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ppt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ppt(5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接口技术,目 录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3第2章 Intel系列微处理器.30第3章 80486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52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96第5章 存储系统 171第6章 输入输出方式及中断系统 210第7章 可编程接口芯片 251第8章 外设接口技术 374第9章 总线 440,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1.1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1.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 1.1.2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组成 1.2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基本工作过程 1.2.1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2.2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1.2.3微型计算机基本工作过程,1.3微型计
2、算机的运算基础 1.3.1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3.2计算机的基本运算方法1.4典型微型计算机 1.4.1主要性能指标 1.4.2PC系列微型计算机 1.4.3微型计算机中的主要计算机技术 1.4.4 微型计算机类型 1.4.5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1.1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1.1.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图1-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组成,1.1.2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组成。,1.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基本工作过程 目前各种微型计算机的硬件均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
3、出设备这几部分组成,如图1-2所示。根据总线的组织方式,可把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分为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和双层总线结构。,图1-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框图,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图1-3 单总线结构的微型计算机,图1-4双总线结构微型计算机,3.双层总线结构,图1-5 双层总线结构微型计算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数据总线 DB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是双向总线。地址总线 AB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CPU发出的地址信息,是单向总线。地址信息用于找寻存储器或外设,AB总线的位数决定了外界存储器最大的存储容量 控制总线 CB 控制总线是微处理器向各部件发出的控制信息、时序信息以及
4、外部设备发送到微处理器的请求信息的总称。控制总线中每一根线的方向都是一定的、单向的,但作为整体来看则是双向的。,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1.微处理器,图1-6 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指挥中心,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阵列)以及内总线组成。(1)运算器 运算器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由累加器Acc、暂存器TMP、算术逻辑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和一些逻辑电路组成。(2)控制器 控制器是指令执行部件,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指令译码)和执行指令,由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和操作控制电路三个部件组成。(3)寄存器组 在微处理器内部的寄存器组中
5、,主要由通用寄存器和专用寄存器组成。,通用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的作用是暂时存放ALU需要用到的数据,方便完成各种数据操作。专用寄存器 它们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有特殊功能,如程序计数器PC、堆栈指示器SP等。程序计数器PC 程序计数器PC用于存放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在存储器中存放的地址,通常称为PC指针。堆栈及堆栈指示器SP 堆栈一旦形成就必须遵循先进后出FILO(First In Last Out)的原则对栈区的数据进行操作。如图1-7.,图1-7 堆栈区示意图,2.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存储器的性能通常用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来描述。如图1-8。3.输入输出接口 该接口是CPU
6、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它们通过总线与CPU相连,简称I/O接口。4.输入输出设备 使用微型计算机就必须进行人机交互,将外部信息传送到微型计算机称为输入操作;将微型计算机的运行结果传送出来称为输出。能完成信息输入或输出的设备称为输入输出设备,二者也合称为外部设备。,图1-8 存储器单元与地址的关系,1.2.3 微型计算机基本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核心是CPU,了解CPU的工作过程对于理解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非常重要。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模型机执行简单程序为例,说明程序的执行过程:,本段程序已放入内存指定位置,内部结构如图1-9所示:,图1-9 假想模型机与程序执行示例,1.3 微型计算机的
7、运算基础1.3.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机器数和真值 在计算机中,无论数值还是符号,都是用0或1来表示。通常用最高位做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2.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原码:在机器数中,将最高位作为符号位,其余二进制位表示该数的绝对值的表示方法叫做原码表示法。反码:正数的反码表示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其对应的正数的各位取反,符号位为负。补码:正数的补码表示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将其对应的正数的各位取反后再加1,符号位仍为负。,3.编码 编码是为了在特定场合下方便使用而制定的一种数字代号。计算机中常用的编码有两种(BCD码和ASCII码),是为方便进行特定计算而制定的编码规则。(1)
8、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BCD码)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进制数的编码方法叫做BCD码。见表1-1。在计算机里BCD码的表示方法又分为两种:分离BCD码和组合BCD码。,表1-1 十进制数与BCD码对照表,分离BCD码 用1个字节表示1位十进制数,低4位为BCD码,高4位补0。用这种方式表示的BCD码叫做分离BCD码,见表1-2。组合BCD码 在1个字节中,用低4位表示1位BCD码,同时高4位也表示为1位BCD码,即在1个字节中同时表示两位十进制数。(2)字母和符号的编码(ASCII码)ASCII码表示与分离BCD表示很相似,低4位都是相同的,均用00001001表示09,差别仅在高4位,ASC
9、II码不是0000而是0011。详见附录1-1。,表1-2 十进制数与分离BCD码对照表,1.3.2 计算机的基本运算方法 计算机中CPU能直接提供的运算有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1.补码运算及溢出判别(1)补码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若进行 X+Y运算,则利用CPU内部的加法器可直接计算得到。若进行X-Y运算,则需将其转换为X+(-Y),此时只需将-Y转换为补码,仍可通过加法器来实现。,(2)溢出的判断 当进行带符号数计算时,如果计算的结果超出了二进制带符号数的表达范围,就被称为溢出。对运算结果是否有溢出的判断,可通过“双进位”法来进行。,2.BCD码运算及十进制调整 由于计算机总是将数据作为二进制数
10、来进行运算,在利用指令进行算术运算时,是按“逢16进一”的法则进行,而日常生活中采用的十进制运算均是按“逢10进一”法则进行的,故两种计算方法中相差6。因此,需要进行“十进制调整”。十进制调整的规则如下:若BCD码加法运算结果中出现无效码或出现进位,则在相应位置再加6。若BCD码减法运算结果中出现无效码或出现借位,则在相应位置再减6。实际上,分离BCD码的十进制调整处理方法略有不同,在高4位上还需加F。,3.逻辑运算 逻辑运算是按照二进制的最小单位Bit(位)来进行的,常用的逻辑运算有,与、或、异或、非等。(1)与运算 与0相与得0,与1相与保持不变。利用与运算可以将指定位清0。(2)或运算
11、与1相或得1,与0相或保持不变。利用或运算可以将指定位置1。,(3)异或运算 与1相异或等于取反,与0相异或保持不变。利用异或运算可以对指定位求反。(4)非运算 按位取反,利用非运算可以对所有位求反。,1.4 典型微型计算机1.4.1 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 字长是指计算机对外一次能传送及内部处理数据的最大二进制数码的位数。2.运算速度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般用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来表示。3.内存储器的容量 内存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4.外存储器的容量 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5.外设扩展能力 微型计算机系统配接各种外部设备的可能性、灵活性和适应
12、性。6.软件配置 软件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中软件配置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性能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1.4.2 PC系列微型计算机 PC系列微型计算机从外部看都是由主机和外设组成。,1.主板硬件结构 主板,又称系统板或母板。如图1-10.(1)CPU插槽(2)内存插槽(3)BIOS系统(4)芯片组(5)总线扩展插槽(6)外设接口系统,图1-10 主板示意图,2.常用I/O适配器(1)显示适配器(2)音频卡(3)网络适配器(4)硬盘驱动器接口3.硬盘 硬盘是是微型计算机海量存储的主要存储媒介之一。4.输入输出设备(1)输入设备键盘 鼠标器 摄像头(2)输出设备输出设
13、备的作用是接收微型计算机输出的信息。显示器(类型和重要技术指标)打印机(类型),1.4.3 微型计算机中的主要计算机技术1.流水线技术2.乱序执行技术3.推测执行技术4.高速缓冲存储器技术5.虚拟存储器技术6.基于Core微架构(Core Micro-Architecture)系列技术,1.4.4 微型计算机类型1.按结构形式分类(1)台式计算机(2)便携式个人计算机(3)平板电脑(4)单片机 2.按微处理器的位数分类 8位微型计算机、16位微型计算机、32位微型计算机和64位微型计算机等。3.按用途分类(1)专用机(2)通用机 4.按原理分类(1)模拟计算机(2)数字计算机(3)混合计算机,
14、1.4.5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1.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或称为数值计算)(2)检测与控制(3)数据处理(4)计算机辅助设计(5)人工智能(6)计算机仿真(7)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巨型化(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第2章 Intel系列微处理器,2.1 Intel系列微处理器概述2.1.1 8086/8088微处理器2.1.2 80286微处理器2.1.3 80386/80486微处理器 2.1.4 64位微处理器及多核技术 2.2 80486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2.2.1 80486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特点2.2.2 804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2
15、.2.3 80486的工作方式 2.2.4 80486的常用引脚功能,2.1 Intel系列微处理器概述2.1.1 8086/8088微处理器 8086是标准16位微处理器,内、外数据总线均为16位。8088是准16位微处理器,内部数据总线为16位,外部数据总线为8位。1.8086/8088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在8位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执行一段程序通常按以下步骤循环往复顺序执行的,即:从内存储器中取出一条指令,分析指令操作码。从内存储器或寄存器中获取操作数(如果指令需要操作数)。执行指令。将结果存入内存储器或寄存器中(如果指令需要)。为提高效率8086/8088微处理器在其内部结构设计上进行了
16、改进,其内部结构如图2-1所示。,(1)执行单元EU 执行单元主要完成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任务,它由8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1个16位的标志寄存器、1个16位 的运算数据暂存器、1个16位的算术逻辑单元ALU及EU控制电路组成。,(2)总线接口单元BIU 总线接口单元主要完成取指令及对外存取数据。它由4个16位的段寄存器(CS、DS、SS、ES)、1个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1个与EU通信的内部暂存器、1个指令队列、1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及总线控制电路组成。,2.指令流水线和存储器的分段模式,指令流水线,由于EU和BIU两个独立的功能部件可以并行工作,改变了以前8位微处理器执行程序时的串行
17、工作方式,使得取指令操作码和分析、执行操作重叠进行,从而形成了两级指令流水线结构,提高了微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如图。,(2)存储器的分段模式 8086/8088引入了“分段”的概念。即把1MB的物理存储空间分成若干个逻辑段,每个逻辑段最大可为64KB。每个段的起始单元地址被称为段的首地址,由20位2进制数表示,它是一个能被16整除的数;段的首地址的高16位地址被称为段的基地址,简称段基址;段中某存储单元相对于段基址的偏移量(16位)被称为段内偏移地址,也称段内偏移量。段基址和段内偏移量也被称为逻辑地址。1MB存储器空间中的某一存储单元所在位置的实际地址又叫物理地址,用20位地址信息表示。将逻辑地
18、址变换为物理地址的关系式为:物理地址=段基址l6段内偏移地址,BIU中的4个16位的段寄存器CS、SS、DS和ES分别存放着4个当前段(代码段,堆栈段,数据段,附加段)的段基址。,2.1.2 80286微处理器,80286是继8086之后推出的一种增强型标准16位微处理器。与8086/8088相比,它在结构上有很大改进,性能上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1)内部由执行单元EU(ExecutionUnit)、总线单元BU(Bus Unit)、指令单元IU(Instruction Unit)和地址单元AU(Address Unit)4个部分组成,可实现4级流水线作业,使数据吞吐率大大提高,加快了处理
19、速度。(2)80286 CPU有24位地址线、16位数据线,且地址线与数据线不再复用,可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为16MB。(3)对8086向上兼容。具有8086/8088 CPU的全部功能,在8086/8088上运行的汇编语言程序不需修改就可在80286 CPU上运行。(4)80286有两种工作方式:实地址模式(简称实模式或实地址方式)和保护虚拟地址模式(简称保护模式或保护方式)。,实地址模式下,80286相当于一个快速的8086,可寻址1 MB的物理地址空间,对存储单元寻址时,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也与8086一样,4个段寄存器中装入的是段基值。保护虚拟地址模式下,80286可直接寻址的存储
20、器空间为16 MB,并可提供l GB 的虚拟地址空间。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仍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通过运算而得。但4个段寄存器装入的不再是段基址,而是段选择符。24位的段基址存放在一个段描述符中,通过段选择符可找到相应的段描述符,由该描述符便可获得待操作存储单元所在段的段基址。,,2.1.3 80386/80486微处理器,80386/80486是 Intel公司推出的32位微处理器,与80286相比,它们在结构和性能上的主要特点如下:(1)内部由总线接口单元、指令预取单元、指令译码单元、指令执行单元、段管理单元和页管理单元等6个独立的部件组成,可同时并行工作,具有6级流水线结构。(2)内部寄存器数
21、量较80286明显增加。具有32位数据处理能力。可进行64位的数据运算,增强了位处理指令的功能。数据总线以及地址总线均为32位。(3)对存储器的管理可实现段式、页式和段页式存储管理,具有64TB的虚拟存储空间(246B)和4GB物理存储空间(232B)。(4)提供32位外部总线接口,最大数据传输率显著提高,具有自动地在16位和32位数据总线之间进行切换的功能。(5)具有三种工作方式,实地址方式、保护虚拟地址方式和虚拟8086方式。虚拟8086方式。,2.1.4 64位微处理器及多核技术,1.Pentium微处理器,Pentium是一种高性能的64位微处理器。它采用超标量体系结构,内含两条指令流
22、水线,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两条整数运算指令或一条浮点运算指令;内置的浮点运算部件采用超流水线技术,有8个独立执行部件进行流水线作业;增加了分支指令预测;内置了指令和数据两个独立的超高速缓存器(分别为8KB);采用64位外部数据总线,提高了使经总线访问内存数据的速度;引入了大型计算机中采用的内部错误检测、功能冗余校验和错误报告等自诊断功能;进行了更多的可测性设计(如边界扫描、探针方式等);提供了独特的性能监察功能,提供了灵活的存储器页面管理,既支持传统的4KB存储器页面,又可使用更大的4MB存储器页面。,2.多核技术,多核技术是64位微处理器面世后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为提高64位微处理器性能的新
23、技术主要有:超线程技术、多核技术和睿频智能加速技术等。(1)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Intel公司提出的超线程技术在CPU内增加了一个逻辑处理单元,使一个CPU能够同时执行两个“事件”,看上去就像有两个CPU一样。但其实际性能远远低于两个CPU,超线程技术的应用在单核微处理器中可使其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2)双核/多核技术(Dual/Multi Core Technology)双核微处理器指一个微处理器内部集成有两个独立的内核(core),每个内核有自己的高速缓存和控制器,均能独立读取并执行指令,实现了指令级的并行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任何时候都是两
24、个CPU在同时工作。(3)睿频加速技术(Turbo Boost Technology)睿频加速技术是Intel新一代的能耗管理方案。在不超过散热设计功耗(Thermal Design Power,TDP)的前提下,尽量提高CPU性能。,2.2 80486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2.2.1 80486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特点,80486采用的是单倍的时钟频率,以增加电路的稳定性。内部包含有8KB的指令/数据高速缓存器(Cache),用于存储CPU当前正在使用的指令和数据。内部包含了相当于增强型80387功能的浮点协处理器(FPU)。提高了处理速度。对使用频度较高的基本指令,采用了硬件逻辑直接控制,并在
25、指令执行单元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提高了指令的执行速度,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1.2条指令/时钟周期。采用了突发(burst)式总线传输方式,使系统取得一个地址后,与该地址相关的一组数据都可以进行输入/输出,有效地解决了CPU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内部数据总线的宽度不都只限于32位,而是有32位、64位和128位多种,分别用于不同单元之间的数据通路,对于加快数据传输速度、缩短指令执行时间也有重要作用。对某些内部寄存器(如控制寄存器)中部分位的内容进行了变动和增加。面向多处理器结构,在总线接口部件上增加了总线监视功能;增加了支持多机操作的指令。,2.2.2 80486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型计算机 原理 接口 技术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4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