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汇总.doc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汇总.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诗三百首读后感范文汇总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我最初接触的唐诗,是骆宾王的咏鹅,用寥寥十几个字生动的表现了鹅的情态,读着诗,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便跃然纸上。还有一年级第一课学的静夜思,简短的语句中,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有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悲凉。这些唐诗给了我当时小小的心灵独特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接着,我接触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似乎让那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我感受到唐诗犹如广阔的海洋。在一首接
2、一首的背诵中,我也丝毫不感枯燥,而是沉浸在诗中,陶醉地感受着诗人的情感。读诗,其实就是读情,诗的内容展现了诗人的经历、情感和生活,而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我喜欢精读唐诗,细细地体会诗中的深意,了解诗人的情: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可以算是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了,诗人离乡背井,考取功名,在外漂泊几十年不曾返乡,可当夜深人静时,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便涌上心头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思乡诗,其中还包括了许多更加复杂的情感。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却也是令我着迷。“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如此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绪。其实,当时孟浩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
3、隐,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图,这无疑十分矛盾。第三句“乡泪客中尽”,将自己的乡思一泄无余,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迷津欲有问”借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所诠释的便是孟浩然隐居与从政之间的冲突。以“平海夕漫漫”做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更加凸显了作者迷茫的心情。这其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普遍拥有的矛盾心理,这首诗,让千年前的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共鸣,令人深有同感。离别之情:赠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豪迈、出自肺腑的诗作,那种真诚情谊,却更能打动我。要说朋友间的送别诗,最经典的,莫过于高适的这首
4、别董大了。高适与老友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东西。其实那时候,两个人都处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可高适面对老友,并没有展现他的困顿与幽怨,而是道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激励董大,鼓舞他去奋斗、去拼搏。“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多么有力,多么响亮!这是一个多么质朴而豪爽的人啊!男女之情:说到爱情,作为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的,所以诗中的爱情,也只能够粗略的了解,但是讲述爱情的诗和词,其语言的细腻优美,也令我赞不绝口。所以我也喜欢读爱情诗,诗句的唯美,能够带给我心灵的战栗。我特别喜欢这一首题都城南庄。最初接触这首
5、诗,并不是在唐诗三百首,而是在百家讲坛节目上。讲者为观众讲述了这首诗背后流传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也是这个故事,让我对这首诗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那一年,崔护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无奈落榜,因返乡路途遥远,在长安逗留几日。清明节游玩时,他与一位少女在桃林中相遇,两人互生情愫,但都没有说破,最后,崔护与少女告辞。第二年的清明,崔护又来到了长安,想来寻找那位少女,可少女原先的住处却大门紧锁。崔护便在大门上题下此诗,怅然离去。听完这个故事,再来读这首诗,终于能理解诗人的深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描绘了二人初遇时的美好情景,映出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怦然心动,
6、二人的含情脉脉,两情相悦。而第二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依然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重回故地,却不见少女的身影,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这便是“物是人非”罢。读后感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是诗人所表达的遗憾之情所在。爱国之情:我个人认为,唐诗中的爱国之情,是最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了。爱国诗,不得不提的便是我最欣赏的诗人杜甫了。杜甫,人称“诗圣”,与李白和称“大李杜”。他的诗,风格完全与李白相反。李白的诗潇洒豪迈,有着侠士的洒脱。而杜甫生在战乱时期,他家境贫寒,历经坎坷,背负了太多。他无法做到李白的潇洒,他的诗,
7、大多是忧国忧民,饱含沉重与苦痛。读一读他的诗,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当时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痛与不幸,比如石壕吏春望等等。杜甫的诗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他的很多诗不同,这首诗传达的,是作者的喜悦之情。诗人因战乱多年漂泊,备受艰苦,如今安史之乱已平,“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于是“涕泪满衣裳”。杜甫此时是悲喜交加的,回头一看,自己的妻儿哪有什么悲情,已经“喜欲狂”。亲人的喜悦带动了杜甫的喜悦,一家人兴奋的收拾起行装,预想着以后的美好是生活,“放歌”“纵酒”,多么惬意!在全诗的结尾,诗人的心早已回到故乡,计划起了回乡的路途唐诗三百首
8、读后感2诗歌存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里。小时候跟着大人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思乡之情,却在长大后每每看到这些诗句便记挂起家乡来。我认为读诗歌是对中国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学生时代背过不少诗词但鲜少能静下心来好好品味其中的韵味,现在翻开那本唐诗三百首看着熟悉的诗句却仿佛明白了,从前的背诵就是为了此刻心中的了然。林语堂先生曾在吾国与吾民中说过一段关于诗歌的话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
9、,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的心灵。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林语堂先生的话简洁精炼的概括了中国人和诗歌之间的关联,他将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甚至几乎认为如果没有诗歌中国人就无法存活至今,可见诗歌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清人蘅塘退士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在如今流传甚为广泛,唐诗称得上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唐朝的繁荣
10、安定使得一批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佳作得以名留青史,那些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诗句最能真切的表达我们中国人的灵魂。重新品读这本唐诗三百首让我拾回那些被遗忘的情感。再读一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想象如奶油般细腻柔滑的酥润的春雨;再读一遍“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温和的春风轻轻拂过柔软的柳枝;再读一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象明月松峰清泉白石的静谧诗中还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人们的步伐总是太匆忙了,闲不下一刻来感受到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不能像古人那样细腻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单调乏味的城市生活让我们的精神变得麻木,从而埋没了我们心底那份诗意。不过就像于丹老师
11、说的: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在我们有限的年华里享受无穷的诗意,那么也就成全了我们自己最美的人生。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诗,是十里桃花的繁华,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保家卫国的豪情;诗,是漂泊中的孤独无依,是雨夜里的痛彻心扉,是记忆里的江山如画。人说世事如梦,几度秋凉。昨夜灯火楼台,转眼人去楼空。遥想当年沙场,难料如今铁马冰河只能入梦来。在那些诗词里,我目睹了一个个王朝的荣辱兴衰,最终被岁月掩埋。眼见了多少游子的乡愁,丝缕的萦绕心头。望少年气盛,雄心壮志徘徊苍穹。蓦然回首,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诗,经久不衰。偶然忆起,璀
12、璨如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油灯下的母亲,安详的坐在那里。她的手微微颤抖,手中的针线穿梭往来,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疲惫,双鬓明晃晃的发白。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她把无尽的思念与牵挂缝进衣衫的袖口,心中的念念不舍似灯油慢慢融化,落在地上,好像泻了一地的月光。母亲老了,却固执的像个孩子。她担心孩子不能如期归来,一人默默在故乡等待。都说母爱如歌,似水柔情,直至今日,才悟得真谛。前些日子,我与母亲到楼下散步。我总喜欢走在前面,一转头,望见与我齐平的脸,脸上的细纹一如她走过的风花雪月。我放缓步子,直到与母亲并肩。昏黄的路灯下,她稀疏的
13、头发里大把的银丝泛着淡淡的微光。“妈,你有白头发了。”我对她悄声说道。“嗯,我老了啊。”她好像叹了口气,眼里像是弥漫着大雾。我的思绪被拉回很多年前,那时候我的小手还触不到她的臂弯,母亲喜欢弯下腰同我说话。那时候我唯一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能像父亲一样挽着她的手,走过每一条街头。我想起儿时总喜欢和母亲挤在同一床被窝里,身上的冰凉贴近她肌肤的滚烫。她总会半真半假地把我推开,推的远远的,直到床边。但每个清晨醒来,睁开双眼,总发现自己小猫一样蜷伏在她的怀里,感受着她铿锵的心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一阵暖流钻入心底,恍惚间我还是那个咿呀学语的小女孩儿,而她还是青春的模样。“哪有,你才四十嘛,很年轻啦。”我
14、握住母亲的手,沿着街道慢走。只记得我们俩的影子被拉的很长很长,像留不住的时光。读诗时,总免不了了解诗人。孟郊被称为“诗囚”,我看完资料,多少有些酸心的。他的一生有太多荆棘坎坷,经历了多少的风雨。或许人只有到了一定阅历的时候,细数过往,才懂情深。原来很多人本是我们生命中的路过,哪怕父母,也只是短暂地陪我们半辈子。总会待到别离时,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我们不该把父母的爱当作挥霍,且行且珍惜。“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李白一生诗作无数,我却对这一首情有独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这是前不久很流行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三百首 读后感 范文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