胸血管疾病、惊厥、协调功能失常、意识水平卜降、处双病昏迷、肌张力障碍八头部震、意识丧人、种“、抑制剂恶性综合征、精神运动功能亢进、迟发性运动障碍、刺激反Z消失眼器官疾病结膜炎、干眼、眼动障碍、眼转动、眼睑缘结痂、青光眼、流泪增加、眼充血律及迷路犬疾病耳鸣、眩晕心脏器官疾病历室传导阴沛、体位性心动过速综件征、案性心州不齐加管与淋巴管类疾病潮红、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发音困难、鼻却、换气过度、吸入性肺炎、肺充血、啰音、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充血胃肠系统疾病居炎、吞咽困难、大便失禁、球状硬便、肠胃气胀、
16、胃肠炎、肠阻塞、肿舌肝胆系统疾病忖数胸升高皮肤及皮卜组织类疾病药疹、湿疹、红风、皮肤角化症、皮肤变色、皮肤病损、尊麻疹各种肌肉骨骷及结缔组织疾病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关节肿胀、颈痛、姿势异常、横纹肌溶解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排尿困难、尿频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乳腺分泌物、乳房充血、乳房照大、男性乳房发育、月经不调*、月经延迟、性功能障碍、阴道分泄物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体温降低、体温升高、寒战、不舒服、药物戒断综合征、面部水肿、硬结、不适、四肢发冷、口渴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趺倒、操作性疼痛惊厥包括:IB痫大发作性抽搐:肌张力障碍包括:睑怪挛、颈肌痉挛、前弓反张、面肌痉挛、肌张力亢进、喉痉挛、肌肉
17、不自主收缩、肌强直、眼球旋动、角乃反张、口咽径手、侧弓反张、痉笑、手足搐搦、舌麻卿、舌痉掌、斜颈、牙关紧闭:月经不调包括:月经不规律、月经摊发的利培酮和/或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上市后首次判定为利培酮和/或帕利哌酮不良反应的不良事件列于表3。不良反应按自发报告率分类:十分常见21/10常见21/100,且1/10偶见21/1000,且1/100罕见V1/10000,且1/1000十分罕见1/10000,包括单独的病例。未知,无法根据现有数据估算。依据自发报告率,以下不良反应按频率分类列于表3o表3:利培酮和/或伯利喉酮在上市后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按自发报告率分类评估血液及淋巴系统疾
18、病十分罕见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内分泌JK或疾病十分罕见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谢代*及营养类疾病十分罕见第尿病酮症酸中毒、精尿病、低脑、水中毒精神病类十分罕见紧张症、躁狂、梦游症、睡眠相关进食紊乱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十分罕见味觉障碍眼卷官疾病十分军见视网膜动脉闭塞,虹膜松弛综合征(术中)心脏暑官疾病十分罕见房颤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十分罕见深静脉血栓形成、肺伦塞呼吸系统、庾及纵隔疾病十分罕见睡眠呼吸哲停综合征厢系蝶疾病十分罕见腴腺炎、肠闭塞肝胆系或疾病十分罕见黄疸皮肤及皮下粗细类疾病十分罕见脱发、血管性水肿、StccnsJohiMn.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肾JK及泌尿系统疾病十分罕见尿潴留妊娠期、产1穗及
19、Bl产期状况十分罕见新生儿药物戒断综合征生理K统及乳喇十分罕见阴茎异常勃起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十分罕见体温过低、注射部位脓肿、注射部位绦窝织炎、注射部位囊肿、注射部位血肿、注射部位坏死、注射部位溃疡a仅在使用本剂型,存在可导致右至左分流的心内缺损(例如:卵城孔开放)的患者中报?:=上市后数据中,有十分罕见的病例报告了耐受口服利培酮的患者在注射本品后发生速发过敏反应。【禁忌】已知对利培酮、帕利哌酮或本品中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注意事项】对于从未使用过利培酮的患者,建议在给予本品治疗之前先确定对口服利培酮的耐受性。老年痴呆患者总死亡率对包括本品在内的几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进行的17项对照试验汇总
20、分析结果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老年痴呆患者的死亡率较安慰剂组有所增加。在对此类人群用本品进行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本品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4.0%和3.1%。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6岁(范围在67100岁之间)。与吠塞米合用在对老年痴呆患者使用本品进行的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利培酮与吠塞米合并用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单独使用利培酮或吠塞米的患者,分别为7.3%(平均年龄89岁,范围7597岁)、3.1%(平均年龄84岁,范围7096岁)和4.1%(平均年龄80岁,范围679。岁)。在4项临床试验中的2项观察到了合用吠塞米和本品的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现象。尽管尚未找到明确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来解释这
21、一现象,并且患者的死亡原因也不相同,但对老年患者合并给予利培酮和陕塞米时需谨慎评估风险利益。在服用利培酮并合用其它利尿剂的患者中,并未出现以上死亡率增加的现象。由于脱水是老年痴呆患者很重要的致死因素,所以应尽量避免脱水的发生。脑血管病不良事件(CAE)在老年痴呆患者(平均年龄85岁,范围7397岁)的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发现口服利培酮组含致死的脑血管疾病的不良事件,包括脑血管意外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本品未被批准用于痴呆相关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参见【警示语】:患有痴呆相关精神病的老年患者死亡率增加)。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以及粒细胞缺乏症曾报告过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本品
22、)出现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事件。在上市后监督期间,粒细胞缺乏症的报告十分罕见(1/10000例患者)。在开始治疗的几个月,应对具有白细胞显著降低或药物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史的患者进行监测,在没有其他诱发因素的情况下,一旦发现白细胞有显著降低,则应考虑停用本品。对于临床上显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仔细监测是否有发热或其他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或体征,应立即进行治疗。对于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嗜中性细胞绝对计数1X1O9L)的患者,应停止使用本品,并随访监测白细胞计数,直至恢复正常。i脉血栓栓塞(VTE)曾报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发生静
23、脉血栓栓塞的病例。由于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常会出现患VTE的风险因素,因此在本品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判断VTE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迟发性运动障碍(TD)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能出现潜在不可逆性、不自主、运动障碍综合征。虽TD在老年患者中显示了富患病率,特别是在老年女性中,但是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初期,无法依据患病率来预测出可能出现TD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导致TD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随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和总蓄积剂量的增加,发生TD的风险及变为不可逆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尽管非常罕见,但在低剂量的相对短期治疗后,患者仍有可能发生TDo若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使TD部分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射 用利培酮微球 恒德 中文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5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