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认知发展.ppt
《婴幼儿认知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认知发展.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婴幼儿认知发展研究华南师大 教授、博导袁爱玲博士,自我简介,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博导、博士点负责人。社会兼职如下:,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研究分会 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 委员中国蒙台梭利协会终身教授、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嘉达学前教育研究院 院长,1982年以来,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43部;发表论文300多篇。1996年以来先后赴泰国、美国、法国、英国、香港出席幼儿教育国际会议,并在大会发言。多次主持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参与创建过多所省级幼儿园,社会认知,非社会认知,认知包括,非社会认知:物
2、理认知(美好河山,世间万物),社会认知:人的认知(你、我、他、她),婴儿认知的生理基础,知觉:视觉(深度知觉)听觉(语音知觉)不同感官的相互联系,婴幼儿注意的发展新生儿的注意1.新生儿定向反射2.注意的指标:(1)觉醒状态(2)习惯化(3)心率变化(4)瞳孔扩大(5)吮吸抑制,婴儿的知觉,研究表明,婴儿的知觉能力远比我们过去想象的多得多!范茨1961年发明的“偏好方法”:呈现2张图片如果对其中的一张注视的时间长,这说明:婴儿知觉系统能区分和辨别,并且能知道婴儿辨别了什么。,吸吮行为:记录婴儿吸吮频率,当有声音强化是,频率高。过一会频率降低,呈现新的声音,频率高。说明婴儿能够听出二个声音的差别身
3、体反应:心率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当重复出现某一刺激时,婴儿的兴趣逐渐下降,当呈现新刺激时,兴趣出现,这表明婴儿具备再认记忆能力。,虽然刚出生的孩子显得柔弱,但其实很多知觉能力都已经完全地发展好了,如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但偏偏有一样,出乎一般父母的想当然,远远没有发育充分,那就是视觉。那看起来明亮亮的滴溜溜转的小眼睛,远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成熟。,婴儿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的模样?,新生婴儿的视力在精确度上比起大人要差约40倍!扫瞄能力只限于那些单一的,具有高度对比特征的东西。不了解这一点,给宝宝买一堆花花绿绿的有很多细节的玩具简直是浪费,因为它们还比不上父母拿一张白纸,把一半涂黑让宝宝更有视觉成
4、就感。,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视觉发展:2个月,到了宝宝2个月的时候,他就能够扫描所有的视觉刺激了,他可以看到图像内部的一些特征,而非像从前那样只能辨析轮廓。他可以分辨一些颜色了,比如红色、蓝色和绿色。视觉的精确度和对比度的敏感已经大大提高,但还是比大人视力差约20倍。,视觉发展:3个月,视皮层到了此时已经能够较好地控制视力了 形状变得更加清晰;对色彩的辨认已经和成人接近;开始能够认识到物体运动的方向;开始能够认识到不同远近距离下的物体;开始能够辨认不同的脸。,视觉发展:6个月,半岁的孩子看到的世界的模样已经和我们看到的差不多了,仅比大人差约8倍左右。他们能够像大人那样在不同的距离上
5、聚焦。物体大小尺寸的守恒感知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他看到的远处的皮球小,滚到面前的皮球大,但宝宝已经知道它们是同一个大小的皮球。,新生婴儿视物的最佳距离就是母亲自然抱起他在怀里时,母亲的眼睛到他的眼睛的距离,大约20厘米,太远或太近就更看不清楚了。,新生儿已经有视觉偏好了,早期教育专家们做过有趣的实验,发现新生婴儿虽然看不清楚,但已经有视觉偏好了(就像人们更爱看美女帅哥一样)。,新生儿注意的选择性(偏好),对规则图形比对杂乱刺激点偏好对人的面孔比对几何图形偏好对线条分明、边缘清晰的图形比对过于复杂的图形偏好(喜欢看如下图形),深度知觉 空间知觉,婴儿所感知道到的是个二维世界还是三维的世界呢?”逐渐
6、逼近“如果你抬头,突然看到一个篮球向你逼近,你是何反应:你眨眼,头后仰,扬起胳膊,并且将采取逃避行为。尽管有时是无意识的。,实验表明:,对于婴儿的实验一般利用投影仪,以形成很快逼近的样子,才1个月的婴儿,就会对这种刺激做出眨眼的反应,3-4个月的婴儿会产生防御性的反应。,E.吉布森和R.沃克的“视觉悬崖”实验,视崖装置的组成: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格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渊)。,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
7、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结果9名婴儿拒绝离开中间板。虽然研究者没有解释这个问题,但这可能是因为婴儿太过固执。当另外27位母亲在浅的一侧呼唤她们的孩子时,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央板并穿过玻璃。然而当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地爬过视崖的边缘。当母亲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孩子时,大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不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这一点毫无疑问的。“通常他们能透过深的一侧玻璃注视下面的深渊,然后再爬向浅滩。一些婴儿用手拍打玻璃,虽然这种触觉使他们确信玻璃的坚固,但还是拒绝爬过去。”,3-4个月初步形
8、成远近和大小的知觉,“伸手触及”3-4个月形成,能根据物体的大小而改变自己的手型。,听觉,新生儿听觉阈限比成人高1020分贝胎儿有无听觉?25周对声音反应出生理的变化和身体运动28周对靠近母亲腹部的响亮的振动声音刺激,胎儿的反应是紧紧闭起眼睑,有趣的是所有不能做出这一方式反应的胎儿,在出生后往往带有听觉问题。,胎儿听到了什么?子宫内环境的记录:植入子宫的麦克风,发现来自外环境的一些声音(噪音,母亲附近对话伙伴的言语声)最清晰传递到胎儿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新生儿听觉的偏好:,柔和的声音、高调的声音、母亲的声音。对音乐的喜好:曲调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容易引起婴儿积极的情绪反应。,语音
9、知觉:婴儿喜欢听什么?,“妈妈语”原因1.语速慢,声音高,音调跨度大,有强烈的起伏性,有吸引力。原因2.出生前就受母亲言语的影响。,婴儿的非社会认知物理知识,婴儿的认知理论,皮亚杰认为,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变化的规律可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感知运动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儿童从出生到大约两岁这段时间,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但到2岁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有应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十分完
10、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月 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9月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1.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这一月内婴儿的行为全是反射性的,如 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无论面临什么刺激,婴儿都以几个少数反射格式进行同化。到两三个星期时,才开始出现简单的调节。如移动头部寻找奶头等。这些同化与调节虽然简单,却构成了日后智力发展的基础。,2.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个月),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 成一些新的习
11、惯。例如婴儿偶然有了一个新动作,便一再重复。如吸吮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行为的重复和模式化表明动作正在同化作用中,并开始形成动作的结构,反射运动在向智慧行动过渡。由于行为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由当前直接感性刺激来决定,所以还不能算作智慧行动。但是婴儿在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中,顺应作用也已发生,表现为动作不完全是简单的反射动作。,3.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月9月),从4个月开始,婴儿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儿童经常用手触摸、摆弄周围的物体,这样一来,婴儿的活动便不再限于主体本身,而开始涉及对物体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
12、它的动作,这样就通过动作与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用的动作。,例如一个多彩的响铃,响铃摇动发出声响引起婴儿目光寻找或追踪。这样的活动重复数次后,婴儿就会主动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脚去踢挂在摇蓝上的响铃。显然可以看出,婴儿已从偶然地无目的摇动玩具过渡到了有目的地反复摇动玩具,智慧动作开始萌芽。但这一阶段目的与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确。,4.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2个月),这一时期又称图式之间协调期。婴儿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 动作图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图式则被当做手段使用。
13、,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玩具的布。这表明儿童在作出这些动作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玩具)的意向。随着这类动作的增多,儿童运用各动作格式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并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遇到的新事物,就象以后能运用概念来了解事物一样,婴儿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表现出对新的环境的适应。儿童的行动开始符合智慧活动的要求。不过这阶段婴儿只会运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动作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5.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这一时期的婴儿,皮亚杰发现,能以一种试验的方式发现新方法达到目的。当儿童偶然地发现某一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他将
14、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试图在重复中作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例如婴儿想得到放在床上枕头上的一个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却够不着,想求助爸爸妈妈可又不在身边,他继续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头,拉枕头过程中带动了玩具,于是婴儿通过偶然地抓拉枕头得到了玩具。以后婴儿再看见放在枕头上的玩具,就会熟练地先拉枕头再取玩具。这是智慧动作的一大进步。但儿童不是自己想出这样的办法,他的发现是来源于偶然的动作中。,6.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这个时期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还能开始“想出”新方法,即在头脑中有“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例如把儿童玩的
15、链条放在火柴盒内,如果盒子打开不大,链条能看得见却无法用手拿出,儿童于是便会把盒子翻来覆去看,或用手指伸进缝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进去,这时他便会停止动作,眼睛看着盒子,嘴巴一张一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动作之后突然他用手拉开盒子口取得了链条。在这个动作中,儿童的一张一合的动作表明儿童在头脑里用内化了的动作模仿火柴盒被拉开的情形,只是他的表象能力还差,必须借助外部的动作来表示。这个拉开火柴盒的动作是儿童想出来的。当然儿童此前看过父母类似的动作,而正是这种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儿童智力已从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皮亚杰关于客体恒常性的实验,图中的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
16、恒常性性。实验开始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最初的婴儿分不清自我和客体,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只认为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而看不见时也就不存在了。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说的儿童建立了客体恒常性性(一般在1周岁左右)。,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0-3宝宝建立物体恒常性需要经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0-2个月)婴儿能看见一个物体,但是当物体移出他的视野时他不去追踪。第二阶段(1-4个月)物体 移动时
17、婴儿能够跟踪甚至追到屏风后面。第三阶段(4-6个月)婴儿能拾起一个物体,除非这个物体被盖着,他不能理解被遮盖的物体仍然存在,第四阶段(6-12个月):婴儿能够寻找被遮盖的物体,仍然看着原处。第五阶段(12-13个月),看见藏的动作后能够寻找到物体。第六阶段(15-18个月)婴儿能找到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藏起来的客体。他已经掌握了一个规律:两个客体不能同时处于同一位置,除非一个藏在另一个里面。,注意的发展与表象,1岁半到2岁开始语言的作用:第二信号系统的特征开始制约、影响婴儿的注意活动随生理成熟注意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最多能集中2030分钟,婴幼儿注意的发展规律,1.无意注意占优势2.有意注意
18、逐步发展,有助于婴幼儿注意力发展的游戏,游戏1“学会注视”:半岁到1岁,运用颜色、声音、移动等刺激游戏2“跟我一起变”:3岁左右,活动中突然喊“停”游戏3“捡豆豆”:4-5岁的孩子,不同颜色的豆豆分别放到不同的碗里,3-5种豆,婴儿社会认知的发展,概念性质与非社会认知的异同认知装备依恋自我意识,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1.关于自己的认知2.自我既有各种各样关于另一个人和一组人的认知3.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各种不同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自我认知,S,O,对他人的认知,S OR O,O,个体间或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社会认知的性质,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婴幼儿 认知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43245.html